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发新帖
34_avatar_middle

收听

听众

主题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0-5-13 08:54:30 | 查看: 98| 回复: 0
北宋灭亡后三千后宫美女的悲惨命运
国破家亡之际,战争就不再只是男人们的事。而女人们往往要比男人承受更多的苦难,因为她们往往成为战争的战利品和敌人的玩物。
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将徽、钦二帝以及妃嫔、皇子、公主、宗室贵戚、大臣约三千余人押送北方。这其中,妇女占了很大的比例,比较著名的有宋徽宗皇后郑氏、宋钦宗皇后朱氏、宋高宗生母韦氏、宋高宗发妻邢氏,以及后来因为假冒之案而出名的柔福帝姬。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宋徽宗皇后郑氏。郑皇后为宋徽宗赵佶第二任皇后,她少年入宫,原为向太后身边的侍女,美貌出众。赵佶还是端王时,时常去拜见向太后,便对郑氏瞩目。向太后便干脆将郑氏赐给赵佶。郑氏当上皇后后,倒是很少干政,也严格约束娘家人,这点在日后她娘家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金军攻破汴京,将皇室及大臣押送北方时,郑皇后向金军主帅完颜宗翰(粘罕)求情说:妾有罪,当随行北迁,但妾家属从不干预朝政,请元帅将他们留下!完颜宗翰同意了,所以郑皇后的父亲郑绅幸免于难。

南宋灭亡后嫔妃的下场:北宋灭亡后三千后宫美女的悲惨命运595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2550

这一大群俘虏北上时,正是农历四月,北方还很寒冷,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和宋徽宗皇后郑氏、宋钦宗皇后朱氏衣服都很单薄,晚上经常冻得睡不着觉,只得找些柴火、茅草燃烧取暖。女子成为俘虏,其中所受的屈辱是不言而喻的。朱皇后当时二十六岁,艳丽多姿,经常受到金兵的调戏。在北上的路上,朱皇后还被强迫给金军唱歌助兴,数次面临被侮辱的危险。而这些曾经显赫一时的贵族女人,绝大多数没有自杀的勇气,为了苟且偷生,宁可逆来顺受,忍受各种各样的侮辱。
俘虏们到达金国后,金人举行了献俘仪式,命令徽、钦二帝及其后妃、宗室、诸王、驸马、公主都穿上金人百姓穿的服装,头缠帕头,身披羊裘,袒露上体,到金朝阿骨打庙去行牵羊礼。朱皇后忍受不了如此奇耻大辱,当夜自尽。
献俘结束后,男俘虏被分散为奴,每人每月发五斗稗子作为口粮,自己舂吃,舂完后,实际才有一斗八升。另外,每年每人发给五把麻,令自织麻为衣。这些人都是皇子皇孙和朝中显贵,平日养尊处优,五谷尚且不分,哪里会织麻为衣。因此好多人无衣可穿,终年裸体度日。北方天气寒冷,俘虏们有时候冷得受不了,便冒着奇寒,外出拾取柴禾,回来用柴禾烤火,结果一冻一热之下,耳鼻和手指脚趾往往自行脱落,痛苦非人所能忍受。许多人因此皮肉溃烂毒发而死。
女俘们被单独处理,有名号的妃嫔和公主等五十余人交由金国皇帝亲自分配,美貌的宫女由完颜宗翰分给金军将士,其余的分配给金国贵族为奴。这些女子无人能逃过被凌辱的命运。
柔福帝姬,小名嬛嬛,宋徽宗第十女,生母是极受宠爱的王贵妃。一般来说,皇帝的女儿被称为公主。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因蔡京建议,宋朝廷仿照周代的王姬称号,宣布一律称公主为帝姬。这一制度维持了十多年,直到南宋初才恢复旧制。               
                       
