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6413|回复: 0
收起左侧

中国四大美女图片

[复制链接]
online_admin 发表于 2016-4-2 00: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起美女,我们就会想到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和杨贵妃,这四位便是中国四大美女。她们不仅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容闻名天下,而且还有诸多谜团让人津津乐道。这彷佛给人以启示:神秘才是美的归宿。



中国四大美女图片898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21598

中国四大美女图片:西施

西施常到家乡越国诸暨宁萝村附近的若耶溪边洗衣裳,影落水中,游鱼瞧见她的美貌,惊得沉入水底,故有沉鱼之美的形容。不久,西施中选,被越国培养成间谍打进吴国,专宠于馆娃宫。色艺俱佳的西施周旋于吴国宫廷之内,为勾践递送情报,在勾践灭吴的过程中立了大功。但奇怪的是,当吴王夫差遇难,勾践重新执政之时,西施却神秘地消失了。西施究竟到哪里去了?一般认为,西施又称西子,是春秋末期越国人。相传姓施,名夷光,因居宁萝西村,故被称为西施。

她虽出身寒微,但容貌非凡,是天下美人。公元前485年,西施被选入越都,经3年学舞习礼后,越国把西施、郑旦献给吴王。然而,被称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是否确有其人也是众说纷纭:肯定者有之,否定者有之,怀疑者也不乏其人。据《管子》载:“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作者管仲系春秋初年人,因此西施要比勾践早100多年,从而否定有越王勾践献西施给吴王之说。清代戴望则据《庄子·齐物论》释文引司马彪云:“毛嫱,古美人,西施,夏姬也”,认为西施是“夏时人,吴之西施明矣”。但肯定越国有西施其人的人们认为,《管子》非一人之笔,亦非一时之作,上述这条史料是后人补进去的。

至于西施的夏姬之说,按郭沫若的解释是,越人为夏禹之后,故越姬亦称夏姬。还有人以出土文物来证实:曾有两面绍兴出土的汉代制作的吴越人物画像铜镜,其上有王女二人(一作越王二女),均着宽袖长裙,峨冠博带,风姿绰约,亭亭玉立,无疑是西施、郑旦的形象;同一镜面上,还有勾践、西施、范蠡、伍子胥、吴王画像,所以西施与勾践为同一时代之说,是毫无疑问的。不过,总的说来,迄今为止,关于西施的有无之说,还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

对西施的结局,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一说西施后来被投水杀身,这种说法最早见记载的是《墨子·亲土》篇,其中说:“西施之沈,其美也。”(“沉”,古作“沈”。)这句话的意思说西施是被沉于水中的,她的死是因为她的美丽。《太平御览》引东汉赵晔所撰《吴越春秋》有关西施的记载说:“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这里的“浮”字也是“沉”的意思。“鸱夷”,就是皮袋。这句话是说,吴国灭亡后,越王把西施装进皮袋沉到江里去了。

《吴越春秋》是叙述吴自太伯至夫差、越自无余至勾践的史事。但它比《墨子》一书要晚出好几百年,而它所记载西施的死反比《墨子》详细,可能出自民间传闻。另外,在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和皮日休的诗中也记载过西施被沉于水的说法,可是都没有说起西施和范蠡有什么关系。还有一种说法,《越绝书》是这样记载的:“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越绝书》是东汉袁康所撰,记吴越两国史迹及范蠡等人的活动,多采传闻异说。唐代诗人杜牧在所作《杜秋娘诗》中有句云:“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这里的“邸夷”不作皮袋解释,而指的是范蠡。因为有范蠡泛于江湖的传说,或许是后人不忍这位绝代佳人遭到如此可悲的结局,就流传出西施和范蠡偕隐五湖的美满姻缘的故事,以寄托对他们的同情。梁辰鱼就是根据这个故事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浣纱记》。

