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151|回复: 0
收起左侧

另眼世界:什么是“即视现象”?

[复制链接]
08_avatar_middle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9-5-30 21: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科学永无止境,一切皆有可能。

“另眼世界”尝试通过简单直白的文字以及通俗易懂比喻或类比,让读者朋友们更加轻松的了解更多有趣的事情。

由于小编个人能力有限,文章难免出现不全面、不严谨、有漏洞甚至错误的情况。还望读者们不吝斧正。

文章类型:科普 科学

关键词:既视感 即视现象

什么是既视感


  即视现象,也称“既视感”。相信大家对既视感都不陌生,既视感是指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或场景仿佛在某时某地经历过的似曾相识之感,也叫“海马效应”。
另眼世界:什么是“即视现象”?658 / 作者:hoei / 帖子ID:46552

  


  简单来说,既视感就是我们在某一个时刻突然惊觉“这个地方我以前来过”或“这件事情我以前做过”,但却无法真切的回忆起详细时间。

了解既视感的产生要素


  首先,我们要明确即视现象是真实存在的,并非是某种灵异现象。几乎每一个人都经历过既视感,而既视感的核心就是“似曾相识”。那么,要了解既“似曾相识”,我们就必须从既视感的要素:知觉与记忆谈起。

  知觉,帮助我们感知到事物,并对客观事物形成认知。为了解释既视感,我们把知觉称为“输入”。我们通过知觉将周遭事物“输入”到大脑里,比如“输入”一个看到的美丽风景,“输入”一段悦耳的音乐,亦或是“输入”被火灼伤时疼痛难忍的感觉。“输入”的途径很多,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等等(即各个感觉器官)。
另眼世界:什么是“即视现象”?402 / 作者:hoei / 帖子ID:46552

 


  记忆,人类思维中信息内容的储备与使用过程。简单地说,我们感知的一切都会“输入”到记忆中,然后“储存”在记忆中。同时,我们也无时无刻不在使用我们的记忆——我们能够阅读文字,因为我们曾学习过它们,它们的字形和意义“储存”在记忆中,所以当我们再次看到这个字的时候,我们能够从记忆中找到它,并使用关于这个字的记忆;我们能够闻出来邻居家正在烹饪一道红烧牛肉,也是因为我们使用了记忆,记忆中“储存”了红烧肉的气味信息。为了解既视感,我们将记忆的使用过程成为“输出”。

  那么,我们可以将知觉和记忆的关系归纳为:“输入”—“储存”—“输出”。而输入与储存一般而言是同一时间完成的。比如这一秒我看到了一只小鸟,那么这一秒,我就记下了“2017年9月2日19:47:25秒,我看到了一只小鸟”。
另眼世界:什么是“即视现象”?577 / 作者:hoei / 帖子ID:46552

 


  简单的举一个例子来了解知觉与记忆的关系。在2月21日我生日那天聚餐时,我收到了好朋友送我的礼物,我的眼睛看到了礼物是一个红色的游戏机。这是第一步,知觉。我感知到了红色的游戏机。

  那么“红色游戏机”这个印象以及周遭的事物(也许是我并没注意到的,即潜意识)会被“输入”到大脑中,并同时被“储存”到记忆里。这是第二步,记忆。

  于是,朋友送我礼物这一事就形成一条记忆:“2月21日下午6点左右,在XX餐厅聚餐时我收到了一个红色游戏机,当时有很多朋友,小A小B都来了。收到礼物的时候我碗中的凉拌豆腐还没吃完。”

  显而易见,现在我正在经历第三步:输出。在我试图回忆生日聚会发生的事情时,我的记忆输出了以上内容。其中包括我的主要记忆:2月21日下午6点左右和红色游戏机。还包含大量的下意识记忆(次要记忆),比如碗里的凉拌豆腐,友人小A和小B。

进一步了解感知与记忆


  为了便于阐述和理解,我对知觉与记忆进行了笼统,不严谨的阐述和归纳。还望读者见谅。

  现在,让我们尝试了解既视感如何产生。回忆一下,既视感的感觉是“似曾相识”,这代表着当前感知到的事物在我们的记忆里似乎是存在的,也就是说我们曾经抵达过当前所在的地方,或者曾经听到过当前所听到的话语,亦或是曾经我们做过当前正在做的事情。但同时,我们又清楚的知道,当前感知到的事物我们绝没有经历过。于是,既视感便产生了。

  回到上述笼统的归纳:“输入”—“储存”—“输出”。而输入与储存一般而言是同一时间完成的。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记忆不光会“储存”我们想“储存”的东西,而是会将周遭事物(并非全部,或多或少)“储存”进记忆力。当然,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这一现象会被削弱,比如上学时背诵一篇课文,我相信背诵时隔壁班的喧闹并不会被清晰的记忆下来。而这种下意识的记忆,是既视感生成的条件之一。