               
柔福帝姬被掳北上时才十七岁,为宋徽宗未出阁公主中年纪最大者,金兵因而对她格外重视,打算将这一处女公主进献给金太宗。据一些野史记载,在北上的途中,柔福帝姬还是难免凌辱的命运,而凌辱她的金将也为擅自动了留给皇帝的女人而被残酷杀死。到达金国后,柔福帝姬被郑重其事地献给金国皇帝金太宗做侍妾。或许柔福帝姬并不是十分美貌,或许是她多次被凌辱后身体羸弱不堪,又或许是她不擅长逢迎,得罪了金太宗,总之,金太宗对她没产生任何兴趣,而是直接将她送到了上京浣衣院为奴。
这个名为浣衣院的地方,其实是一个金人寻欢作乐的官方妓院。除了柔福帝姬外,赵构的发妻邢秉懿、赵构的生母韦氏也在浣衣院中为奴,充当金人发泄性欲的工具。《呻吟语》记载说:妃嫔王妃帝姬宗室妇女均露上体,披羊裘。可见这些往日身份尊贵的女性受到了何等惨烈的侮辱,甚至比起金国的官妓还不如。不过,赵构即位为宋高宗后,韦氏身份变得特殊,所以很快离开了浣衣院,转送五国城,与她的丈夫宋徽宗关押在一起。
赵构即位为宋高宗后,还遥册原配邢秉懿为皇后,并给邢氏家族二十五人封官加爵。然而,皇后的虚衔并不能改变邢秉懿的悲惨命运。宋徽宗派臣子曹勋南归时,邢秉懿摘下金环,交给曹勋说:幸为吾白大王(宋朝对皇子的称呼,这里指宋高宗赵构),愿如此环,得早相见也。可惜的是,她的丈夫是个懦弱无能的皇帝,只想苟且偷安保住他自己的富贵。绍兴九年(1139年),邢秉懿在无尽的折磨与屈辱中死去,时年三十四岁。金人刻意隐瞒邢秉懿的死讯,宋高宗遥册邢秉懿为皇后后,因不知道邢秉懿已死,一直没有再立皇后,中宫虚位长达十六年。直到赵构的生母韦氏归国后,才告知宋高宗真相,宋高宗才立宠妃吴氏为皇后。
柔福帝姬在浣衣院过了好几年的屈辱生活后,又被盖天大王完颜宗贤所得。完颜宗贤对柔福帝姬也没有太多的兴趣,但也没有太多侮辱她,而是从安置在五国城的汉人中选了一名叫徐还的男人,将柔福帝姬嫁了给他,柔福帝姬这才算结束了人尽可夫的浣衣院生涯。柔福帝姬大约死在绍兴十一年(1141年),这一年她才三十一岁。根据《宋史公主列传》中记载:柔福在五国城,适徐还而薨。柔福薨在绍兴十一年,从梓宫来者以其骨至,葬之,追封和国长公主。这是真实的柔福帝姬留在历史上的痕迹像所有国破家亡时的女人一样悲惨不幸,是男人们无能的牺牲品。
就在柔福帝姬在北方受尽凌辱之时,中原却突然冒出个柔福帝姬。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宋官军剿匪之时,俘虏的匪眷中有一女子自称是柔福帝姬。柔福帝姬可是皇帝的妹妹,于是立即被送到临安。该女子自称从金国奔逃回来,其间历尽了风霜雨雪。               
                       