《史记》中《越王勾践世家》与《货殖列传》都提到范蠡但没有讲起西施,更不用说她和范蠡有什么关系。是司马迁没有看到这方面的记载,没有听到这方面的传说,还是司马迁特意不写进去,今天就无从知道了。因此一代佳人西施的结局众说纷纭。是被沉于水,或者跟随范蠡归隐于五湖,或者还有其他什么结局?这个谜尚待进一步探索。


中国四大美女图片95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21598

中国四大美女图片:貂蝉

谈起貂蝉,人们总是情不自禁地想到那句众人皆知的顺口溜“吕布戏貂蝉”,并编演了种种以之为名的戏剧,对其中人物的刻画也是淋漓尽致。那么作为与西施、王昭君、杨贵妃齐名天下的“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蝉,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王昭君、西施、貂蝉和杨贵妃“四大美人”中,要数貂蝉最迷人,因为她竟使英雄豪杰为之神魂颠倒。也数她最不可捉摸,因为人们至今还不清楚她的真面目。比较接近的说法,似有以下四种。一说她是王允的歌妓。王允是东汉的司徒,为了剪除董卓,想用美人计来达到目的。可是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因此常常闷闷不乐。歌妓貂蝉为了使王允开心,每每使劲歌舞,但也无济于事。

后来,王允对她说明了其中情由,并要求她助一臂之力。貂蝉知情后,表示愿为王允效劳。她按王允连环计的要求,以她的姿色搅起了吕布和董卓的矛盾,最后,借吕布之手杀了董卓,为王允排除异己力量立下了汗马功劳。事成后,貂蝉在花园里为王允祈祷拜月,时值有一片彩云遮月。王允见之曰:“貂蝉美色使月亮躲到云后面去了。”据此,后人都传说貂蝉有“闭月”之容。一说她是董卓的婢女。董卓本为凉州豪强,后来率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专断朝政。

曹操与袁绍等起兵反对,他挟献帝西迁长安,自为太师,后来为吕布所杀。据《后汉书·吕布传》载:“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常小失意,卓拔戟掷之,布拳捷得免。布由是阴怨于卓。卓又使布守中阁,而私与侍婢情通,益不自安”。这段记载,就是平常传说的凤仪亭掷戟之事。可见,貂蝉是与吕布情通的董卓婢女。一说她是吕布之妻。

吕布,东汉末五原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南)人,字奉先。初从并州刺史丁原,继杀原归董卓,又与王允合谋杀董卓,后任奋威将军,封温侯。最后为曹操所擒杀。吕布之妻,据《三国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载:“布见备甚敬之,请备于帐中坐妇床上,令妇向拜,酌酒饮食。”从这段记载来看,吕布的妻子是随军生活的。上书又载:“建安(汉献帝年号)元年六月,夜半时,布将河内郝萌反,将兵人布所治下邳俯,诣厅事阁外,同声大呼,布不知反将为谁,直牵妇,科头袒衣,相将从溷上排壁出,诣都督高顺营”。又载:“布欲令陈宫、高顺守城,自将骑断太祖(曹操)粮道,布妻谓曰:‘宫、顺素不和,将军一出,宫、顺必不同心共守城也,如在蹉跌,将军当于伺自立乎?妾昔在长安,已为将军所弃,赖得庞舒私藏妾身耳,今不须顾妾也’。布得妻言,愁闷不能自决”。这里记述的这位科头袒衣的妇人,应是吕布之妻貂蝉。

还有一说她是吕布部将秦宜禄之妻。据《三国志·关云长转》注引《蜀记》记载:秦宜禄的妻子是很有姿色的,关羽原先想娶其为妻的,可是因为曹操“自留之”,因此引起关羽的妒恨。关羽毕竟是个烈性子,他火冒三丈,一刀便把秦宜禄的妻子给杀了。元人杂剧《关公月下斩貂蝉》就是以此事附会而成。因此,秦宜禄之妻也成了传说中的貂蝉。四大美人各人都因其有姿色而得宠于一时,但是她们都处在统治者争斗的锋芒上,因此都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她们的死,都不是寿终正寝。貂蝉也应了自古红颜多薄命之说。


