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84_avatar_small 楼主: huangdao007
收起左侧

[天下杂谈] 各国现代鱼雷

[复制链接]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6 19: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简述
       抗干扰性能与目标识别能力 由于现代舰艇壳体上涂有吸声层或敷设橡胶类蜂窝状隔层,再加上采用无螺旋桨的泵喷射推进器和磁流体推进装置等新技术,大大降低了舰艇的声反射特性和航行时的噪声,使声自导鱼雷被动和主动探测能力大大减弱。同时,为了防止鱼雷攻击,舰艇还采用各种诱饵和水声干扰器材对鱼雷进行诱骗、干扰。美国为了对抗不断出现的新的干扰和威胁,适应未来海战的需要,要求对鱼雷进行不断的改进,将线导导线从原单向传输改进为双向传输,不但发射艇可将目标信息传给鱼雷,而且鱼雷的运动弹道、航行参数和接收到的目标信息也能随时回传给发射艇,使发射艇可随时监视和校正鱼雷航向。Mk-48-5型鱼雷声自导头采用多频制,可在恶劣海情、浅水、冰层下及水声干扰条件下有效工作,其制导系统装有5台微处理器,存储量大、处理速度快,可预先存入目标特性信息,具有识别真假目标的能力。Mk-48-6型鱼雷又针对Mk-48AOCAP自导系统进行了硬、软件二方面的改进。硬件方面主要是制导和控制系统的改进,由美国雷声公司承担。包括改进声接收机,增加和采用新型微处理器,采用新技术,增加存储容量等,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速度;改进鱼雷外形,并对关键部位进行机械减振工作,以进一步降低鱼雷的自噪声,使其航行更安静。同时还计划采用捷联式惯导系统,使鱼雷可实时测得地理坐标,提高线导导引、遥控的精度和鱼雷搜索目标的概率。软件方面主要是对作战软件包进行改进,以期达到高级水平。Mk-48-7型鱼雷进一步改进了声自导系统,当鱼雷在航行过程中监测到有效回波时,依据已有的目标特性数据库和获取的目标回波强度等连续性信息,对目标回波信号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对目标进行识别。这样,就可以将各种干扰装置或诱饵从真实目标中分离出来,使线导鱼雷末自导系统能有效识别并排除各种人工干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6 19: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改进浅水性能 鱼雷的浅水性能指的是能否在浅海区(一般指水深在50米以内的海域)发射使用。由于美国本土周围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区都为深水区,加上前苏联主要发展了一支实力雄厚的潜艇部队,因此,美国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前生产设计的Mk-46、Mk-48等鱼;雷并没有考虑浅水性能致使作战舰艇不能在50米以内的浅水海域发射。事实上,潜艇不仅在深海区神出鬼没,而且在浅海区同样机动灵活。但由于浅水区中存在海面与海底反射,且浮游生物多、混响大、鱼雷高速航行易产生空泡噪声等不利因素,致使普通声自导鱼雷在浅水区的攻击效果不理想,甚至还不如直航鱼雷或者深弹。这也许就是1982年英阿马岛海战中,英国“征服者”号核潜艇为什么采用老式Mk-8型直航鱼雷攻击阿根廷“贝尔格拉诺将军”号的原因之一。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改变,美国海军由深海向近海攻击转变,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已逐渐致力于鱼雷浅水性能的改进,Mk-46-5、Mk-50、Mk-54等小型鱼雷都已初步具备了较好的浅水性能Mk-48ADCAP的浅水性能也已得到了部分改善。为了使新型MK48鱼雷能完全适应浅水海区作战,必须进一步改进鱼雷的自导系统。为此,美国海军已于2004财政年度开始换用雷声公司的先进通用宽频带声自导系统(CBASS),该系统将采用新的宽带处理算法,并使鱼雷自导系统具有目标数据的自适应处理能力,能根据海区水深和目标特点自动改变波束形状、搜索和攻击弹道。这样不仅可以增加鱼雷的自导作用距离,还可保证在3658米距离上捕捉目标,而且可以大大增加鱼雷自导的工作频带。从而使Mk-48-6型鱼雷在保持原有Mk-48ADCAP良好深水特性的同时,改善其浅水性能。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6 19: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速度、长航程、大航深 这是出于未来反潜或反舰作战的需要,上世纪70年代前苏联生产的“阿尔法”级核潜艇的水下最高速度已达42节,潜深高达800米以上(也有资料记载1000米),现代大中型水面战斗舰艇的最大航速也可达近40节。按鱼雷攻击速度应为1.5倍目标速度的作战要求,鱼雷的航行速度应为60节以上才比较可靠。这也许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出于战略上的考虑,把Mk-48-5型和Mk-48ADCAP的最大速度称之为60节的主要原因。