               
宋高宗确实记得宋徽宗有个公主叫嬛嬛,为王贵妃所生,被封为柔福帝姬。但阔别多年,他已经记不清楚公主面貌身材,于是命老宫女察验。老宫女都感觉这女子相貌确实很像当年的柔福帝姬,用宫中旧事盘问她,也能够回答得圆满。只有一个值得怀疑的地方,这女子有一双大脚,不似柔福帝姬的纤足。对此疑点,那女子泪流满面地解释说:金人驱逐如牛羊,乘间逃脱,赤脚奔走到此,山河万里,岂能尚使一双纤足,仍如旧时模样?事见《鹤林玉露》记载:柔福帝姬至,以足大疑之。颦蹙曰:金人驱迫,跣行万里,岂复故态。上为恻然。
宋高宗觉得言之有理,尤其是这女子能够一口叫出宋高宗的乳名,便不再怀疑,下诏让她入宫,授予福国长公主的称号。又为她选择永州防御使高世褭为驸马,赐予嫁妆一万八千缗。此后宠渥有加,先后赏赐达四十七万九千缗。
南宋与金国签订了绍兴和议后,高宗生母韦贵妃被金国放归。母子重逢,喜极而泣。韦贵妃回朝后,被宋高宗尊封为显仁太后。韦太后回国之后,听到柔福帝姬一事,不禁诧异说:柔福已病死于金国,怎么又有一个柔福呢?宋高宗便说了柔福由金逃回的情状。韦太后说:金人都在笑话你呢!说你错买了颜子,真正的柔福早已经死了。
颜子就是假货的意思。当时开封城有条街名叫颜家巷,街内有家松漆店,里面卖各种纸做的器具,表面松漆得极为精美,样式新颖,看上去十分炫目。但因为是纸做的,购买回去,不能经久使用,所以当时的人称其为颜子,后来演变成假货的代名词。
宋高宗听了母亲的话,勃然大怒,立即拘捕了柔福帝姬,交大理寺审问,严刑拷问之下,假柔福公主无可抵赖,只得一一供招。
原来,她本是汴京流浪的女子名叫静善,生得颇为美貌。汴京攻破后,她被乱兵掠往北方。在路上遇到一个名叫张喜儿的宫女。张喜儿曾在王贵妃(柔福帝姬生母)宫中侍奉,知道许多宫闱秘事,一一都说给了静善听,尤其还说静善的相貌气质酷似柔福帝姬。静善对这个巧合十分动心,于是开始留心记忆各种宫闱秘事,而且刻意模仿张喜儿所说的公主形态。之后,静善在战乱中经历曲折,曾经三次被人拐卖,最后被土匪陈忠虏入盗伙,被迫嫁给了一名小土匪。宋官军剿匪之时,抓住了静善,打算以匪眷的名义将她杀死。静善为了活命,称自己就是柔福帝姬。见到静善的气度,宋官军还真的被吓住了,于是将她送到临安。静善成功蒙骗过宋高宗后,得到了十多年的富贵。不料人算不如天算,韦太后回到京师,说破了此事,静善再也无从掩饰,只好老老实实地招认。
宋高宗知道柔福帝姬确实为假后,下令将假公主斩首于东市。最倒霉的是高士褭,先是奉旨娶了柔福帝姬,又因为柔福帝姬是假被削夺了驸马都尉的爵位,还因此被人们嘲笑说:向来都尉,恰如弥勒降生时;此去人间,又到如来吃粥处。
之前,宦官冯益曾指证柔福帝姬为真,为此也受牵连。《宋史宦者列传冯益》记载:先是,伪柔福帝姬之来,自称为王贵妃季女,益自言尝在贵妃合,帝遣之验视,益为所诈,遂以真告。及事觉,益坐验视不实,送昭州编管,寻以与皇太后联姻得免。               
                       
               
假柔福帝姬虽然被杀,民间却流言纷纷,为其抱屈者大有人在。当时就有史学家认为被杀的柔福帝姬其实是真正的公主,之所以被揭穿是因为宋高宗的生母韦太后自北方回来后,担心柔福帝姬说出自己在北方被凌辱被糟蹋的各种丑事,于是威胁宋高宗将柔福帝姬杀死灭口。宋高宗对柔福帝姬并无什么感情,奉了母亲严命,便牺牲了柔福帝姬。《四朝闻见录》《随国随笔》等笔记,都记载了这样的说法。而有力的佐证则是:当初柔福帝姬初来投奔之时,许多旧日宫人和太监冯益都断定公主是真的,即使假公主相貌长得再像,但如果没有十足把握,这些人决不敢乱说。而这些人后来相继改口,以及公主自认是假,则是因为严刑拷打的缘故。
大约是受了柔福帝姬还京传奇的影响,绍兴二年(1122年),在柔福帝姬还宫后两年,发生了一起荣德帝姬假公主事件。
事情大概的经过是:一名姓易的商人妻因为贪图富贵,假冒宋钦宗亲妹、宋徽宗王皇后之女荣德帝姬,来到皇宫认亲。荣德帝姬小字金奴,最早封永庆公主,又封荣福公主,宋徽宗听从蔡京的建议,改公主为帝姬之后,又将她封为荣德帝姬。荣德帝姬为宋徽宗第一任皇后王氏所生,在宋徽宗的儿女中年纪较长,北宋亡国之前就已经嫁给左卫将军曹晟为妻,后来被掳往金国。而后来这个假冒的公主的易氏颇有几分姿色,金军南下时,全家南逃,在半路与丈夫失散。就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候,易氏意外遇到了荣德帝姬以前的侍卫。在聊天的时候,易氏从这些人口中了解到荣德帝姬的形貌举止,以及一些深宫秘事。到达南方后,易氏听说了柔福帝姬的故事。她艳羡皇家尊荣,竟然想到了冒充公主的主意,于是就来到南宋小朝廷,自称是逃归的荣德帝姬。宋高宗并不认识这个同父异母的姐姐荣德帝姬,干脆照葫芦画瓢,派老宫女去检验真伪,结果露出了马脚。宋高宗下令将她送交大理寺审讯。真相大白后,易氏被乱杖打死。
金兵入侵中原,百姓远比皇室承受了更多的灾难,无数人家因此而家破人亡、颠沛流离,不少民间的美貌女子也被掳北上,专供金人玩乐,成为离乡背井的亡国奴,蒋兴祖之女的经历很具有典型性。蒋兴祖之女,常州宜兴(今属江苏)人。父蒋兴祖,靖康时任阳武令,金兵入侵时,蒋兴祖与妻及长子死节,女儿则被掳北上。途中,蒋兴祖之女在雄州驿站题了一首词: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词的上阙写被掳北去,朝行暮宿,百般困苦,所过之处,经战火洗劫,荒凉破败,凄凉满目,行人更是难得歇息之地。下阙以飞鸿南飞之自由,反衬被掳北去之痛苦,在身不由己的无奈中,离家乡越来越远,抒发了欲归不得的愁苦。词风沉郁悲痛,体现出了一种时代的苦难。               
                       