中国四大美女图片857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21598

中国四大美女图片:王昭君

作为历史上“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虽在《汉书·匈奴传》和《后汉书·南匈奴传》等正史中有所记载,但是,对于她为何出塞匈奴,历来众说纷纭,贬褒不一。王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名嫱。晋时为避司马昭讳,时人也称她为明君和明妃。据传,她是齐国王襄的女儿,竟宁元年(前33年),她年方17,被汉元帝选入宫中,汉元帝是按画工的画像选宫女的,深居后宫的宫女们,为了能被皇上幸如,总想把自己画得美点。所以,她们不惜重金贿赂画工。王昭君初入宫廷,一来不懂这些规矩,所以没有备下这笔贿金;二来自恃美貌,不愁皇上不召见。

据说,画工毛延寿当画到王昭君的眼睛时,便启口说:“这画人的传神之笔在于点睛,真是一点千金呀!”昭君对毛的暗示虽心领神会,但她并没有买他的账,相反讽讥了他几句便离去了。毛延寿见她如此傲慢,便把那点该点到昭君眼睛上的丹青,点到了她的脸上。就是这么一点,竟让王昭君在掖庭里苦守了不知多少时光。

这时,恰好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要娶汉人女子为妻。元帝正苦于无法抵御匈奴的侵犯,见到呼韩邪单于来朝求娶,觉得正是开展政治和亲外交的好时机,于是便赐给他五名宫女。王昭君久居深宫,面见圣上无望,积怨甚深,听说匈奴前来求亲联姻,便主动要求离汉宫去匈奴。汉元帝只知她缺少姿色,因此同意了她的要求。到了呼韩邪单于临别的那天,汉元帝见王昭君丰容盛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不禁大吃一惊。他本想把她留下,可是怕失信于人,只好忍痛割爱,让王昭君出塞和亲。据传,汉元帝由此对画工毛延寿大为恼火,遂有杀毛延寿等画工之说。从上面记载的情况看,王昭君为何出塞应这样解释:王昭君因自傲,未买通画工毛延寿,结果被丑化。

美貌的昭君因此得不到皇上的宠爱。她久留宫中实在无聊,于是自请去匈奴。经汉元帝同意,便出塞去和亲了。历史上也有人认为,王昭君所以出塞,是毛延寿设下的救国计策。据传,竟宁元年,王昭君以良家女被选人宫中。宫廷画工毛延寿见其貌美非凡,生怕已经沉恋于女色的汉元帝更不能自拔而误国,于是在画王昭君肖像时,有意把她丑化了。汉元帝未能察觉。后来呼韩邪入朝要娶汉人女子为妻,汉元帝原想以丑送人,结果误将王昭君送了出去。当见到昭君其真面目后,曾想反悔。无奈君主出言,驷马难追,于是,只得忍痛割爱了。历史上一些文人认为毛延寿此举实在高明。

汉元帝好色,如果不把王昭君送出去,她有朝一日得宠,就会变为妲己式的人物,到时误国殃民,后患无穷。有诗道:“延寿丹青本诳君,和亲犹未敛胡尘。穹卢自恨嫔戎主,泉壤相逢愧汉臣。玉骨已消青冢底,香魂犹绕黑河滨。愁云晴锁天山路,野花闲花也怨春。”

在这里,毛延寿成了“忠臣唯有毛延寿,能送名妃出宫门”的大好人了。据正史记载,王昭君出塞和亲,对汉匈边疆的安宁起了良好的作用。《汉书·匈奴传》载,昭君出塞和亲,在呼韩邪父子当政时期,汉匈关系和睦说明政治联姻是有积极意义的。可是也有人认为,汉室谋臣如云,猛将如雨,用妇人美女安邦息事,实在是有伤国体。王昭君为何出塞虽众说纷纭,但她作为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故事流传至今,谁也不会有不同意见。杜甫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这是对王昭君一生的高度概括。


