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486|回复: 20
收起左侧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9-6-25 22: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
作者:一点资讯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9-6-25 22: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把人类宝宝和黑猩猩幼崽一起养大,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结局可能是有些出乎意料的。。。看看这兄(人)妹(黑猩猩)俩手拉着手、穿着鞋和衣服跑的多么欢快~~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695 / 作者:assdsss / 帖子ID:48268

https://www.zhihu.com/video/990042570197643264


自从探险家16世纪初(书面记录)在非洲发现了地球上居然还存在着“森林人”这种神奇的动物之后,引起了博物学家们的浓厚兴趣,动物园也给它们穿上衣服、摆上餐桌刀叉学着人的样子用餐来招揽好奇的游客。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219 / 作者:assdsss / 帖子ID:48268 伦敦动物园1926年开始举办的黑猩猩茶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841 / 作者:assdsss / 帖子ID:48268 餐后再读读报纸,看看自己有没有上热点新闻?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719 / 作者:assdsss / 帖子ID:48268

年轻的达尔文在结束贝格尔号环球航行的一年半以后,沉浸在搜集来的化石与标本堆里寻找生命起源奥秘的29岁的他,终于在1838年3月28日来到了伦敦动物园,在这个温暖的春日走进了同样年轻的雌性黑猩猩珍妮的笼子里面。


在这段著名的人猿碰撞过程中,达尔文仔细的研究了黑猩猩的行为、反应和情绪,并在1871年发表的《人类的由来》中,论述了人与猿应当拥有共同的祖先。虽然“猿猴是人的祖先”这样的话语都是其他人所讲述的观点,但却不妨碍反对者们将帽子扣到老达的头上,讥讽他是猴子兄弟、猴尔文的漫画铺天盖地。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446 / 作者:assdsss / 帖子ID:48268

而在12年前,也就是1859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发表之际,激发了科学界对于黑猩猩研究的浓厚兴趣,很多人觉得它们与人类有着令人不安的相似。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431 / 作者:assdsss / 帖子ID:48268

但直到19世纪末,黑猩猩对于人类来说仍然是一个迷,很少有事实上的科学信息可用,第一次正式到非洲的自然栖息地进行野外研究已经是1960年由古道尔开始的了。在20世纪初期,认为先天遗传决定了一切的优生学说日渐占据主流,但也有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后天、尤其是早期成长的环境因素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心理学家凯洛格就是其中之一。


他曾经对传说中的狼孩现象十分着迷,认为野孩子在出生时的智力是正常的,只是后来的环境使他们学会了像狼一样生活,从而错过了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再也无法恢复正常的人类生活状态。


凯洛格有兴趣通过比较的方法研究环境和培养对于行为的影响问题,但若将一个人类儿童丢在野外显然是行不通的,他认为测试环境与遗传相互作用的唯一方法是把野生动物带入人类的文明环境中。他觉得很有必要进行人类和灵长类发育比较的研究,这将是一项激动人心的实验、是凯洛格在大学时期就一直梦想着的,当然前提是得说服怀孕的妻子他并没有疯,还有很多人想看看黑猩猩幼崽会成长为人类吗?


于是,在1931年凯洛格的儿子唐纳德10个月大的时候,7个半月大的雌性小黑猩猩Gua来到了他的家庭中。夫妇二人以完全相同的方式抚养这对人兽兄妹,穿着、洗澡、饮食、玩耍和教导等都一模一样,在每一阶段对记忆力、反应、知觉、运动、语言理解、发声、恐惧、注意力等进行测试。


由于黑猩猩达到成熟期的时间要早于人类,所以瓜瓜虽然比唐纳德小2个半月,但是在行为能力上却要比唐纳德成长的更快,也就是说唐纳德看起来比他兽妹妹的表现要差一些,例如瓜瓜更早的就学会了转动把手开门、用勺子吃饭、用杯子喝饮料,而在攀爬和运动技巧及体力方面也自然要超出许多。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196 / 作者:assdsss / 帖子ID:48268

唐纳德完全不管勺子里的食物会不会洒出来,拿来玻璃杯先啃啃再说、谁在乎里面有没有饮料;而瓜瓜能非常娴熟的用正确姿势使用勺子,举起杯子就开喝。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835 / 作者:assdsss / 帖子ID:48268

开一枪,看看兄妹俩的反应如何?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740 / 作者:assdsss / 帖子ID:48268