               
北宋灭亡时皇室有多惨?皇后妃子公主下场苦不堪言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保持永远的昌盛,朝代的更替是历史的趋势。从秦始皇统一中原,到溥仪成为满洲国的伪皇帝,中国经过了2000多年,古代皇权至上,皇帝的妃子七十二嫔妃,后宫佳丽也是众多,对于国破家亡,女子因为地位和前朝皇帝女人的关系,一般都会成为新朝代的宫女,就是那种被招呼的丫鬟。在秦朝以前,战败国的女子被征收到宫里当婢女的就非常多,当然之后也有。比如明孝宗的母亲孝穆纪太后,她原本是蛮族土官的女儿,蛮族战败之后,孝穆纪太后被抓到宫中当婢女。
但是,北宋灭亡时,后宫女人们决没有如此轻松,她们可以说苦不堪言。对于靖康之难,很早就在教科书上有所了解,知道它是宋王朝的奇耻大辱,最突出的是徽、钦二帝同时被金人掳去,被封为屈辱的昏德公、昏德侯。而对其他情况,特别是不能进入正史的女性的命运,却寡于见闻,并不知晓。
宋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1126)十一月二十五日,北宋都城汴京被金军攻破,共俘虏后妃3000余人,男女宗室4000余人,贵戚5000余人,各类工匠3000余人,教坊3000余人,民间美女3000余人,以及大臣、宗室家属数千人。当时,金国左副元帅粘罕住在汴京城西南5里的青城(按:此地即北宋皇帝郊祭之斋宫),右副元帅斡离不住在汴梁城东北5里的刘家寺,女俘大多集中在这两处。
金天会五年(1127)二月的《开封府状》载当时已有女俘一万一千六百三十五名,帝姬(宋朝对公主的称呼)二十一人。 徽钦二帝等共14000余人分七批押往金国,《宋俘记》则记录着几位公主妃子在两个多月内都怀孕了。这一路上的惨状不用细述了,第一批有妇女三千四百余人,三月二十七日自青城国相寨起程,四月二十七日抵燕山,存妇女一千九百余人。一个月内,死了近一半。活下来的人是幸运的,但等待她们的仍是悲惨的命运。
一路上,金国的将领经常威逼这些妃嫔公主陪酒陪唱。在众多妃嫔中,宋钦宗的妻子朱皇后才情出众,曾经当众作歌。这些妃嫔公主年纪大的不过四十余,年纪小的,不过十二三,昔日享尽富贵,穿的是绫罗,吃的是珍馐,居住在繁华富丽的殿宇,过着万人仰慕的生活,可一旦沦落成囚,受尽了敌人的欺凌侮辱。

南宋灭亡后嫔妃的下场:北宋灭亡后三千后宫美女的悲惨命运391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2550