中国四大美女图片924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21598
中国四大美女图片:杨贵妃


杨贵妃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位绝代佳人,她那传奇的一生曾触发无数骚客文人的才情,为之吟诗作赋。然而,这位国色天香的美女究竟归宿如何呢?史书记载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洛阳沦陷,潼关失守,盛唐天子唐玄宗狼狈地与众臣逃跑,其爱妾杨贵妃死于马嵬驿。可是,文人赋咏与史家记述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因此杨贵妃的最后归宿至今还留下许多疑问。杨贵妃,号太真,小字玉环,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东南)人。她天姿聪颖,能歌善舞。初为唐玄宗之子寿王之妃。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玄宗因武惠妃去世,召杨贵妃人宫充任妃嫔,深得玄宗宠爱。天宝四年(745年)被封为贵妃。其姐姐兄弟均由此而显贵,堂兄杨国忠官至宰相。天宝十五年(756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和皇亲国戚,在三军将士的护驾下仓皇出逃。行至马嵬驿,随军将士哗变,杀死杨国忠,进而又迫使玄宗杀杨贵妃。

唐玄宗迫于形势,只好忍痛割爱,舍弃贵妃。杨贵妃的最终结局到底如何呢?她是死于暴乱之中,还是出逃他乡了呢?种种说法,把杨贵妃烘托出谜一样传奇,后人至今追寻不止。据史料记载,认为杨贵妃死于马嵬驿佛堂者居多。《旧唐书·杨贵妃传》载:唐玄宗迫于禁军将领陈玄礼等要求,只好与贵妃诀别,“遂缢死于佛堂”。《唐国史补》载:高力士把杨贵妃缢死于佛堂的梨树下。《资治通鉴·唐纪》中亦有同样记载。另一种说法是,杨贵妃系吞金而死。

刘禹锡曾作《马嵬行》一诗,诗中云:“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行,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天晖。贵人饮金屑,悠忽葬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从诗中可以看出,杨贵妃是吞金而死。陈寅恪先生对这种说法持怀疑态度,他认为“贵人饮金屑”之语得自“里中儿”,故而才与众说有异。又说:“吾国昔时贵显者,致死之方法多种兼用,吞金不过其一。杨贵妃缢死前,或曾吞金,是以里中儿传得此说,亦未可知。”(《元白诗笺证稿》)还有一种说法,在日本民间和学术界较为流行。认为马嵬兵变中被缢身亡的是杨贵妃的侍女。当时禁军主帅陈玄礼惜贵妃貌美,不忍杀她,与高力士合谋,用侍女代死。尔后,派人护送杨贵妃出逃,在上海登船,逃至日本。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命方士到日本向贵妃面呈佛像两尊,贵妃亦以玉簪答之。但终究未能回国,在日本终其天年。目前在日本不仅有杨贵妃东渡的种种传说,甚至还留有杨贵妃的多处遗迹。

比如,在日本山口县向津具半岛油谷町久津二尊院内的右侧,有被称为“杨贵妃墓”的“五轮塔”;在荻市长寿寺中有供奉杨贵妃的“十三塔”;在日本的京都泉涌寺有“杨贵妃观音堂”,堂中供奉着“杨贵妃观音像”等等。以上遗迹,都作为名胜古迹编列在日本的导游手册中。另一种说法是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先生于20年代,为白居易《长恨歌》撰文时分析: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不然为什么玄宗从四川回朝路过马嵬驿时,找不到杨贵妃的尸骨。据此推论说:真正的杨贵妃可能“金蝉脱壳”流落到当时的女道士院(娼妓院),当了妓女。更令人拍案惊奇的说法是,杨贵妃逃亡美洲了。台湾学者魏聚贤在《中国人发现美洲》一书中称,他通过对我国古籍的考证,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被人伴往美洲了。下落如何,就不得而知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杨贵妃的死因与下落传闻越来越多,特别是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借助丰富的想象,使杨贵妃这个历史人物,更具传奇色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5-3 23: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