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85|回复: 0
收起左侧

换个思维读历史—始皇之死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2-12-20 12: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十七年,嬴政终于迎来他生命的最后一年。
始皇为了这次的巡游,决定了一个随行的名单。当时有左右两个丞相,一个叫冯去疾,一个叫李斯,他只能带一个丞相去,另外一个丞相要留守咸阳。最后始皇决定他要带李斯去,把冯去疾留在咸阳。从后面发生的事情来看,这个决定是错误的。如果他带的不是李斯,而是冯去疾,说不定历史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他还决定带他最小的儿子胡亥一起去,因为他特别喜欢这个小儿子。从历史来看,男人似乎最喜欢的都是比较小的儿子,例如春秋时吴王寿梦最喜欢小儿子季札,三国时袁绍最喜欢小儿子袁尚,刘表最喜欢小儿子刘琮,历朝历代也大都如此。
除了李斯、胡亥之外,随侍在他身边的还有负责掌管玉玺的赵高,这三个人就构成了后来的“亡秦三人组”。
始皇帝十月出发,就在经过浙江时,遇到了大风浪,只好绕过西边一百二十里,从狭窄的地方渡江。接下来的事,各位要特别注意了,始皇居然“上会稽,祭大禹”!
各位还记不记得,当年秦始皇第一次巡游过江的时候,当时也“逢大风,几不得渡”,始皇那一年怎么解决这个事情的?他非常生气,把湘山的树都给砍光,用来惩罚湘君。那是他一生的巅峰,连神祇也不放在眼里。
而如今他一样过不了江,他却去祭祀大禹。他这一次怎么没有把会稽山给烧了呢?读到这一段,聪明敏感如各位,应该感觉得出来,秦始皇已经气衰了。
他那么强悍的人,那么坚定的性格,到这一刻他终于承受不了,软弱下来了。为什么呢?人终究不能一直跟现实作对,你可以自欺,但现实不会因为你的自欺就变好。问题如果没有解决,它只会不断恶化下去,终有一天你会承受不下去的。
这不是靠着一味强悍的意志力,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如果不改善现实环境,意志力终究只能够撑一时。老子说得多好:“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接着始皇又“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这个是他终其一生念念不忘的事情。这时大概是因为始皇的健康因素,他对不死药的需求越来越急,方士徐巿等出海花了很多钱,却始终没有得到不死药,又怕秦始皇谴罪他们。于是:
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
各位请注意这个“诈”字,将它先记下来,这是《史记》的一个伏笔。到下一章会再向各位说明,这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徐巿说,蓬莱仙山的不死药其实是可以得到的,只是我们去海外仙山的途中,常会碰到大的鲛鱼,就是因为它常常阻碍我们,才到不了仙山。希望秦始皇派善射的人一起去,用连弩去射杀大鲛鱼。
结果秦始皇“老夫聊发少年狂”,居然决定自己出海去射鲛鱼。结果到之罘的时候,真的遇见巨鱼,始皇亲手将它射杀了,他这一年已经将近五十岁了,你看气势多么豪壮!
问题是,你逞强可以,但身体是受不了的。于是航海回来后,他立刻在平原津就病倒了。哎呀,嬴政,年纪大了就不要勉强了!始皇这一次病得很重,离死已经不太远了,但这时帝国还没有立太子。扶苏只是长子,他并不是太子。为什么呢?因为始皇觉得他自己不会死啊,干吗要立太子呢?更麻烦的是,他还非常厌恶别人在他面前提“死”这件事,所以群臣当然不会有人去问“如果陛下死了以后,帝国要怎么办”这类问题。
你不说,大家也不敢说,并不代表你不会死。人,终究是要死的,谁也不会例外。别人不敢问,扶苏也不在身边,那秦始皇终究还是得面对这个问题。他已经病到实在没办法了,知道自己已经死定了,到最后一刻才决定赐玺书给长子扶苏,命令他回咸阳主持葬礼。
玺书已写好函封,就等着被送出去。问题是,当时掌管皇帝玉玺的人叫赵高,他盖印后却迟迟不发。为什么不发出去?因为在这一刻,赵高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他知道秦始皇快要死掉了。他打算等上几天,如果秦始皇真死了,他另有打算。
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
秦始皇终于死了,但故事还没结束。要了解一个人物,必须连他死后造成的影响一并考虑进去。
始皇一死,巡行队伍中位置最高的人物便是李斯,李斯却决定“秘之不发丧”。为什么呢?他的理由是“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所以除了“胡亥、赵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外,不让任何人知道始皇驾崩的消息。
在此又要请问各位,你们觉得李斯这样做,是对还是不对?
