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91|回复: 0
收起左侧

围棋里的故事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2-12-14 1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围棋在古代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棋类游戏,无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都对其分外青睐,尤其是古代的文人雅士,更是将围棋看做一种闲情雅兴,因此也就出现了不少和“棋”相关的诗词(我们在“二十二首诗词,带你感受古人笔下“棋”的美好”这篇文章中已经做过详细的介绍)。同时,许多与围棋有关的成语故事也相应诞生。今天,我们就来讲两个关于古人和围棋的小故事,以及几个围棋成语、俗语的小故事。
【古人和围棋的故事】



围棋里的故事-1.jpg

来自百度图片 侵删

故事1:苏轼观棋破案的故事
时      间:宋元佑年间
地       点:杭州
人物关系:苏轼——杭州知府,破案侦探
                 秀姑——一位农妇,受害人
                 秀姑丈夫——一位渔夫,受害人
                 郎中和友人——破案有功者
故事经过:
十年前的某一天,秀姑的丈夫出海打渔,一直未归……
十年后,秀姑的丈夫突然平安归来……
老婆秀姑喜极而泣,亲手将一只养了十年的老母鸡杀了,烧好后让丈夫吃……
这本是个喜剧,但剧情很快反转,成了悲剧!
秀姑的丈夫吃完鸡头后便大喊腹痛,片刻就气绝身亡……
于是流言四起,有人说是秀姑有了新欢就下毒害死了丈夫……
而此时的秀姑真是悲痛欲绝……
作为父母官的苏轼,刚刚上任就碰到了这样一件棘手的事情,要知道,那时候可没有现在这般高科技,什么验指纹、查监控之类的。苏轼不禁也皱起了眉头!没有思路怎么办?于是苏轼微服私访,想要看看能不能找到蛛丝马迹!碰巧,途经一家药铺,适逢郎中与友人下棋,苏轼稍作歇息,也就在旁观战起来。郎中与友人旗鼓相当、不分上下之时,苏轼看出了郎中行棋中的一个破绽,对另一人稍作点拨,郎中便输了。郎中感慨:“先生绝招如同十年鸡头啊!”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苏轼忙问:“十年鸡头是何意?”郎中解释说:“此地有句民谚,十年鸡头如砒霜。而先生的棋法凶狠,实在无药可解,才说此话”。苏轼听罢,不禁暗喜,立马回府,将一只老母鸡宰了,煮熟后把鸡头喂狗吃,不多时,狗亦狂吠而死。就这样,疑而不决的悬案给破了,秀姑终得一身清白。
苏轼曾自嘲自己是“三不懂”,不懂饮酒,不懂下棋,不懂唱曲。可是,“不懂下棋”的苏轼就这样凭借一盘棋便破奇案,还人清白,也便成就了一段津津乐道的佳话。

故事2:王安石赌棋罚诗的故事

时       间:宋神宗元丰年间
地       点:南京
人物关系:王安石——退休之后的普通人
                  薛昂——王安石的学生
故事经过:
王安石晚年闲居南京,常与他的学生薛昂处士(薛肇明)纹枰对坐,纵游黑白世界。一次,王安石出怪招,约定赌棋罚诗,输者作“梅花”诗一首。首局,老师王安石战败,愿赌服输嘛,王安石便脱口吟出《梅花》诗:“华发寻香始见梅,一枝临路雪倍堆。凤城南陌他年忆,杳杳难随驿使来。”一首诗吟罢,薛昂心中暗叹老师不愧一代雄才。双方略事茶话,便重回楸枰对坐。次局,王安石步步为营,稳妥进取,终致薛昂败北。论理该薛昂作诗,可他搔首弄耳,苦思冥想了半天也没写下一句。王安石见状,便代他作了一首:“野水荒山寂寞滨,芳条弄色最关春。欲将明艳凌霜雪,未怕青腰玉女嗔。”薛昂负诗债之事,日久便传开,及至金陵里巷,妇孺皆知。数年之后,薛肇明青云直上,官运亨通,竟当上了江宁府地方长官,年事大一点的乡绅耆老,自不忘薛长官当年往事,有好事者,编打油诗一首以嘲之:“好笑当年薛乞儿,荆公座上赌新诗。而今又向江东去,奉劝先生莫下棋。”
这段围棋佳话就这样流传至今。
【和围棋相关的成语故事】


