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11-20 20:33:05
现在火箭普遍使用的主力燃料有四种,
表格摘自我的知乎电子书:离开地球表面:一小时读懂人类航天史
懒得读书的话我给你额外补充几点:
1.固体燃料只适用提供短期大推力(起飞阶段)、长期贮存随时应急情况,燃料是战备物资且非常昂贵,且比冲过低干不了大活,必须发展但不可能成为主力;
2.四氧化二氮/联氨性价比适中,但是剧毒且很昂贵,除了一些多次点火上面级情况,但其实目前技术冷燃料也可以实现了,总之是必须要淘汰掉的,不能因为单纯追求简单和可靠性不思进取;
======分隔下======
3.液氧煤油是现在第一性价比,但煤油燃烧容易积碳结焦,阻碍火箭多次回收使用。SpaceX的也是如此,但它的发动机也简单,稍微清理即可,再往后大推力的话不行(SpaceX在研的核心发动机是液氧甲烷的猛禽);一次性火箭时代很好用,如今显然要改进;
4.液氧液氢比冲最高,但发动机设计难度太大,贮存燃料箱难度也大(液氢超级占地方,与液氧温度差距大还要隔热),导致火箭又胖又贵,最理想的是用它在第二级甚至更高即可,最大限度利用它排名第一的超大比冲,这是它目前无法被任何燃料火箭直接取代的最大优点,一定会长期作为必备燃料。因而主力第一级能换个性价比更高的最好。
比如说,史上第一火箭土星五号的组合堪称完美:一级液氧煤油做主力推出大气,二级和三级液氧液氢快速干活送更远。
而液氧甲烷火箭是介于液氧煤油和液氧液氢的完美选择,它的优点是:
1.比冲略高于液氧煤油(365左右,液氧煤油355左右);
2.完全没有积碳结焦,维护很方便,发动机只要不烧坏基本无限用,是可回收火箭的最优选择;
3.液氧(-182)和甲烷(-162)的保存温度/沸点非常接近,难度低于液氧液氢(-253);
4.甲烷的分子量为16,远高于氢的2,密度大很多,同等质量/能量燃料需求体积降低;
5.设计难度并不大,可以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那一套成熟体系,难度也低于液氧液氢发动机;
6.总体上,它的发动机难度略高于液氧煤油,但总体上比液氧液氢简单,也很有可行性。
7.甲烷的制备难度并不高,且在其他星球上并不罕见,冥王星和土卫六上,那是深不见底的甲烷海啊。。。
下一代人类火箭,必然往可回收方向发展,单纯就上述优点的第二条就已经是很天大的优势。因而世界各国都在重点研发液氧甲烷,国家队方面,美中俄都在搞。
商业航天方面,SpaceX和蓝色起源的在研最核心发动机都是液氧甲烷,蓝色起源的BE4发动机还刚拿到了发射联盟ULA下一代火箭主力发动机合同,这是个很牛的成就。
可以说,这个时代不玩液氧甲烷火箭,是没啥前途的,尤其是对商业火箭公司。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世界火箭家族一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