瓜瓜可能是因为野生的防御本能而迅速的逃到了父亲的怀中,唐纳德作为人类对这个把戏显然不太在乎,只是缩了一下头然后再转头找找巨大的声响来自哪里而已。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57 / 作者:assdsss / 帖子ID:48268

坐在转椅上快速旋转将唐纳德吓得哇哇大哭,对于瓜瓜来说则是一种愉快的玩耍方式,之后凯洛格粗暴的翻起眼皮可能是想要查看瞳孔的状态。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590 / 作者:assdsss / 帖子ID:48268

如果是在当今,这个实验几乎肯定不会通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即使是用自己的孩子做实验。在其它很多方面人兽兄妹俩的表现基本都差不多,只是瓜瓜不喜欢戴帽子、非常愤怒的反复摘下来,当看到唐纳德笑呵呵的被戴上了会一把上去替他摘下来。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40 / 作者:assdsss / 帖子ID:48268

瓜瓜对待小动物更粗鲁一些,看到妈妈怀里的猫上手就想拍,还想抓住脖子拎起来,猫跑了马上就跑去抓,而唐纳德则学着像妈妈那样轻轻的抚摸。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554 / 作者:assdsss / 帖子ID:48268

他们俩在玩你推给我、我推给你的玩球游戏时的表现居然也一样,完全看不出来人兽区别。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101 / 作者:assdsss / 帖子ID:48268 人和黑猩猩痒痒肉长的位置也差不多,唐纳德似乎不怎么主动去抵挡。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575 / 作者:assdsss / 帖子ID:48268 瓜瓜的表现更夸张。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834 / 作者:assdsss / 帖子ID:48268 用语言让他们指出自己的鼻子时,都能很好的做到。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787 / 作者:assdsss / 帖子ID:48268 看图画书时,都会用手来指指点点。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360 / 作者:assdsss / 帖子ID:48268 在奔向父母的路径突然被阻挡时,都会迅速的选择从另一边迂回绕过去。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125 / 作者:assdsss / 帖子ID:48268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611 / 作者:assdsss / 帖子ID:48268

直到他们俩都超过了1岁,唐纳德的语言能力开始发挥作用之后,才扭转了瓜瓜的领先局面。细心的朋友们可能会发现凯洛格并没有做更复杂一些的测试,这是因为原本计划5年的实验,在进行了9个月之后就突然结束了。


虽然瓜瓜变得更为强大、不那么容易控制了,凯洛格夫妇担心可能会伤害到它的人类兄弟是原因之一,但更为重要的是,唐纳德开始模仿瓜瓜本能的发声方式和行为,饥饿时会像瓜瓜一样发出咕噜咕噜声来讨要食物,唐纳德的语言能力开始落后于同龄的幼儿。


可能是担心自己的儿子变成猿人,凯洛格夫妇提前终止了实验,瓜瓜在度过短暂的适应期后被送回了灵长类动物中心,不幸的是它在几个月之后死于肺炎。唐纳德长大后成为了一名医生,不过遗憾的是42岁时自杀了,他的父亲也在这一年去世了(1898~1972)。


短短的9个月中,瓜瓜在习得人类日常行为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包括直立行走、使用餐具、拥抱和亲吻唐纳德与父母、模仿人类手势表达喜好、更多人性化的面部表情,而且瓜瓜似乎表现得比唐纳德更依赖人类父母。不过瓜瓜除了发出咕噜声和尖叫来表达它的愿望和情绪之外,从未出现过任何尝试模仿人类语言的举动,厕所训练的控制也要比唐纳德慢得多。


若将人类宝宝与黑猩猩幼崽一起养大,并且都不与自己同龄的同类相接触的话,虽然黑猩猩会有那么一点像人,但最终的可能性是,人类宝宝将因为超凡的学习和模仿能力而成长得更像一只猩猩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369 / 作者:assdsss / 帖子ID:48268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婴儿时期,人类宝宝与黑猩猩幼崽的相似性远大于差异性。下面这张动图中,瓜瓜走过来拥抱唐纳德的画面的确令人有所感触~~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442 / 作者:assdsss / 帖子ID:48268

有哪些动物是因为愚蠢而死的?追寻超常刺激这种动物本能,如何令我们沉迷于游戏、垃圾食品、色情等欲望的沟壑中难以自拔?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9-6-25 2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戈达德教授显然不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原理。在真空中是没有受力物体的,他连这些高中生们该懂的知识都不知道。
来自1920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该报道在1969年美国阿波罗登月后被撤除。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134 / 作者:bigocean / 帖子ID:48268

