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11-28 22:41:28
上周刚刚在《X射线双星》这门课上听李向东大大(这篇文章的合作者之一)讲到了这篇文章,因为这次发现可能会改变,甚至是颠覆X射线双星这个领域至少一半的现有理论!
首先,这次的发现的黑洞是一个双星系统(两个天体相互绕转),并且是X射线双星!顾名思义,所谓的X射线双星,指的是能够产生X射线的双星系统,典型的X射线双星是由一个普通恒星(又称伴星)和一颗致密星组成的,这颗致密星一般而言是中子星或是黑洞(白矮星的情况较少)。如下图所示,左边的是伴星(普通恒星),右边最中心的是致密星,周围的盘状物被称为吸积盘,是伴星的物质收到致密星的引力作用,而从伴星表面转移到致密星的周围所形成的。这里的物质因为高速碰撞和摩擦,所产生的温度甚至能达到上亿度!因此,吸积盘一般也被认为是产生X射线的主要区域。
X射线双星(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这次发现的黑洞LB-1也是这样一个双星系统,它的伴星是一颗8倍太阳质量大小的蓝色恒星。但与众不同的是,之前发现的X射线双星中的致密星的质量最大也就在10个太阳质量左右,然而这次的致密星(黑洞)居然达到了70个太阳质量!在大家看来,这样的差别其实不大,更何况是在天文学中?但是关键在于,后者的质量已经大到完全不能用现有的恒星结构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论来解释!作为二十世纪天文学最耀眼的理论之一,恒星形成理论几乎完美的解释了恒星的结构和演化,也阐明了恒星级黑洞的形成原因,与观测更是十分相符,是天文学中难得的体系较为完整的一套理论。但是,它的局限在于,初始恒星的质量上限大概在100个太阳质量,这样经过演化中的脉动,抛射和超新星爆发,最后形成的黑洞质量,撑死10个太阳质量左右。所以,像这样70个太阳质量大的黑洞,完全不能用这样的理论来解释。不过,考虑到恒星形成理论在普通恒星演化上的契合,而黑洞作为宇宙中的一朵奇葩,个人认为,大幅度修改恒星形成理论的可能性不大,而另辟蹊径,为这样的黑洞寻找一个专属它们的形成原因作为理论补充的可能性比较大,就像超大质量黑洞一样。
此外,其实这个的发现对恒星形成理论的冲击也没有大。2015年LIGO探测到的引力波就是两个30个太阳质量大小的黑洞并合产生的。如前所说,这个质量是恒星形成理论所预言的黑洞上限的3倍!自然也不能用该理论来解释成因,所以从那时起,天文学界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并开始思考这类黑洞的成因了。反而,这次X射线双星领域遭受的冲击比较大。因此吸积盘的模型和物理性质与致密星的质量密切相关!之前致密星的质量可能在2~10个太阳质量之间,10个太阳质量的黑洞就已经属于大质量X射线双星了!然而现在,致密星的质量上限还可以高7倍!那之前的很多理论模型可能都不适用了。
最后补充一个关于黑洞质量的问题,目前我们发现的黑洞分两种:质量在几个到几十个太阳质量大小之间的为恒星级黑洞;质量在百万个太阳质量以上的被称为超大质量黑洞,如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460万个太阳质量)和室女座(M87)中心超大质量黑洞(60亿个太阳质量)。理论上还预言了一种质量在100~10000个太阳质量大小的中等质量黑洞,但是目前还没有证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