围棋里的故事-2.jpg

来自百度图片 侵删  

成语1:长安棋局
出处:杜甫的《秋兴八首其四》“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意义:“长安棋局”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
故事:唐朝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的杜甫生活困苦,虽然自己暮年多病,仍然深切关心国家命运,感叹“盛世一去不返”之余,结合眼前萧瑟的秋景,遂做《秋兴八首》,以解内心之忧虑。
关联:《题芷畦燕游续草》一诗中也用到这个典故:“长安棋局几时休,蕉萃行吟客子愁。”
成语2:举棋不定
出处:春秋时期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意义:“举棋不定”比喻做事情的时候有很多顾忌,犹豫不决。
故事:春秋时期,卫国的国君卫献公骄奢残暴,卫国的大夫孙文子和宁惠子发动军事政变,将卫献公赶下台。后来,宁惠子临死前觉得自己做错了,便嘱咐儿子宁悼子一定要将卫献公迎回卫国。一直流亡在国外的卫献公听说宁惠子已死,便派人同宁悼子联系,并许诺自己回国后让宁悼子掌权。大家都反对宁悼子做这样的蠢事。其中有一个大夫说:“想十二年前,你们宁家驱逐了卫献公,并没什么过错。可现在又要接卫献公回来,我想这会很危险。就如同下棋,棋手如果举棋不定就会遭到失败。对待一个国君的废与立更是这样,犹豫不决就会招来灭族之祸。”但是宁悼子独断专行,不听劝说,迎回了卫献公,最后果然被献公用计除掉了。
成语3:棋逢对手
出处:出自唐朝和尚释尚颜的诗《怀陆龟蒙处士》“事厄伤心否,棋逢敌手无?”
意义:意思是比喻争斗的双方本领不相上下。
故事:晚唐时期,有位名叫释尚颜的和尚非常喜欢下围棋,因下棋结识了那个时期的诗人陆龟蒙。陆龟蒙是姑苏人,自幼聪明伶俐,曾经考过进士但没有考中,但他做过湖、苏二州的从事,因不满时世后隐居松江莆里,且不受征召。释尚颜在陆龟蒙不在的时候非常怀念这位棋友,并作过一首诗,诗中有两句为:“事厄伤心否,棋逢对手无?”表达对棋友的同情和思念。
关联:僧人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台州护国此庵景元禅师》“棋逢对手难藏行,诗到重吟始见功”;唐朝诗人杜荀鹤《观棋》“有时逢敌手,对局到深更”;北宋词人贺铸的《南歌子·疏雨池塘见》“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等大多化用此诗而来。
成语4:观棋烂柯
出处:出自梁朝任昉的《述异记》“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与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持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
意义:“观棋烂柯”意喻时光匆匆流逝。
故事:晋朝有一位樵夫,名叫王质。有一天,王质上山去砍柴,碰巧看到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正在下围棋,一时兴起,便驻足观看。过了许久,王质才回过神来想起要回家,当他转身去拿砍柴的斧子,顿时惊呆。原来斧柄(柯)已经腐朽了,锋利的斧头也锈得凸凹不平。等他回到家后,更是惊掉了下巴,他的家乡已经变得不认识了!王质赶紧向几位老者询问,可是他提起的事,几位老者都说是几百年前的事了。原来王质打柴时误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间百年。后来,后人就把“烂柯”作为围棋的一个别名。
关联:唐代孟郊专门为这个传说写过一首诗《烂柯山石桥》“樵客返归路,斧柯烂从风。唯余石桥在,犹自凌丹红。”;唐朝诗人刘禹锡在写给白居易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也是引用了这个典故。
成语5:专心致志
出处:出自《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意义:“专心致志”比喻心里很专一,注意力集中。
故事:弈秋教棋的故事:弈秋很擅长下棋,弈秋教了两个徒弟,一人专心致志学习,另一人心思不在下棋上面。久而久之,二人便产生了差距。试问,是智商的差异吗?当然不是!孟子认为,两个人的智商没有什么不同,有的只是对学棋的专一程度不同,因而产生差异。所以孟子说:“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成语6:巢毁卵破
出处:出自《后汉书 孔融传》。
意义:“巢毁卵破”比喻在大祸来临是,靠山到了,自己也不能幸免。
故事:孔融博学多才,性格刚直不阿。孔融多次给曹操提出许多好意见,曹操非常妒忌孔融的才能和人品,担心其终会对自己不利,便找了个“莫须有”的罪名杀死了孔融。孔融有一个九岁的儿子和七岁的女儿,当孔融被杀害的时候,闺女和儿子在家里下棋,有好心人通风报信让他俩赶紧逃命,但他们却不为所动,也丝毫没有恐惧,仍继续镇定地下棋。旁人不解,这两个孩子说道:“哪有鸟巢毁了而鸟蛋不被打破的道理呢?”兄妹俩镇定自若的行为震动了曹操,他害怕此两人日后必有作为,一定会为父亲报仇,于是当即下令把兄妹俩也给处死了。这就是“巢毁卵破”的故事。
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出处:出自《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
意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意思是当事人容易糊涂,而局外人往往清楚。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所以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站在高处,从全局出发。
关联:宋苏轼《题西林壁》一诗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可以说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另一种表述方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6-18 01: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