戈达德,火箭工程学先驱。 类似的还有一则报道:
登陆月球或月球行走对当前的技术来说太难了,要想实现起码也要200年后才行。
——科学文摘 1948
2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198 / 作者:bigocean / 帖子ID:48268

我们决定登月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是美国前总统约翰·费茨杰拉德·肯尼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于1962年9月12日在赖斯大学的一篇关于航天事业的演讲: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in this decade and do the other things,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because that goal will serve to organize and measure the best of our energies and skills, because that challenge is one that we are willing to accept, one we are unwilling to postpone, and one which we intend to win, and the others, too.”
“我们决定在这十年间登上月球,并实现更多梦想,并非它们轻而易举,而是它们困难重重。因为这个目标将促进我们实现最佳的组织并测出我们最佳的能力,因为这个挑战我们乐于接受,因为这个挑战我们不愿推迟,因为这个挑战我们志在必得,其他的挑战也是如此。”
3
先告诉我,他是否活着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844 / 作者:bigocean / 帖子ID:48268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载人宇宙飞船,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成为全人类的英雄。
4月12日,赫鲁晓夫焦虑不安地在电话旁守候了一个半小时,铃声一响,他抓起电话这样问道:“先告诉我,他是否活着?”
据说,当时新闻准备了三份新闻稿,一份是宇航员成功返回,另两份分别是飞船未进入轨道以及飞船失事、宇航员罹难。赫鲁晓夫已经做好准备面对可能出现的任何事故。
4
领导批准我绕地球运转48 圈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715 / 作者:bigocean / 帖子ID:48268

前苏联宇航员捷列什科娃在 1963 年 6 月 16 日升入太空,成为全世界第一名女性宇航员。
她是这样回忆自己的首次太空飞行的:
“我稳坐在宇宙飞船的密封舱内,没有想到自己的家庭,也没有想过是否能返回地球。我脑子里只装着未来24小时内承担的使命和责任:拍照片、拍电影、并且做科学实验。但是,最值得一提的是,当我在太空中看到无比壮观的地球时,实在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我对她产生深深的眷恋。我向这颗美丽的星星——地球提出延长在太空逗留的时间,领导批准我绕地球运转48圈。我飞行70小时50分钟,航行约200万公里,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福。”
5
每一个零件都由出价最低的承包商生产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813 / 作者:bigocean / 帖子ID:48268

1961 年 5 月 5 日,谢泼德在太空停留 15 分钟,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美国宇航员。
当谢泼德被记者问到他坐在红石火箭顶部等待发射的感想时,他回答:
“这艘太空船的每一个零件都是由出价最低的承包商生产的。”
6
——是谁?
——自己人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326 / 作者:bigocean / 帖子ID:48268

1975 年 7 月 15 日,美国阿波罗18号飞船与苏联联盟19号飞船顺利对接。
美国阿波罗飞船的指令长托马斯·斯塔福德轻轻地敲一敲对接后依然紧闭着的联盟-19号飞船的舱门。
“当~当~当” (托马斯·斯塔福德的敲门声)
然后,苏联联盟-19号飞船的船长列昂诺夫会故作惊讶地问一句:
“外面是谁?”
接着,斯塔福德应当淡定地说一句:
“自己人。”
然后,列昂诺夫轻轻打开联盟-19号的舱门。
最后,两国飞船的船长各自伸出右手,在舱门处握手,并相互祝贺。其他宇航员举起相机,准备记录这一历史瞬间。(要注意,按规定,两人的右手应该恰好位于联盟-19号飞船的舱门卡环位置,以显示两国的历史性对接的严肃和庄重。)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美国阿波罗飞船的指令长斯塔福德确实敲门了。列昂诺夫则查看了一下联盟飞船和阿波罗飞船的舱内压力,两艘飞船的舱内压力已逐渐趋于一致。(按各自设计,联盟飞船的舱内压力大于阿波罗飞船,因此在对接后需要调节压力后再连通。)
兴奋的苏联联盟飞船的船长列昂诺夫可没有真的装腔作势地问一句外面是谁。他猛然打开联盟-19号飞船的舱门,热情地伸出了自己的右手。斯塔福德愣了一下,也伸出了手。
两人就这样干净利落地完成了这次历史性的握手,列昂诺夫太高兴了,他没有给其他宇航员给他们拍摄握手照片的机会。列昂诺夫握紧斯塔福德的手,一下子就把他拉到了联盟-19号飞船的舱内。列昂诺夫和斯塔福德头对头,拥抱在一起。
7
I want to wish you sexfull life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241 / 作者:bigocean / 帖子ID:48268

