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3|回复: 0
收起左侧

刘邦是个游侠吗?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2-12-17 10: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邦的本质是一个游侠。
  
  除了“宽仁爱人”,“常有大度”,善于与人交往等性格特点之外,在刘邦年轻的时候,就明确有过一段当游侠的日子。《史记?张耳列传》里写道,刘邦在布衣时,曾经几次跟着外黄的张耳当游侠,“客居数月”。张耳年少时,曾当过魏国信陵君的座上常客,他在傍上富有的孔雀女之后,也像曾经的信陵君一样,疏财仗义,网罗天下游侠之士。刘邦就是这个时候追随张耳的。
  
  可惜,很快就碰到了秦朝灭掉魏国,张耳也被通缉了。刘邦仅仅跟从了几个月,在如此形势下不得不离开,他的游侠梦告破灭。
  
  在楚汉争霸的后期,刘邦早已摆脱了自身的小农身份、游侠情结的限制,逐渐显示出他善于用人、不凡的领袖气质了;但我认为,刘邦登基后,仍然有几件事体现出了他骨子里对游侠之义的敬重。
  
  比如说,任侠季布,在当项羽的部将时,数窘刘邦,刘邦当了皇帝后重金要杀他,后来因为他的守信,赦免了他。彭越造反(虽然只是借口),栾布收彭越的头颅哭之,本该处死,刘邦敬重,赦免了他,并拜为都尉。赵王张敖疑为谋反,田叔不畏死,陪着入京受审,刘邦亦感动,拜其为官。
  
  这种“重然诺”的举止,似乎在验证着他早年追慕游侠的举动。
  
  反观,当初项羽的下属丁公,放了刘邦一马;等项羽灭了之后,又恃着当初的“不杀之恩”向刘邦求封。刘邦冷笑,斩了丁公,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也。”刘邦杀丁公的理由是“不忠”,实际上非也。鸿门宴项伯救他的时候也是在项羽的阵营中呢,怎么项羽死后刘邦却封项伯为列侯?就是因为游侠的道德里,要求是“不矜其能,羞伐其功”,而丁公主动讨封,不是游侠,而变成了没原则的小混混;而项伯,准备带张良一起逃亡,被张良感动后再去救刘邦,有游侠之烈风。
  
  这里面,的确是有些微妙的平衡。
     
  
        
  
  如果细想,就会发现,这不是平衡,而是刘邦对年少时的游侠理想的回光返照,对他手握处分权的一种任性。一些本来他可以杀的仇人,他不杀;一些本来他应该奖励的恩人,他杀了。在不影响大局的前提下,刘邦在行使一个皇帝快意恩仇的权利。
  
  如果还没明白,我们再看雍齿这个例子吧。秦二年十月,刘邦命令雍齿守丰,他自己引兵到薛。结果魏人周市一劝降,雍齿就降了,为魏人守丰。刘邦回过头来攻丰,反而不能下。雍齿的反叛,把他气得牙痒痒的。
  
  登基之后,群将日夜争功。张良劝说刘邦,大家既怕有功你却不封,更怕你记恨以前的过失,秋后算账,以防万一,准备造反呢。你要封一个你平生最恨的人,而且是大家都知道你很讨厌的人,大家就放心了。刘邦一下子就想起了雍齿,令人赶紧定功行封,封雍齿为什方侯。果然,群臣大喜,都知道刘邦不会因以前的怨恨杀他们了。
  
  这个故事能说明的东西很多。如果和丁公的例子一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刘邦行事并没有一个恒定的标准。有时,刘邦会恩将仇报,如对待丁公;有时,刘邦会以德报怨,如对待雍齿。有时,他讲究“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如对待项伯;有时,他又禁止人家报仇,如对待被齐王所烹煮的郦生之弟。总而言之,就是没有原则,游侠标准只是刘邦的无数个标准之一。
  
  这就是我认为君主最大的特权:“任意阐释权”。如论背叛,雍齿的情节比丁公严重多了吧?但君主就是有本事让臣子们拿不准自己到底是该封侯还是该被斩首。刘邦时而阴狠,时而仁慈,随便怎么做,都能找到理由。这就叫做“天威不可测”。
  
  如果我们对人心更多一些了解,也许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以宽厚著称的刘邦,在当上皇帝以后,为什么会着手诛杀功臣;也许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善和恶是同一的,正如上坡路和下坡路是同一条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6-18 18: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