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164|回复: 0
收起左侧

二叠纪生物大灭绝事件!二叠纪时期生物资料

[复制链接]
online_admin 发表于 2017-7-26 21: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叠纪生物大灭绝事件!二叠纪时期生物资料:二叠纪开始于2.95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以地球史上最大的一场物种灭绝而著称。二叠纪时出现了许多植物区,类似哺乳动物的兽孔目爬行动物成为陆地上日益重要的角色。

  气候

  早二叠纪时,全球性气温偏低,后期气温逐渐升高,在北半球广布的蒸发岩沉积标志着当时的气候温暖干燥,在南半球广布的含煤岩系标志着当时的气候温暖湿润。到了二叠纪晚期,气候又开始转凉并且变得干燥。

  陆地

  二叠纪是地壳运动较为活跃的时期,世界许多地区隆起成为高峻的山系,而稳定的地区则出现大型内陆盆地,总趋势是陆地面积扩大而浅海面积显著缩小。到了晚期,北方的劳拉西亚古陆和南方的冈瓦纳古陆相互碰撞接壤,地球上出现了,一个互相连接而又南北对峙的统一大陆。

  成礁期

  二叠纪是地球发展史上重要的成礁期。当时生活在浅海的各种钙藻和海绵动物大量繁殖,这种不起眼的小动物本身具有钙质的骨骼,它们死后又被藻类缠绕包覆,天长日久,终于形成了厚厚的礁体。现代科学认为生物礁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二叠纪时的植物

  二叠纪时的植物群落基本上和今天现存的植物种类很像。裸子植物取代了石炭纪时的石松类和木贼类,球果植物茂密生长,另外两个裸子植物类群苏铁和银杏类也演化出现了。

  舌羊齿属

  舌羊齿属是二叠纪时期最重要的裸子植物之一,株高8米,其亲缘种族称霸古超级大陆的南部区域。舌羊齿属的化石在科学研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整个南方大陆都已经发现其踪迹,所以成为支持大陆漂移理论的最早证据之一。

  玛丽马利羊齿属植物

  马利羊齿属,马利羊齿属植物化石发现于石炭纪晚期和二叠纪早期的沼泽地。这种植物可以长到5米高,茎部有一部分是老叶基部所构成。该属有些类似乔木的种类,还有一些则属于攀缘植物。


二叠纪生物大灭绝事件!二叠纪时期生物资料169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26408


  二叠纪时的动物

  类似哺乳动物的兽孔目爬行动物对二叠纪初变得干燥的气候很适应,所以成为二叠纪时陆地上最重要的动物,它们体长可达5米,体重超过1吨,后来演化成各种食肉食草动物。二叠纪的四足脊椎动物还包括多种多样的两栖动物、盘龙以及恐龙所属的古蜥类。扁头螈和杜味螈都是二叠纪时期的两栖动物。

  埃斯特短角蜥

  埃斯特短角蜥属于兽孔目爬行动物,它的名字的意思是“带皇冠的鳄鱼”,可是与鳄鱼却谈不上有什么相似。埃斯特短角蜥体形庞大,尾巴很短,头上长有4个角状的分枝,两个由脸颊两边长出,另两个长在头顶,看起来像顶皇冠。

  爬行动物对气候的适应

  水分和热量对在陆上生活的爬行动物来说至关重要。早期爬行动物在冷的时候晒晒太阳,太热了就躲到阴凉处。后来有些动物如盘龙进化出了高高的“帆”,帆起到换热器的作用。到了二叠纪后期,盘龙的后代兽孔目爬行动物把分解食物产生的热量保存下来,成为恒温动物,并且还进化出毛皮。

  麝足兽

  麝足兽是生活于南非干旱台地的大型食草动物。它们身躯呈筒状,身长可达4米,体格健壮,但和大多数早期爬行动物相比尾巴短得多。麝足兽的头骨非常厚,这可能与用头骨顶撞争斗有关,也可能是某种疾病所致。麝足兽虽然个头很大,但还是经常会受到前龙等兽孔目食肉爬行动物的袭击。

  生机蓬勃的海域

  二叠纪的海域里生活着各种海洋生物,充满了生机。睨足类的有壳动物持续生长,重要的新式鱼类也进化出现,部分爬行动物则回到水中生活。二叠纪结束时的大灭绝事件中海洋是重灾区,约有96%的海洋物种灭绝,但是鱼类却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二叠纪生物大灭绝事件!二叠纪时期生物资料923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26408



  二叠纪生物大灭绝事件


  二叠纪末期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灭绝事件,可能只有5%的物种存活下来,三叶虫、海蝎以及重要珊瑚类群全部消失,陆栖的单弓类群动物和许多爬行类群也灭绝了。有些专家认为,这次大灭绝是由气候突变、沙漠范围扩大、火山爆发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的。

  陨石撞击

  有些科学家认为,陨石或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了二叠纪末期的生物大灭绝,如果这种撞击达到一定程度,便会在全球产生一股毁灭性的冲击波,引起气候的改变和生物的死亡。最近搜集到的一些化学证据引起了人们对这种观点的重视,但多数生物学家认为这场灭绝是由地球上的自然变化引起的。

