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84_avatar_small 楼主: huangdao007
收起左侧

十大天体物理学发现

[复制链接]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9 15: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后,人们在陨星、地球岩石,以及蜡烛煤灰中都检测出了巴克球。而纳米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得科学家有能力将这些巴克球制成高强度的碳纳米管材料,用以制造自行车架以及网球球拍。现在它又开始应用于超导技术领域。

    但多年来天文学家在宇宙空间寻找巴克球的努力一直没有结果。这项发现的第一作者,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简·卡米(Jan Cami)说:“我们坚信巴克球存在于宇宙之中,因为它是我们在地球上发现的最稳定物质之一。但直到现在我们才第一次真正找到它。”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9 15: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大超光速证据——挑战爱因斯坦光速不变理论

1.哈勃望远镜观测到一个超巨星以超光速膨胀

V838 莫诺色罗蒂斯星体强烈爆发
这组由美国航空航天局哈勃望远镜拍摄的照片显示一个非同寻常的星体爆发产生的光象水波一样在星体附近回荡。该星体名为V838莫诺色罗蒂斯(Monocerotis),离地球两万光年,位于我们银河系的独角兽(Unicorn)星座,是一个罕见的正在爆发的超巨星(supergiant)。超巨星是一类大质量,高亮度的星体,质量一般是太阳的几百倍以上,亮度也比太阳大得多。

  这次的异常爆炸发生,在短短的四十多天里,该星体的亮度增长了一万倍,成为我们银河系中亮度最大的星体。照片中可以见到从这一奇异星体发出的光正在向四周的空间扩散,在碰到四周包围着该星体的尘埃后又被反射回来,构成一副绚丽的、状似牛眼的多色图样。关于这一观测的研究结果刊登在3自然》杂志上,《科学》杂志在同一天发表了有关评论。

  照片显示,星体景象由于星体四周不同部分依次被照亮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天文学家把这种效应称为“光回声”。星云中的不同颜色反映了星体颜色随着星体爆发的改变。在这段爆发过程中,该星云的直径迅速由4光年增加到7光年。

  7个月内直径增大了3光年,其膨胀速度为4.3倍光速。
  目前科学家们对这次爆发的原因还不清楚,天文学家称以前从没有观察到过类似的星体。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9 15: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2.超光速分离的类星体               
  类星体是上世纪60年代新发现的一类天体。1960年,射电天文学家用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观测到一个叫3℃g和一个叫3C273的射电源。结果发现它们都是很暗的蓝色的星,尽管看起来象恒星,但又不是通常的恒星。天文学上称它们为类星射电源,简称类星体。

  1963年,科学家施米特重新研究了3C273的光谱,发现了它有红移现象,且红移值很大。当一颗恒星背我们而离去时,从地球上看,恒星的光波频率会降低,波长会变长。这就是红移现象。红移值越大,则离去速度越大,与我们距离越远。

  目前,人们对类星体的认识主要是:①类星体距离我们很远。最早发现的类星体3C273,红移值仅为0.158,而它距我们也有23亿光年。②类星体无离速度极大。有一颗类星体OQ72,其红移值为3.53,速度每秒钟高达270000公里。③类星体的亮度极为惊人。如3C273亮度为12.8星等,而太阳若放到其位置上,我们根本就观测不到。此外,类星体的体积很小,直径仅有普通星系的1/100000∽1/100000。

  更令人惊奇的是,类星体的速度居然超过了光的速度。1977年以来的发现证实,还是那颗3C273,它的内部有两个辐射源,并且它们还在相互分离,分离的速度竟高达每秒2880000公里,是光速的9.6倍。不仅如此,继此之后,人们还相继发现了几个“超光速”的类星体。简直不可思议!因为迄今为止地球上的人类普遍认为,光速是不能超越的,然而上述发现又是那样的奇特,不能不让人感到困惑不解。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9 15: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3.超光速运动物质早已是客观存在               
  张元仲教授的《“狭义相对论”实验基础》书中说到:
  例如1955年chamberlam等人测量了动量为1.19Gev/e的π介子和反质子走过40英尺的距离所用的时间,测得π介子的飞行时间是(38×10-9)秒,反质子的飞行时间是(51×10-9)秒,如果用狭义相对论的动量公式=1.19Gev/c,算出速度v,那么相应的飞行时间(40英尺/v)与实验测量的相符合”。

  大家知道,我们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是:在时刻t1时测定这物体的一个空间位置坐标,在时刻t2又测定这物体的一个空间位置坐标,计算这两个空间位置的距离,除以从第一个坐标点到第二个坐标点所用的时间△t=t2-t1,这里我们用的坐标是相对于测量者是静止的,并不关心运动着物体的所谓固有寿命。光速值的最初测定也是采用这一方法的。

  从张元仲的叙述来看,“相应的飞行时间(40英尺/v)”,也表明△t=40英尺/v.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9 15: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使用“狭义相对论”的动量公式算出速度v,相应的飞行时间(40英尺/v)也不会与实验测量的相符合。不信咱们算一算。而我们知道1英尺=0.3048米,40英尺即等于12.192米。

  那么12.192米÷(38×10-9)秒=3.208×10米/秒
  12.192米÷(51×10-9)秒=2.390×10米/秒
  可以看出,π介子的速度就大于光速。也只有速度大于光速时,相应的飞行时间才能与实验测得的相符合。(因为△t=38×10-9秒,所以v=40英尺/△t大于光速)
  这就是基本粒子“有大于光速”的证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5-19 20: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