这是一门用思辨学习历史的课程,每读一段,都得问自己问题,“思辨”才能开始。李斯这样做究竟是对还是不对?我们按正面想,确实当时天下情势不安,李斯害怕让大家知道秦始皇在外死了,野心家会趁机生事,“秘之不发丧”没什么不对吧?
如果各位这么想,恐怕想得还不够细。为什么呢?你可以隐瞒天下人、隐瞒诸公子、隐瞒大臣们,那都没有错。可是有一个人,你是万万不应该隐瞒的,那个人是谁?这个帝国的真正继承人扶苏。
前面不是说除了李斯外,只有“胡亥、赵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道吗?可见李斯没有通知扶苏。如果你李斯有一丝一毫的公心,在那一刻你可以谁也不说,但你不能不告诉扶苏。你可以隐瞒天下人,你应该隐瞒扶苏吗?所以从这件事,明眼人就可以断定出来一点——李斯有异心!
于是赵高和胡亥密谋,最后还说服了李斯:
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赐死。
他们就这样几个人串通,把胡亥捧上了大位。赵高这么做不奇怪,因为他曾担任过胡亥的老师,与胡亥关系匪浅。但第一次读这段时,就不免想到一个问题:
为什么赵高敢大胆去说服李斯篡改遗诏?
历史就是研究人的学问,你要明白人性,你才明白什么叫作历史。
各位要往深处想,李斯是丞相,地位比赵高高得太多,赵高为什么有胆子敢做这样的事?李斯和始皇数十年君臣不离不弃,始皇将他从一个舍人提拔成为丞相,可以说就算始皇对不起天下所有人,也绝对没有对不起李斯,如果他有一丝一毫的忠心,赵高的下场会是什么?说得更清楚一点,只要李斯不同意,赵高与胡亥的密谋,绝无成功的希望。李斯才是这场密谋中真正的关键人物,大秦之亡,不亡于赵高与胡亥,而正亡于李斯。
但是苍蝇不抱没缝的鸡蛋,李斯到底是什么地方露出破绽?我想,正是他的不愿通知扶苏,才被赵高看出来,原来李斯也不希望扶苏继位。
再问各位,你们觉得扶苏收到赐死的命令后,他会怎么做?
各位要明白,扶苏此时并不是无权无势的柔弱公子。扶苏不仅为人“刚毅而武勇”,更重要的是他身边有三十万大军,还有秦朝最强的大将蒙恬!
结果扶苏竟然真的就这样自杀了,诏书叫他死他就乖乖去死。他的死使得秦朝的命运走向了不可挽救的地步。皇长子收到命令,连复请都不敢,立刻就服从命令自杀,秦法之弊,实在可惊可怖。
根据《史记·李斯列传》的记载,知道扶苏已死的消息后,“胡亥、斯、高大喜”,大喜啊!你李斯怎么能“大喜”?连汉高祖听到吕后杀韩信的消息,都还知道“且喜且怜之”,你李斯听到始皇的亲生儿子、帝国真正的继承人冤死,竟连一丝哀怜之意也没有,真是禽兽不如!
为了骗过天下人,李斯、赵高和胡亥将始皇的遗体放在车上,继续巡游的行程。不管到哪里,都假装秦始皇还活着,照样把食物送进车上。百官也像平日一样奏事,由车内的宦官冒充始皇来批阅公文,再交给大臣们去执行,没有人发现始皇已死。
各位可能会说,这怎么可能呢?只要有一个大臣当场询问一个问题,这不就穿帮了吗?
放心好了,不会有人问的。各位忘了吗?以前秦始皇不是曾经下令,不让任何人知道他在哪里,因此百官不能和他讨论政事,只能接受他的决定。
各位现在知道,为什么始皇死了以后,没有人怀疑他已经死了吧!因为在这一刻,他所作所为跟他活着的时候是一模一样的。没有人能见到他,没有人能够跟他讨论事情,所有人都只能接受他的决定。
这么做最后的结果,就是把自己和大秦的命运全部给断送了。

敬请关注《换个思维读历史》后续节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5-18 20: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