  首先,记忆的使用是有条件的。我们将这个条件称为“触发”。最常见触发的就是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对记忆的使用。在上一段中我们已经简单举例。其次的触发是主动回忆:我上一次缴纳手机话费是多久?那场电影讲了什么?再次,最后就是受到知觉影响所触发的记忆:突然听到一首老歌,回忆起儿时听到那首歌的场景;突然嗅到一种气味,突然涌起莫名的情绪。

  至此,我们得到了四个步骤:“输入”—“储存”—“触发”—“输出”,即“感知事物”—“记忆事物”—“触发记忆”—“调取记忆”。
另眼世界:什么是“即视现象”?592 / 作者:hoei / 帖子ID:46552

 


  由此可见,受到知觉触发的记忆可以说是毫无预兆的,突然的,不受控制的。既视感也正是由此开始的。正如前文所述,记忆并非只储存我们想要储存的,而是连同周遭事物一同储存。但由于周遭事物过于冗杂,我们无法清晰完整的去记忆它们,而是以一种抽象的,片段化的方式去记忆它们。比如我的生日聚会,我没有在意餐厅的装潢,但我依稀记得那个明晃晃的水晶吊灯,记得黄色的墙纸印有某种花朵的图案,落地窗似乎是打开了一半。

  有趣的事情发生了,一周之前,我朋友的生日到来,我们相约同一餐厅再聚。记忆中的水晶吊灯是一个明亮的吸顶灯;黄色的墙纸并非印有花朵,而是规则的菱形;最为怪异的是餐厅的窗户根本不是落地窗。由此可见,潜意识带来的记忆宽泛而模糊,它们就像用潦草字体记下的笔记,存在而又无法轻易辨析。这就是记忆的模糊性。记忆的模糊性带来了下意识的记忆篡改,人们在描述或回忆某件事情时,会非主观的进行捏造或歪曲以补全记忆。

既视感是如何产生的

  让我们从头开始,尝试描述一次既视感的发生,以此来了解其发生原理。

  描述:今天下午,跟朋友去景点游玩,站在瞭望台的时候突然发生了既视感——我曾经来过这里,记忆中我也是这样向远处眺望,湛蓝的天空和耳边的嘈杂,温热的微风吹拂过手臂,嗅到友人手中的快餐的味道。

  基于这段描述,我们可以尝试解析一下其成因。

  首先,既视感基于感知与记忆,而记忆的触发是有条件的。那么,是怎样触发的呢?毫无疑问,这是属于知觉被动触发的记忆。可是,是什么触发了记忆呢?我并没有来过这里,从来没有。是的,这正是既视感的奇妙之处,或者说记忆的奇妙之处——忆储存了大量的我们没有在意的东西,同时记忆为了维护自身的完整性,会下意识的进行创造和扭曲。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之下,我们的记忆可能正是被一些其本身虚构的东西所触发。当然, 也许是一部分真实的记忆,一部分虚构的记忆。记忆中的信息太多太多,相互交织杂糅,只有大脑知道记忆究竟被什么所触发,究竟是真实还是虚假。
另眼世界:什么是“即视现象”?307 / 作者:hoei / 帖子ID:46552

 


  于是,记忆开始基于嗅觉、视觉、听觉、触觉,这四个感知开始进行校验,发现它们都真实存在,比如在另一个景点闻到过这种气味或类似气味(潜意识的记忆下来);在电视上看到过这个场景或类似场景(潜意识的记忆下来),但基于记忆的模糊性,大脑无法确定其真实性和完整性。于是开始基于四个条件对记忆进行检索。

  毫无疑问,其中某些并非真实经历过的事物并不存在于记忆中,但是大脑又认为这些感知是客观真实的,并且某些要素曾经被输入并储存过(从各个时间各个环境潜意识的记忆下来)。于是便出现了一种混乱的状态:大脑认为这一切曾经历过,记忆中却找不到。于是大脑开始大量拉取记忆进行核对,以维护记忆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最后,大脑发现这是徒劳的——记忆中不存在相关信息。这是一段模糊甚至错误、空缺的记忆。这是不被允许的。“记忆的模糊性带来了下意识的记忆篡改,人们在描述或回忆某件事情时,会非主观的进行捏造或歪曲以补全记忆。