实际上Mk-48-5的最大速度应为50节,Mk-48ADCAP的最大速度应该在55节左右,这一点也可在Mk-48ADCAP鱼雷承包商的变更中可见一斑。Mk-48ADCAP鱼雷生产于1988年,主承包商为西屋公司,休斯公司为该雷制导和控制电子部件的制造商,原计划为Mk-48系列鱼雷的最后型号。但随后在使用中发现该型鱼雷的性能还不尽人意,如实际最大速度达不到预想的55节或60节的要求。于是在1991财政年度,美国又提出在原MK48 ADCAP型鱼雷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改进,并进行了招标。美国西屋公司和古尔德公司纷纷提出了各自的改进方案,西屋公司为萨斯春德涡轮机方案,古尔德公司为斜盘式发动机方案。萨斯春德涡轮机噪声小、速度快,但大深度时效率低;斜盘式发动机效率高,特别在大深度时鱼雷需要克服相当大的背压排出工质(燃烧生成物)的情况下犹为明显。美国海军为了兼顾鱼雷大深度反潜作战的需要,选中古尔德公司研制生产的Mk-48ADCAP改进型鱼雷。但西屋公司并不气馁,对萨斯春德涡轮机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并应用于英国的“矛鱼”鱼雷,使该型鱼雷水下最大速度在水深50米时达70.5节,水深900米时达55节,如以55节速度航行,航程可达40公里;如以28节低速航行,则航程可达100公里,许多性能指标优于Mk-48ADCAP的改进型。于是,在美海军于1998财政年度所做的新的改进计划中,西屋公司又重新夺回了Mk-48-6型鱼雷改进的“发球权”。同时采用泵喷式活塞发动机和新的推进能源,进一步提高了鱼雷的速度和航程。最大搜索速度定为60~65节,未来计划在不增加鱼雷辐射噪声的情况下提高到70节以上。并改进鱼雷推进装置,由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承担,大大降低了鱼雷航行过程中产生的宽频带及窄频带辐射噪声,使鱼雷高速航行时的噪声水平与美国新型核潜艇的噪声水平相当,使对方舰艇声呐更难捕捉来袭的Mk-48鱼雷。同时进一步加大了鱼雷的作战深度,使之最大潜深在现有916米的基础上加大到1200米左右(计划为1219米),大大提高了鱼雷大深度反潜作战的性能。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6 19: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增大威力和加强通用性 如何在鱼雷装药空间一定的情况下装载更多炸药,或者在鱼雷装药量已确定的情况下提高爆炸效果,这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探索的问题,如聚能炸药等技术。目前,Mk-48ADCAP鱼雷的装药采用PBX02塑胶炸药,其TNT当量系数大于2,即1公斤炸药能产生大于2公斤TNT炸药的爆炸威力。美国正在研制的PBX105型高能炸药,估计其TNT当量系数将达到3~4,下一步计划达到4~5甚至更高。同时还计划借鉴法、英、意等国鱼雷比较成熟的垂直命中、定向爆炸技术,打击目标的要害部位,从而进一步提高鱼雷的爆炸威力。据估计,Mk-48-6型鱼雷的爆炸威力可以达到:只要被其命中1~2枚就足以摧毁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潜艇,如水下排水量高达26000多吨的俄罗斯“台风”级潜艇,即使是美国近10万吨级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若被其同时命中5枚左右,也将葬身海底。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6 19: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鱼雷能像普通枪炮一样简单拆装和互换,这是鱼雷设计者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也是鱼雷发展的必然趋势。事实上,早在鱼雷发展的初期就已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只是以前由于部件性能的限制,使之附加条件太多,互换条件十分苛刻,拆换后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测和试验,从而没有进入实用阶段。但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这一期盼已逐渐成为了现实。美国在开始研制MK48鱼雷时就注意到了这一点,Mk-48-1型鱼雷就开始部分地采用了功能置换部件和组件,从而大大减少了维修时间。Mk-848-6型鱼雷的作战软件可以通过下载不断更新:只需将鱼雷置于鱼雷管中并钩在一个简易的测试装置上,这个装置便能快速下载更新数据,从而使Mk-48-6型鱼雷达到更高标准。同时进行了小范围鱼雷结构的改进,鱼雷长度减少到5.79米,电子系统采用先进的商用(COTS)数字处理器组件,使鱼雷内部结构更紧凑、模块化程度更高、移植更容易、维修更方便、通用性更强、可靠性更好、使用寿命更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6-2 05: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