同样是1975年7月17日成功对接美国“阿波罗”号飞船的“联盟-19”号飞船的指挥长阿列克谢·列昂诺夫透露,他曾有一次不小心把致美国同僚的祝辞“成功人生”错说成“性福人生”。
他回忆道:“我犯了一个错误,于是闻名全美。这是最后一次与朋友们见面,我们正准备离开,启程前往太空。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弗莱彻举行的送别宴会上,他请我发言。我说了很多,而在结尾的时候我想说‘我想祝你们的生活充满成功'。然而在说‘成功'这个词的时候我漏掉了几个字母。于是,原本应是“I want to wish you successful life”的祝辞变成了“I want to wish you sexfull life”。后来才有人向我解释,为什么当时整个大厅的人都笑了起来。”
8
命运决定这些前往月球探险的人将永远在月球上安息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137 / 作者:bigocean / 帖子ID:48268

1969 年 7 月阿波罗 11 号实现了人类的首次成功登月,在月球上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还与尼克松通话了 5 分钟。在登月之前,尼克松十分担心“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会以失败告终,他坚持要求演讲稿撰写人事先为他准备一份宇航员遇难的悼词:
“命运已经注定那些登月进行和平探险的勇士们,将永远在月球上和平地安息。
这些勇敢的人———尼尔·阿姆斯特朗和艾德温·奥尔德林知道自己已经没有返回地球的任何希望。
……这两个男人将他们的生命献给了人类最崇高的目标:对真理和知识的追寻。他们的家人和朋友将会怀念他们,他们的国家将会怀念他们,全世界的人们都将怀念他们;将两个儿子派往未知世界探险的地球母亲将会怀念他们。正是由于他们的探索,全世界的人才感到自己都是地球上的一家人;正是由于他们的牺牲,人类才像兄弟一样团结得更紧密。
……其他的勇士将追随他们的足迹,并且肯定会找到回家的路。
……在以后的夜晚,当我们再仰望月球时,每一个人都将知道,在另一个世界的某个角落,安息着永恒的人类。”
9
祝你好运,戈斯基先生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37 / 作者:bigocean / 帖子ID:48268

在阿姆斯特朗返回登陆舱时,他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祝你好运,戈斯基先生。
NASA的大多数人都以为这句话没什么深意,可能是指某个苏联宇航员。可是查来查去,苏联或美国宇航局都没有这么一个人。之后每年都有很多人问阿姆斯特朗“祝你好运,戈斯基先生”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他都笑而不答。
1995年7月5日在弗洛里达,一个记者又把这个问了26年之久的问题捅出来,这次阿姆斯特朗终于开口了。戈斯基先生不久前去世了,阿姆斯特朗觉得他可以回答了。
当他还是小孩的时候,有一天,他和朋友在院子里玩棒球。他的朋友把球打到邻居戈斯基夫妇家窗户下面。阿姆斯特朗弯腰拣球的时候听见他们夫妇在吵架,戈斯基太太大声嚷着说:“你想跟我XX?休想!除非邻居家的小孩登上月球!”(真实性待考证)
10
对尼尔是一小步,对我却是一大步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559 / 作者:bigocean / 帖子ID:48268