到达会宁次日,开始了最耻辱的场景献俘大典,在金国的太庙前上映。除了徽钦二帝二后稍有点尊严外,其他所有被俘人员一律肉袒,邢皇后也逃脱不了在异族男人众目睽睽下露的厄运。
献俘礼结束后,韦太后、邢皇后连同其他宫妃、公主共三百多人一同被遣送到浣衣院。从字面看,浣衣院好像是冼衣服的机构,其实不然。浣衣院实际上是供金国皇帝消遣的场所,也就是皇帝专用妓院。邢皇后和柔福帝姬也曾被金太宗一起召去侍寝。当时,南宋与金正处于交战状态,金人将韦太后、邢皇后等人送入浣衣院,不能不说是对南宋皇帝赵构的恶意侮辱。
韦太后是开封人,被押解至上京洗衣院充作奴婢。被迫嫁给了盖天大王为妾,并且生了二个孩子。盖天大王赛里本名叫完颜宗贤,据辛弃疾写的《窃愤续录》记载:绍兴年间,宋钦宗被拘押在上京一寺中。一天,他偶然在墙壁的缝隙中,看见远去的韦妃和一个金国的官长一起走,身旁还有一个奴婢抱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大人、小孩都穿着胡服,孩子喊韦妃为阿母,于是宋钦宗知道韦妃已成为盖天大王的老婆了。这则记载并非空穴来风,胡乱编造虚构。只因赵构当了皇帝,堂堂天子之母曾经失身再嫁,未免贻笑天下,因此官史、私史都讳莫如深。
据《靖康稗史笺证开封府状》记载,宋徽宗被俘时,有封号的妃妃和女官有一百四十三人,无名号的宫女多达五百零四人。这些妃妃,分几个批次被押运到了金国,除去中途死亡和被金人霸占的之外,仍有相当一部分留在了宋徽宗的身边。               
                       
               
宋徽宗的凄惨下场:被金兵焚尸 嫔妃公主沦为慰安妇
导读
宋徽宗因《水浒传》而在中国家喻户晓,他多才多艺,书画均能青史留名,2009年,其《写生珍禽图》以6000多万元人民币创下中国画拍卖纪录;然而,他在25年的北宋帝国元首任上轻佻为政、任性享受,最终导致北宋灭亡。在选择宋徽宗为国家元首时,当朝宰相章曾厉声反对: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元朝宰相脱脱写罢《宋史本纪徽宗赵佶》后也掷笔而叹: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当然,宋徽宗为民族造成令诗人悲吟千年的靖康耻,他也得自食亡国苦果:公元1127年,宋徽宗的个人生活调转方向由天堂直奔地狱,上万口子的皇室家族,除康王赵构一人泥马过江而逃外,全家覆没为金人俘虏,上演了一出令人痛恨交加的人间悲剧。
1、公元1127年
公元1127年,是北宋靖康二年,南宋建炎元年这一年,由宋太祖赵匡胤创立的北宋帝国,历经166年风华绝代之后被金朝灭亡。
在此之前一年多,金人分东路军和西路军进攻北宋首都汴京(今开封),已经打到太原与中山府,离汴京只剩10天路程。宋徽宗迫于宠信六贼与执政失误的朝廷压力而下罪己诏,之后又在太常寺卿李纲和给事中吴敏的要求下引咎禅位于长子赵桓,是为宋钦宗,年号靖康。然而,8个多月后,6万多金人又沿着熟悉的路径攻到汴京城下,北宋20多万勤王军因朝廷和战决策失误已经回到全国各地。
兵临城下的金人首先让北宋朝廷下令收缴汴京城里的马匹和武器,削去宋朝的反抗能力,然后又让北宋朝廷为他们搜刮京城官府和民间的金银财富,此外,还向北宋朝廷索要给金太宗的贡女3000名,犒赏金军的少女1500名。
靖康二年正月十日,金军统帅宗翰和宗望将宋钦宗及其亲王和朝廷大臣囚禁于金人军营,二月六日,命令宋钦宗跪听金太宗诏书:宣布宋徽宗与宋钦宗被废为老百姓,然后下令当场剥去宋钦宗的皇帝服装。
在另立张邦昌傀儡政府之后,金人于四月一日押着大批俘虏和战利品启程北撤。
金人的俘虏包括北宋帝国的两位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他们的皇后、嫔妃、皇子、公主(帝姬)、亲王、宗室、外戚和朝廷大臣,甚至包括伎艺、工匠、厨师和娼优等各色人等,据史料记载有10余万人;战利品包括1000万两金、2000万两银、1000万匹帛,甚至包括法驾、卤簿、车辂、冠服、法物、礼器、祭器、乐器和文物图书等不可胜计。
经过一年多的战争蹂躏,汴京城内早已形同废墟,老百姓饿死者日以万计,连一只老鼠都可以卖到十几文钱,人吃人的惨剧时有发生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汴京繁华景象,随着金军战马扬蹄掀起的尘土灰飞烟灭。               
                       
