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5898|回复: 21
收起左侧

[天下杂谈] 宇宙文明的等级分类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5-10-20 12: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宇宙文明的等级分类

卡尔达肖夫指数
" 卡尔达肖夫指数" 是宇宙学家分类可能出现的地外或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这是首次在1964年由前苏联天文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肖夫Nicholas Kardashev提出。有三个指定的分类称为一型,二型和三型。这些都是基于文明可用的能量作为标志的,以及一定程度的空间活动。

从总体上看,一个I型文明已掌握其星球的资源, II型的太阳系, III型的星系。这些高度发达的地外文明的数量以等级的升高而呈现大大递减,也就是说其存在相当罕见。

一个理论上的2型或3型的地外文明活动信息既有可能直接让地球人察觉到(可能的例子:极少数的UFO现象以及难以解释的天文现象:好比说恒星显示出有秩序的脉冲信号,不正常的辐射背景。)。而1级文明则需要采取无线电波的方式与其它同等级的临近地外文明取得长时间时滞沟通,与现在的地球文明所采取的方法无技术上的差别,只不过规模与发射功率可大得多了。

人类目前的指数就0.73(每秒 2× 10¹³瓦)(0.1指数的增长意味着能量10倍的增长,0.01指数的增长意味着【10的10次方根】 1.259倍的增长),人类必须增加数千倍的现有产生能量才能够达到1型;【这些能量将为人类创造出巨大的文明财富:充裕的能量或多用于气候与地质活动的主动控制,大规模太空活动;人造智能工业活动,全球交通系统,通信系统,即时网络等;以及为全球人类提供免费的无线电力,充裕的资源将商业/金融业消失。】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不久后会呈现爆炸性/曲线地增长。预计100年内人类将开始步上1型文明的等级。一个依赖核聚变以及空间太阳能能源的文明。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0 12: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I 型文明(行星系文明,能够产生大约每秒10^16瓦或1 0^17瓦可用作文明活动的能量(与地球每秒接受的太阳能相当)。地球可提供的电力1.74 × 10^17瓦。原始定义为4 × 10^12W 。一个相对接近目前地球文明的水平” (目前是指1964年)。文明活动范围:地球深处,海洋深处,太空轨道以及临近的星球。

        II型文明(恒星系文明,文明综合活动每秒大约消耗4 × 1 0^26瓦(焦耳/秒)的能量;由于恒星的能量各不相同,所以这个数字是可变的; 我们的太阳能够每秒产生约3 .86× 1 0^26瓦的能量 , 最初定义是4 × 10^26瓦。 文明活动范围:太阳系,以及临近的恒星系。

       III型文明(星系文明,文明综合活动每秒大约消耗4 × 1 0^37瓦(焦耳/秒)的能量,这个数字是非常可变的,因为不同的星系间有很大的差异; 输出功率的是近似的。 原来的定义是4 × 10^37瓦。文明活动范围:星系团。

         有人认为,因为我们无法理解先进的文明,我们无法预测他们的演化与行为,因此,"卡尔达肖夫指数" 广张式的分类可不能就此反映实际存在的一种先进的文明。因为仅仅以能量消耗的幅度来衡量是不可能的,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可能只消耗不多的能量就足以达到“奇异科技”的水平。“它们能够具备产生并利用这些能量的技术,而并不是实质的消耗量。”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0 12: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媒体报道,据尼尔斯-波尔协会最新一项研究显示,宇宙中存在着已进化数十亿年比地球人类更先进的外星文明。

  
          这项最新研究表明,120亿年前宇宙婴儿期的早期星系进化比之前科学家预想的更快,这意味着宇宙早期历史中潜藏着可以孕育生命形式的行星。在137亿年前宇宙大爆炸之后的几千年,宇宙中包含着炽热、密集的气体和微粒构成的原生汤,但是宇宙快速膨胀,这种原生汤变得密度和温度降低。然而,这种宇宙原生汤并未完全分散,一些区域的密度会较高。一些密集区域的密度增大是由于引力收缩,开始逐渐形成最早的恒星和星系。这发生于宇宙大爆炸之后大约5亿年。

  
       最早的宇宙星系可能包含着原始巨大恒星,它们的成份仅由氢和氦构成,这些并不是较重的元素。研究人员通过以类星体作为光源观察研究了早期宇宙的10个星系,为了使用类星体作为光源,必须当类星体位于星系之后才能进行观测。例如:通过观测来自遥远类星体A释放的光线,这些光线朝向地球照射穿过星系B,研究人员能够确定星系中包含的哪些元素吸收了类星体光线,这可以从类星体的光谱图像中分析获得。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0 12: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宇宙中或存在着已进化数十亿年比地球人类更先进的外星文明  

       一颗巨大球状发光气体恒星通过熔合氢和氦成为较重元素产生能量,当没有更多的能量被萃取,恒星就死亡,并向太空释放灰尘气体云。

       这些较大的灰尘气体云在一个巨大宇宙周期中,将压缩并循环成为新恒星。新生形式的恒星具有高含量的较重元素,远超出之前科学家的预期,每一代的恒星形式越来越多的较重元素和金属物质。众所周知,较重元素(尤其是碳和氧)是形成行星和生命的必要条件。

       研究人员通过北欧光学望远镜观测到的类星体,他们发现非常早期宇宙的星系中含有令人惊奇的大量较重元素。
  
       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认为恒星需要数十亿年才能形成,同时,星系拥有大量比氢和氦更重的元素,但是来自尼尔斯-波尔协会的最新研究显示,对于一些星系它们的形成时间会更短一些。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0 12: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波尔协会黑暗宇宙中心的乔安-费恩波教授解释称,我们对早期宇宙的10个星系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这些星系的光谱,我们观测发现这些星系释放的光线需要100-120亿年才能抵达地球。我们认为这是一些相对原始、且缺少较重元素,但观测结果令我们惊奇的是一些星系中含有气体,且拥有大量的较重元素。其气体富含程度与太阳系相近。

       宇宙中的星系相互距离大都非常遥远,正常情况下人们无法直接进行观测,但目前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方法。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波尔协会黑暗宇宙中心珍斯-克里斯蒂安-克罗加格解释,宇宙中存在着叫做类星体的一些奇特天体,类星体是宇宙物质落入活跃的巨大黑洞中,能够喷射星系数千倍强度的光线。它们就像是宇宙中灯塔释放的光线,从非常遥远的地方也能观看到。他还指出,为了使用类星体作为光源,类星体必须位于所要观测的星系后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6-16 07: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