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作为大中城市的标配在方便居民出行的同时,客观上讲也为乘客提供了美育教育的功能。如果说起世界上最美的地铁,莫斯科如果说第二,大概没有人再敢说第一,的确在古典风格当中,莫斯科地铁的确一骑绝尘,得益于时任苏联领导人的格外重视,混合着浓重苏氏工农风格和斯拉夫纹样的莫斯科地铁让每一个乘坐过的人流连忘返。
兼有防空洞功能的莫斯科地铁在二战期间发挥了重大作用
对每一个来莫斯科的人来说莫斯科地铁都是不可错过的一道风景,就像法国总统会在各自的任期内在巴黎修建一些标志性的建筑或者美术馆作为自己留下的痕迹一样,苏联领导人热衷的各种风格在莫斯科地铁中也有相应地体现,他们的审美趣味与苏联的社会主义样式结合起来都落在了莫斯科景点的拱圈式地下铁路当中。
Elektrozavodskaya/电力公司站,苏式雕塑
上大学时看《像鸡毛一样飞》,剧中主角朗诵了:
让那些在欢乐中发霉的人们迅速死亡,而让应该成长的孩子们能够成长。这一天将会到来,他们将用我的诗作为孩子的名字。这是马雅可夫斯基22岁时写下的诗句。这个仅仅活了37岁的苏联诗人喜欢在人们聚集的地方当众朗诵。据说他声音洪亮才思敏捷。那时候的年轻人无论男女都疯了一样的爱他,他们跟着他一起默诵,就像今天的年轻人跟着歌星一起哼唱。
灯火辉煌的马雅可夫斯基站,建于斯大林时期
建成于苏联时期的莫斯科地铁依然存有曾经的帝国梦想,曾经版图中的基辅、白俄罗斯都有对应的地铁车站,如今都已烟消云散。
基辅站,建成于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而赫鲁晓夫本人正是在乌克兰长大
细心的读者会有些好奇原名李尧棠的现代作家笔名为什么叫巴金,实际上这是其信奉的两位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在莫斯科同样可以遇到克鲁泡特金站
克鲁泡特金站,根据wikipedia,其开通于1935年,其模型也在1937年巴黎世界博览会和1958年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上获得大奖。
以上地铁站都可以看到很明显的古典主义气息,无论是装饰材料还是几何构成,都可以嗅到浓厚的苏式气息,新世纪建成的地铁站则更加有未来感和装置艺术的味道。
Troparyovo站,建成于2014年普京执政时期
共青团站,马赛克拼接而成的钢铁洪流油画感
如果去莫斯科,地铁必然是不可错过的一站。
附赠一个台湾高雄美丽岛站,2015年环岛时特意去现场瞻仰了一下这个多彩的马赛克立柱,荷兰人最初侵占台湾时称呼其为【Formosa】,也即美丽岛。‘福尔摩沙’这个称呼在二战前也是外文意义上的台湾。
在遥远的2015年,画质有些相当感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