  气候的改变

  有些科学家认为,气候的变化是形成这场大灾难的主要原因。因为二叠纪末期形成的岩石显示,当时某些地区气候变冷,在地球两极形成了冰盖,这些巨大的白色冰盖将阳光反射回太空,会进一步降低全球气温,使陆上及海上的生物很难适应。如果再加上海平面下降和火山爆发,这就会成为灭顶之灾了。

  大气成分的改变

  有些生物学家认为,生活方式比较活跃积极的动物,如似哺乳类的单弓类动物需要比别的动物更多的氧气,它们可能是因为大气成分的改变而灭绝的。因为二叠纪末期气温的降低会导致海平面的下降,海床的辽阔煤层区就会暴露在外面,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到大气中,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就会相对减少。

  沙漠的肆虐

  二叠纪的陆块碰撞接壤而形成了庞大的盘古大陆。来自海上的雨水和雾气再也无法探入内陆地区,于是二叠纪的某些区域就越来越干燥火热,致使沙漠范围越来越广,无法适应干旱环境的动物就灭绝了。

  火山活动

  火山爆发会喷出大量气体和火山尘埃进入大气层,火山灰云团不仅会使动物窒息而死,也有可能掩蔽太阳,使全球气温降低。所以,火山活动也可能是二叠纪末期灭绝事件的原因之一,西伯利亚就曾经发现当时火山猛烈爆发所喷出的物质。




二叠纪生物大灭绝事件!二叠纪时期生物资料505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26408


  二叠纪生物大灭绝事件!物种绝灭与生态系统崩溃


  全世界的海洋都处于人类的“围攻”之中。关注自然保护的生物学家们经常关注那些数量骤减的诸如鳕鱼、蓝鳍金枪鱼、旗鱼和鲨鱼一类的重要物种。如果这些食物链的顶级捕食者消失过多的话,海洋生态环境会因此而崩溃。

  在最新出版的《Geology》上,来自于布朗大学和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崩溃情况,他们发现,这种崩溃现象与地球历史上最大的两次灭绝事件是一致的。
  研究人员将海洋生态系统崩溃归咎于同一生态位中过多物种的消失,即所谓的“生态冗余”。尽管这个词语并不是一个新词,但是这篇文章首次指出,生态冗余的消失是导致化石记录中海洋生态环境崩溃的罪魁祸首。大灭绝事件之后大约需要1000万年的时间海洋才能恢复到多种多样的生物生机勃勃的稳定状态并形成生态冗余。


  布朗大学的地质学Jessica Whiteside助理教授说道:“这种事值得我们注意,因为我们知道它至少发生过两次。而且在生态冗余重新建立之前,这将会是一个漫长的时间。”
  如果这个理论正确的话,其意义对于现在来说再明确不过了。根据由联合国发起的《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报告—2》,截止至2000年,过去30年内将近三分之一的物种在跟踪研究中被发现数量减少。报告中提及“事实上,我们应该对这次地球历史上的第六次生物大绝灭事件负责,其规模是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以后最大的。”


  Whiteside和论文合作者Peter Ward研究了2.5亿年前晚二叠世和大约2亿年前三叠纪的生物大灭绝事件。这两个时期的晚期都被认为发生了全球范围内的突发的火山活动。由于火山活动导致的气候突变——大气中温室气体骤然急剧升高——杀死了陆地和海洋中的生物,其结果是生活在二叠纪-三叠纪海洋中的将近90%的生物消失了,而生活在三叠纪-侏罗纪海洋中的72%的生物消失了。大量海洋生物的灭绝以及全球气候的突变使得碳循环(一种指示海洋中生命、死亡以及其他影响的指标)产生急剧的波动。作者在研究这一时期的碳同位素时注意到了这些“混乱的碳变化事件”及其在生态多样性上的作用。

二叠纪生物大灭绝事件!二叠纪时期生物资料698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26408

  图:二叠纪海洋生态

  通过收集那些保存于加拿大西部地区岩层中的5000万年前的菊石化石以及生活在螺旋壳内的掠食性乌贼化石,研究者们更进一步的证明了海洋中的物种崩溃现象。他们发现两种常见的菊石——游泳型和浮游型均遭受了浩劫。但是晚二叠世之后和晚三叠世之后化石记录却缺少游泳型的菊石,他们认为这反映了生态冗余的降低,因为这些菊石都是那些活动型捕食者(如鱼)的竞争对手。

  Whiteside解释道:“这意味着在生物多样性比较低的时候,往往只有一两种(菊石)存活着。这种食物链是相当简单的。”
  只有当这些游泳型菊石重新出现在它们浮游型同胞面前时,碳同位素才趋于平稳,海洋生态系统也完全恢复。Whiteside说:“此时所谓的生态冗余才重新被建立起来。游泳型菊石就是它们的一员。


  \\化石网\风满袖 转载请注明化石网,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6-2 18: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