               
3、轻佻的政策
儒家道统之所以能在宋朝集大成,不是没有一点现实根据的:北宋曾经出过所谓明君,比如宋徽宗赵佶的曾祖父宋仁宗赵祯就可以算一个。
楞头青苏辙在考试策论中以道听途说抨击赵祯后宫荒淫,但按当时的标准这并不是事实,身边重臣都愤愤不平,赵祯不但没有处罚苏辙,还给他官做。
四川有位老秀才,写诗劝说四川长官关闭夔门独立,按说这应该是杀头的谋逆罪,赵祯却能宽厚地说老秀才只是想当官而已,给他一个小官罢了。
据说赵祯去世后,就连叫花子都到宫门口为他烧纸钱,黑烟笼罩了半个汴京城。
自视甚高的乾隆皇帝在几百个中国皇帝中只看得起三位,除了他的爷爷康熙,其实只有两位:一位是唐太宗李世民,另一位就是宋仁宗赵祯。
赵佶的父亲宋神宗赵顼,20岁继位就立志富国强兵,起用王安石变法,至少其初衷是值得尊敬的,他36岁就为国事操劳心力交瘁而死。
然而,人治的问题是看什么样的人当皇帝:赵祯有赵祯的当法,赵顼有赵顼的当法,赵佶也完全有赵佶的当法,虽与儒家的内圣外王理想南辕北辙,帝国臣民也没有任何政治程序可以选择或改变。
北宋从王安石变法到司马光废法,整个就朝廷陷入了分裂。从元丰到元祐,从元祐到绍圣,从绍圣到元符,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针锋相对的政治斗争,加上后来再也没有像王安石和司马光这种具有伟大人格的政治大佬,朝廷政治道德便开始无底线滑落,从政治理念之争堕落到意气之争,最终完全成为人事与利益之争。
在这种变法派与保守派的政治拉锯中,有一个新品种终于百炼成钢,那就是因小说《水浒传》而家喻户晓的投机派蔡京。
宋徽宗亲政前,是向太后短暂垂帘的元符时期。宋徽宗亲政后,曾经把年号改为靖中建国。皇帝的年号就是政治口号,靖中建国的意思就是想结束宋神宗以来的党争,把朝廷思想统一到国家建设上来,有的历史学家据此认为宋徽宗曾经有所作为。
               
                       
               
