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71|回复: 0
收起左侧

民国档案、文献酸化严重—亟待脱酸保护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2-12-16 19: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纸张酸化是影响纸质档案“寿命”的重要因素。纸张中最主要的组成成分是纤维素, 在酸性条件下,纤维素发生降解,分子链断裂,导致纤维长度变短。而纤维素的聚合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纸张的耐用性程度,聚合度越大代表纤维素分子链越长,纤维强度越好,纸张的耐用性越久;当聚合度降低到200以下,纸张会完全发脆乃至粉碎。”


民国档案、文献酸化严重—亟待脱酸保护-1.jpg
     民国时期,进口的一批白度较高、强度较好的印刷纸(俗称道林纸)广受欢迎,道林纸是一种在造纸机上抄造而成的机制纸,多采用漂白的针叶木亚硫酸盐浆为原料,施胶时添加松香和硫酸铝。由于其纸面光洁、厚薄均匀平整、可以双面印字等适于近代印刷术的优点,普遍印刷使用。但由于道林纸生产时添加了酸性施胶剂,因此纸张从制造出来时pH值就偏酸性;在其后使用、保管过程中受到酸性字迹、酸性气体、霉菌等外界因素影响,道林纸的酸化程度也会加剧。


民国档案、文献酸化严重—亟待脱酸保护-2.jpg
     国内许多单位都开展了酸度调查、档案脱酸等研究。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赵淑梅教授等对辽宁省档案馆1912年至1969年的档案进行调研,发现71% 的纸张pH在5.0~6.0,属于酸化纸张;1%的纸张pH小于5.0,属于严重酸化,并从字迹等六方面分析去酸必要性。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邵金耀等研究团队等对二史馆馆藏民国书刊抽检,发现其pH平均值为4.5,抗战时期书刊pH值为5.8, 抗战前后书刊的pH值仅为4.0。北京市房山区档案馆王建明等研究团队等对房山区档案馆民国档案脱酸前抽样, 发现pH值小于5.0的档案占比达18.78%,有75.15%的纸张pH在5.0~6.2。


民国档案、文献酸化严重—亟待脱酸保护-3.jpg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是集中典藏民国时期历届中央政府及直属机构档案的中央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1354个保管单位240余万卷。2018年,据有关专家学者抽样检测统计数据看,从馆藏240余万卷档案中抽取了11198卷进行酸度检测,检测档案32425页,得到酸度数据10万个。其中:纸张无酸化的占33.50%、纸张轻微酸化的占30.90%、纸张酸化的占15.80%、纸张酸化严重的占18.03%、纸张酸化特别严重的占1.77%。二史馆馆藏民国档案中已经出现酸化档案的比例约占总量的 2/3。其中酸化严重和特别严重档案的比例约占总量的1/5。


民国档案、文献酸化严重—亟待脱酸保护-4.jpg

民国档案、文献酸化严重—亟待脱酸保护-5.jpg
民国档案、文献酸化严重,脱酸保护刻不容缓!随着时间的推移,民国档案酸化的形势将越来越严峻。所以脱酸工作要遵循尽早干预的原则。纸张酸化程度越高,老化速度越快,损毁程度越重,尽早处理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纸张出现轻微酸化时就需要进行脱酸。


民国档案、文献酸化严重—亟待脱酸保护-6.gif
杭州众材科技等离子雾润脱酸技术杭州众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对纸纤维材料的微米结构研究和等离子体激励对纤维表面理化性能影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创“体脱酸”理论。

民国档案、文献酸化严重—亟待脱酸保护-7.jpg
等离子雾润脱酸技术自主研发纸张的显微结构是多重嵌套的微米尺度的孔洞(最小尺寸为2-10纳米)。在等离子体激励作用下,纸张纤维表面的理化状态被有效激活,导致微米的钙系水性脱酸剂中的碱性因子彻底渗透到纸纤维多重嵌套的微纳孔洞之中,完全中和游离氢离子,实现由外及里的彻底脱酸,即“体脱酸”。
      等离子雾润脱酸技术既能针对酸化程度高、糟朽严重的民国档案、纸质文献等结合修复修裱开展抢救性脱酸保护,又能针对普通的档案、文献等进行预防性保护,有效延长档案寿命。



THEEND注:文章部分内容摘自《档案学通讯2021年第1期—《民国档案中道林纸酸化特征分析》》、《档案科技2021-2《碳酸氢镁水溶液脱酸技术在档案修裱过程中的应用研究》》,此文仅用于技术交流和分享,如有错误或侵权,请联系告知,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期望更多有志之士关注脱酸,关注纸质文化保护。谢谢!

扫码关注我们关注众材科技关注纸张酸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6-17 13: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