于是,大脑开始尝试修复补全这段记忆。基于嗅觉、视觉、听觉、触觉,这四个感知开始补全。可是记忆中并没有关于这四种知觉的信息,该如何去补全呢?犹如创新需要基于现有,艺术需要基于现实,即便是虚构记忆,也必须有一个基础。那么,把什么作为基础最为合适呢?一般而言,正是记忆本身。比如,回忆小学二年级谋一堂课我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我当然记不起来了。可是在我回忆这件事的时候,脑海中会自然浮现我穿着各色衣服的场景,而衣服的款式可能正是我刚刚放进洗衣机的那件。这正是记忆尝试补全的证明。
另眼世界:什么是“即视现象”?79 / 作者:hoei / 帖子ID:46552

 


  回到既视感,假如既视感被以下四个条件触发:

    湛蓝的天空

    温热的微风拂过左手

    泥土的气息夹杂着一丝烤物的香气

    中文与外语混合在一起的交流声

  那么记忆将基于这四个要素进行检索和补全。毫无疑问,需要补全的信息太多,甚至可以说是从零开始。可是记忆中并不存在相关的信息,或者是多个要素相互冲突了——上一次闻到这个气息没有看到这个场景;有这个触觉没有这个听觉等等。于是,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只有在既视感发生的那一瞬间,这四个要素才能同时被满足。于是记忆作出了很奇怪的选择:用刚刚才感知到的事物,储存进记忆,去修复补全记忆。同时,也调用这段记忆来输出。所以,我们会感觉到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前经历过了。但却无法真切的回忆起详细时间。

  由于能力有限,文字功底欠佳,这样表述大概过于繁杂和无力。那让我们添加一个时间轴试试。

  第1毫秒,看到湛蓝的天空,温热的微风拂过左手,嗅到泥土的气息夹杂着一丝烤物的香气,听到中文与外语混合在一起的交流声。这时,记忆被触发后但却发现找不到相关信息,大脑开始尝试补全这段记忆。

  第2毫秒,记忆中没有相关信息,无法基于记忆来修复和补全,而此时大脑发现符合条件的正是第1毫秒发生的事情,于是将第1毫秒感知到的事情输入到记忆中并储存起来。

  第3毫秒,大脑将第2毫秒感知到的事情输入到记忆中并储存起来。大脑把刚刚储存到记忆中的第1毫秒发生的事情作为记忆输出,我们感觉到“这件事情发生过”!

  第4毫秒,大脑将第3毫秒感知到的事情输入到记忆中并储存起来。大脑把刚刚储存到记忆中的第2毫秒发生的事情作为记忆输出,我们感觉到“这件事情发生过”!

  ……直到大脑认为,这一段记忆已经被补全了,既视感随即消失。

  由此可见,既视感将感知与记忆的步骤混淆了。将当前感知到的事物当做记忆输入并储存到记忆中,随机立刻进行输出。简而言之,既视感就是将极短时间前才输入(感知到的事物)到脑中的事物当做曾经(没有确定时间)发生的事情储存到记忆中,在随后极短的时间内又输出(调用记忆)。于是,正在发生的事情成为了遥远的记忆。
另眼世界:什么是“即视现象”?938 / 作者:hoei / 帖子ID:46552

 


  正因为输入与储存一般而言是同一时间完成的,由于这段记忆是大脑基于当前的现实虚构(或者称为临摹更为合适)出来的,那么并不存在输入的过程,而“储存”这一过程只会发生在过去,所以这段记忆的时间标签也被标记为“过去”,且没有具体时间。这就导致了具有既视感特有的现象:“这个地方我以前来过”或“这件事情我以前做过”,但却无法真切的回忆起详细时间。只会觉得是“曾经发生过”。因为大脑补全了记忆,但是却不知道记忆的来源,更无法获悉这段记忆的时间,所以我们当然无法回忆起具体细节或时间。

  这样的记忆篡改或补全,随时都在发生。绝大多数时候,记忆的下意识篡改或补全都基于过去的记忆,而非当前的感知。只有过去的记忆无法作为有效信息对记忆进行篡改或补全时,大脑才会使用当前的感知为材料进行篡改或补全,从而发生既视感。

  既视感,就是记忆被触发时却找不到相关信息,从而导致大脑认为记忆出错或出现空洞,需要进行修复、篡改、扭曲、填补。若正好发现记忆中的信息都用不上,于是大脑会不得已使用正在发生的事情作为“记忆信息”,来修复记忆。这是一种概率极低的事件,但它真实存在。

  既视感的另一说法是平行世界——在另一个地球,另一个我,曾经的确来到过这个地方。当这个地球的我,来到这里时,我和他的记忆被链接了。谁能否认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呢?平行世界说,被越来越多的人认知与接收,它更加富有魅力,更加富有可能性。

  科学永无止境,一切皆有可能。


本文选自:今日头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5-18 10: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