执行阿波罗12号任务的康拉德是第三个踏上月球的人,他是第一个登月的左撇子,身高1.69米,是身材最为小巧的宇航员之一。在踏上月球后,康拉德以他自己的短小身材开玩笑:
“太好了!天哪,这也许对尼尔是一小步,但对我却是一大步呢!”
康拉德后来解释这是为了与主持人欧利亚娜·法拉奇的赌局,为了证明NASA并没有替宇航员写好该说什么。
11
——爽不爽?
——爽!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665 / 作者:bigocean / 帖子ID:48268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中国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由两名男性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飞船入轨后经过2天独立飞行完成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自动对接形成组合体。
火箭升空后,整流罩打开时,第一次上太空的陈冬和三次上天的老船长景海鹏以上这样对话。
尽管目前我国的载人航天都取得了成功,但不可否认的是航天员依然是最高危的职业之一,即便如此,浩瀚无垠的太空依旧令人向往并让无数航天人甘愿付出努力甚至生命的代价来追梦。我们应该铭记的是每一位航天员为人类的大宇航时代拉开序幕所做出的牺牲和贡献,是他们为我们踏出了征服星辰大海的第一步。
向所有为航天事业献出汗水甚至生命的航天员及其背后默默无闻的工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其实他们的独白汇集成《星际穿越》的一句台词:
We've always defined ourselves by the ability to overcome the impossible. And we count these moments. These moments when we dare to aim higher, to break barriers, to reach for the stars, to make the unknown known. We count these moments as our proudest achievements. But we lost all that. Or perhaps we've just forgotten that we are still pioneers. And we've barely begun. And that our greatest accomplishments cannot be behind us, because our destiny lies above us.
We've forgotten who we are. Explorers, pioneers—not caretakers.
我们不断定义自己超越不可能的能力。我们盘点这些时刻,那些时刻我们勇于超越更高,打破枷锁,探索星际,让未知成为已知。我们把这些时刻作为最值得骄傲的成就。但是我们失去了一切。或者说我们只是忘记了我们仍然是先行者,这仅仅只是开端。最伟大的成就不可能在我们身后,因为命运在我们之上。
我们不是守护者,是探索者,是先驱者。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9-6-25 22: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请自来。
说个关于爱迪生的黑历史(不是和特斯拉的那一段)。


在中国,要说哪个外国人认识的人最多,那无疑就是爱迪生了。一个只上过三个月学校却持有1093项专利的成功人士,不过凭他的企业家手腕,1093项成就当然不稀奇,这在贵乎早已是众所周知的黑料了。


最广为人知的,当然就是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版本又多又励志,尝试了6000多种材料,7000多次实验。正标志着伟大的电灯被发明了出来!更印证了爱迪生的那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
懂点编故事套路,都能指出这些只谈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励志故事,是如何破绽百出。只是大家应该不能清楚说出百分之一灵感怎么来的吧?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354 / 作者:wyo315 / 帖子ID:48268

爱迪生是直接顺来的想法,想法来自英国人约瑟夫·斯万。约瑟夫·斯万爵士是英国知名的化学家、物理学家和发明家。他早年在家乡的药店当学徒,跟随一位药剂师学习,出师后一直从事化学方面的工作。


斯万个人最感兴趣的研究不是化学,而是在当时颇为神秘的,电与光之间的神秘联系。早在1848年,20岁的斯万就开始着手研发电灯了,并在灯丝的材质选择上有重大突破。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845 / 作者:wyo315 / 帖子ID:48268 约瑟夫·斯万


斯万当然还不是最初的发明者,他也是改良。在他之前一般用铂丝做灯丝。但铂丝成本非常高,并且它1768摄氏度的熔点导致耐用性较差,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斯万尝试用碳来替代铂丝,碳的熔点高达3500摄氏度,不容易因为通电后的炽热而熔断。碳在空气中易燃,斯万还为此做出了真空碳丝电灯,这才能长时间工作。斯万的灯泡算是最原始的白炽灯,虽然只亮了13.5个小时就烧坏了,但这不妨碍它成为一个伟大的突破。
那一年,爱迪生1岁。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876 / 作者:wyo315 / 帖子ID:48268 爱迪生


由于当时电灯的前置基础技术不成熟,用于供电的电池性能差电压低,真空技术也没能完全发展起来。斯万的电灯已经是时代的巅峰,斯万在研究了12年,也没能有所改变,旋即放下了这项研究工作。


待到斯万又重新拾起最初的电灯研究,已经又过去了15年。这一年,爱迪生已经是发明了留声机、自动电报机的“大发明家”。
斯万重拾电灯研究,自然是因为技术的进步让他看到了机会,一方面是因为英国物理学家克鲁克斯为研究真空放电现象而改进了抽真空技术;另一方面是比利时的工程师格拉姆和德国的西门子制造出了性能出众的直流电动机。
回到当年的问题上,因为有了更好的抽真空技术,碳丝自然能够更完美地发光发热。但如今家家户户用上直流发电机,碳丝的电阻太低,显然不足。斯万需要再寻找一个更合适的电阻丝。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272 / 作者:wyo315 / 帖子ID:48268 一种斯万式马蹄形碳丝白炽灯