北宋帝国就此灭亡。
这是汉人从没有遭遇过的奇耻大辱。
后来岳家军主将岳飞在郾城郊外一座亭子里,思绪难平地拍着栏杆写下了那首怒发冲冠的《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经南宋一个时代的诗人悲吟,靖康耻已经深深刻入汉民族的记忆。
宋钦宗仅仅当了一年多北宋皇帝,作为当了25年北宋帝国元首的宋徽宗,无疑应对靖康耻负主要领导责任,当然他也自食其果了:公元1127年,也成为宋徽宗个人生活从美梦转入恶梦的一道时间之门。
2、艺术家皇帝
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卷高27.5厘米,全长251.5厘米,共分12段,每段接缝处都盖有双螭印,共11方,在2002年中国嘉德春拍会上,被一位20多岁的神秘青年以2530万元拍走,创当时中国画拍卖纪录;2009年,在北京保利春季拍卖夜场,又以5510万元刷新拍卖纪录,加上佣金,实际成交价高达6171.2万元。
在中国历史上,宋徽宗绝对是超一流的艺术家,他的瘦金体和花鸟画均独树一帜,引领风骚。宋徽宗的传世书法作品不少,楷、行、草各体皆善,笔势挺劲飘逸,个性鲜明独步。《秾芳依翠萼诗帖》笔法犀利,铁画银钩,飘逸瘦挺,侧峰如兰如竹,是其代表作。宋徽宗的花鸟画,从物象意念的营造,写实技法的独创,到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安排,都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独创性。现藏辽宁博物馆的《瑞鹤图》,从构图到技法均令人称道:构图一改传统常规,将飞鹤布满天空,然后,用一线屋檐之静来对照群鹤飞翔之动,又为画面制造出故事悬念,在中国艺术史上属于天才尝试。
宋徽宗对绘画的爱好十分真挚,他利用皇权推动绘画,使宋代的绘画艺术有了空前发展。他还广泛搜求古今名画1500余件,分列14个门类,编为《宣和睿览集》,后来又敕令皇家画院编纂《宣和书谱》与《宣和画谱》,为中国美术史留下了宝贵资料。
宋徽宗崇信道教,自封教主道君皇帝。他曾多次下诏搜集道书,设立经局整理校勘道教经典,《政和万寿道藏》是我国第一部全部刊行的道藏。宋徽宗还诠注过《道德经》,著有《御注冲虚至德真经》、《南华真经逍遥游指归》等书。
宋朝是我国茶事演进的重要阶段,盛行点茶、斗茶和茶百戏等茶事。宋徽宗精于茶艺,引领时尚,经常为其宠臣点茶。他对中国茶事的最大贡献,是撰写了中国茶书经典之一的《大观茶论》,其中点茶一篇,为我们了解北宋点茶文化保存了可靠依据。
宋徽宗确实聪明伶俐,多才多艺,然而,元朝宰相脱脱在撰完《宋史本纪徽宗赵佶》之后却掷笔而叹: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有一种附会,说宋徽宗的父亲宋神宗在参观皇家陈列馆时,看到南唐后主李煜画像就是那个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亡国之君李后主,宋神宗惊异于李后主的风流儒雅,晚上与陈妃同房,又梦见李后主前来拜访,于是生下宋徽宗赵佶。
当然,在潜邸中的端王赵佶风流儒雅并没有错,其父皇宋神宗和嫡母向太后喜欢他也在情理之中,他热爱书画艺术,走的也是一条正道。
据说,赵佶为端王的时候,蔡京大概是户部尚书,此时蔡京的书法已经非常有名,显然会引起青年爱好者赵佶的渴慕。有一年夏天,两个下级官吏殷情侍候蔡京,扇凉的扇子扇得蔡京极为舒服,蔡京一时高兴,从官吏手中要过扇子,在上面题写了两句唐诗。没过几天,这两个官吏的生活突然阔绰起来了,一问才知道,他们的扇子被一位亲王花两万钱给买走了当时的两万钱,大约够一个普通人家花销一年。               
                       
               
这位亲王就是端王赵佶。
见过古今衙内的读者应该承认,此时端王的操守还是无可挑剔的。
《宋史》作者曾经分析过宋徽宗亡国的原因:迹徽宗失国之由,非若晋惠之愚、孙皓之暴,亦非有曹、马之篡夺,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于是蔡京以狷薄巧佞之资,济其骄奢淫逸之志。溺信虚无,崇饰游观,困竭民力。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政,日行无稽。
其实,《宋史》作者认为赵佶不能为君已经属于马后炮,当时向太后欲立端王为皇帝的时候,当朝宰相章惇就曾厉声反对: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现代心理学知识可以证明:但凡艺术家,尤其是像宋徽宗这样的艺术天才,必然充满诗人气质与浪漫情怀,他完全可能以个人及其艺术为中心,喜怒好恶随心所欲,如果加上皇权赋予的无上权力,就能做到像事实已经证明的那样荒唐:他几乎把整个北宋帝国当成了自己的书房和画室。
以章惇和脱脱的观点看,错在不该让赵佶当皇帝,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的帝国为什么必须选择赵佶为国家元首?恰恰在这一点上,别说章惇与脱脱做不了主,全国人民都做不了主,因为我们帝国的皇权政治体制只能是父死子承、兄终弟继以现代世界文明政治理念观之当然荒唐,然而当时就是在儒家知识分子心中,也是日月星辰似的铁律。
赵佶的哥哥宋哲宗24岁突然死亡,而且连子嗣也没有,就该轮到他的兄弟们了。其嫡母向太后要立端王,别说当时端王还算讨人喜欢,端王就是像晋惠帝一样是一个白痴,也照样会成为我们帝国的元首。
00_avatar_middl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5-7 05: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