巧的是这一年,爱迪生在去怀俄明看日食的路上,闲谈中从物理学家巴克的口中得知了斯万的白炽灯。没有什么文化的他,商业嗅觉却是异常敏锐。


他有着整一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这可是大优势。为了抢占先机,他立马指派手下的科学家进行研发白炽灯的工作。而与此同时,爱迪生成立了新的电灯公司。并且还登报宣传他已经解决了电灯的各种配套问题,吸引了不少投资者。
其实此时的白炽灯的研发还远没到能应用的地步。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827 / 作者:wyo315 / 帖子ID:48268 “赢是必然的”


不过这消息,却把斯万逼急了。他早早将自己还不成熟的白炽灯拉上台面展示。1878年,斯万在纽卡斯尔的学会上公开展示了他的白炽灯,但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灯丝还是由于过大的电流而被烧坏了,这个问题在次年的再次展示上才被解决。


而爱迪生投入的大量财力人力也没有白费,1879年他的实验室采用碳化棉丝制成了持久的白炽灯,并在年底公开展示了他的白炽灯。
斯万得知后心里当然不爽,一个没文化的小辈还想弯道超车?他在《自然》杂志上刊文指出:“15年前,我就根据白炽灯原理将焦化纸和焦化纸板用于制造电灯,确切地说,我曾将它制成马蹄铁的性状来使用,正如爱迪生现在使用它的样子。”


斯万狂自然是有道理。1880年末,斯万的白炽灯在英国获得了专利,成为了英国第一个白炽灯专利。 而爱迪生的专利就没那么顺利了,虽然申请日期比起斯万早了几个月,但在1883年被美国专利局判定是基于他人发明的微创新,专利无效。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940 / 作者:wyo315 / 帖子ID:48268 斯万的白炽灯专利


爱迪生上诉了6年之久终于在1889年才重新拿到了白炽灯的专利。即使爱迪生的商业天赋再高,也无法撼动斯万白炽灯在英国的地位。爱迪生公司的商业帝国触及英国市场,也不得不花高价购买斯万的专利授权。
最终双方合伙在英国成立“爱迪万”(EdiSwan)公司,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Happy Ending!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798 / 作者:wyo315 / 帖子ID:48268

才怪。故事讲完,你难倒会以为白炽灯肯定就是斯万发明的?那就未免错得有些离谱了。
如果说电灯是英国人斯万发明的,那俄国人肯定就不愿意了。在他们的国家,前有洛德金于1872年发明的白炽灯,后有亚布罗契科夫于1875年发明的“蜡烛”碳棒电灯。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714 / 作者:wyo315 / 帖子ID:48268 亚布罗契科夫的蜡烛拿到了俄国第一个电灯专利


如果说电灯是俄国人发明的,那德国人就肯定不愿意了。
德国人亨利·戈培尔1854年发明的碳化竹丝白炽灯当时就可持续照明400个小时,那时他还没有加入美国国籍。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510 / 作者:wyo315 / 帖子ID:48268 戈培尔的发明被认为是第一个实用的白炽灯


如果说电灯是德国人发明的,那英国又会重新不愿意了。
因为在1801年,大化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戴维就通过实验让铂丝通电发光。8年之后,戴维和他的学生法拉第一起研制了碳棒弧光灯,但因为亮度太高损耗太快而不适合家用。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355 / 作者:wyo315 / 帖子ID:48268 戴维的弧光灯开启了电灯时代


电灯究竟是谁发明的?
这已经很难推出一位能够服众的人物,唯一能知道的,是把电灯推广到每家每户的爱迪生,只是第23个发明人(还是公司发明哦)。
电灯就像是,人类科技发展道路上一个必然的里程碑。
没有直流发电机技术,没有成熟的真空技术,没有电学理论的基础。就算带着现成的电灯回到那个年代也仿造不出合格的产品,斯万的经历就是最好的例证。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9-6-25 22: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费曼的大学笔记: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756 / 作者:冰伊人o / 帖子ID:48268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421 / 作者:冰伊人o / 帖子ID:48268
转自:酷玩实验室
再来张课上刚讲的:What Would Richard Feynman Do?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631 / 作者:冰伊人o / 帖子ID:48268
人类科技史上有什么趣闻?462 / 作者:冰伊人o / 帖子ID:4826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6-3 17: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