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427|回复: 0
收起左侧

地球膨胀理论

[复制链接]
online_admin 发表于 2015-3-7 09: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飞碟探索杂志报道:大地深处发出隆隆巨响、地面裂开巨缝……这一场景在埃塞俄比亚真实上演了。
这一裂谷出现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东北方300余千米处的阿法尔盆地。从2005年9月起,仅仅7个星期的时间,埃塞俄比亚东北部就出现了一条60千米长、8米宽的裂缝。科学家说,如此大的裂缝通常需要几百万年的地质运动才能形成。
此次惊天骇地的大裂谷事件,恐怕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地震所致。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地球正在膨胀的信号。
这种观点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


地球膨胀理论799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19512
►首先,地球各大洲的大陆板块是有拼接“缝隙”的,比如东非裂谷地带、喜马拉雅山脉、美洲西海岸、贝加尔湖地区等。这些地区按一般的板块来讲是比较牵强的,但如果考虑地球定期膨胀和收缩的问题,那么,许多地质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地球表面板块裂化相对比较均匀,能够如此整体开裂又弥合,只有地球周期性膨胀和收缩模型才能完美解释。不仅如此,各个板块的开合“缝隙”所涌出的岩流经冷却磁化,其表现的年轮都大体一致。这就是说,板块裂化具有十分近似的同期性。时间上的近似同步,表明地球的膨胀收缩对于整个板块都具有决定作用。
►其次,各大洋盆底的地形也表明地球会周期性膨胀和收缩。从我们已知的海盆形态来看,始终存在一些大的“缝隙”区域,这些区域也是易于喷发岩流的地区。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缝隙”区域呢?这完全是地球膨胀过程中撕开的大口子。
许多地球物理学家认为,岩流从大洋中部流出,并逐步冷却向大洋周边陆地推进挤压。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假如大洋中部没有强大的岩流喷涌,那么也不可能形成大规模的动力使其冷却后向两端推进。要造成大规模岩流喷涌,也只有地球裂开较大口子,才能保证极度黏性的岩流“喷涌—冷却—推进”。
实际上,地球的大洋底部并不存在这种简单的“喷涌—冷却—推进”机制。当地球膨胀时,开裂的大洋底部会发生巨量的岩流喷涌,这些岩流冷却后便停留在大洋的“缝隙”处。当地球收缩时,喷口愈合,缝隙变小,喷涌口处冷却下来的岩流阻止了地球地壳的复位,这些岩石堆层就会发生相互挤碰的现象。由于强大重力和岩石塑性的存在,这些岩流形成的岩石壳到一定时期就必然会发生隆起和断裂。断裂的岩石壳层相互错动,这就形成了规则性的大洋海底纵折形地貌,比如海沟和山峰。
►第三,2004年年末引发巨大海啸的印度洋地震位置,应该说也正好在印度洋开裂大缝隙的尾端。这就是说,这一地区是地球膨胀高度冲突的地方。据科学家考察,自大地震发生以后,这一海区的地貌已经发生了海盆抬高的情况。
科学家认为,这一地区的活跃程度远没有停下来。如果地球正在膨胀是完全正确的看法,那么该地区的地壳撕裂抬高型地震仅仅才算是开始,更加危险的地震可能还会在随后一些年里陆续频繁出现。
如果地球发生膨胀,就会使得陆地面积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地球上诸如南北极会更加严寒,青藏高原会被大范围的冰雪所覆盖,地球冰川也会复原。不过,这一切必然发生在地球膨胀趋于稳定之后。
地球冰期实际上是地球膨胀到稳定期以后形成的一种现象。这个时候,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大概只有纬度30°度以内的区域。地球的海洋面积不仅没有变小,反而更加扩大了。虽然海洋的蒸发能力变化不大,但是大部分水汽会被大气环流带到大陆高寒区域凝结为冰雪,并覆盖在陆地高原和高纬度区域。这种趋势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第六,在许多海洋大陆架地区已经发现大量几百万年以前的远古动物化石。澳大利亚的科学家还发现,海滨水下一个巨大岩洞中钟乳石的生成与地球周期年轮有关系,钟乳石完全是在海水减退的情况下形成的。在台湾海峡,一直有渔民打捞出几百万年前的远古动物化石,这表明台湾海峡曾经是一片陆地。
我们发现,在一些临近大陆的岛屿上很早就有人类遗迹。考虑到在那个时代人类只有通过陆地或简易漂浮物做短距离航行,所以当时这些岛屿距大陆是不会太远的。
►第七,在一些近邻大陆架的海洋中存在一些海底平台。科学家认为,这些平台都是石灰岩质的,是由千百年来海底珊瑚虫的堆积而形成的。然而,珊瑚也需要阳光,而这些平台现在所处的位置在海底1000余米以下,根本不可能被阳光照射到,这就形成了一个难解的谜。如果发生过地球膨胀,那么这些海底平台就可能出露到可以接受到阳光的区域,这样,那些珊瑚虫就会重现生气与活力了。
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我们完全可以通过钻探采样的办法来确认这些平台堆积的周期性。岩石层所留下的年轮会告诉我们海洋变迁中发生的一切,这是很可行的办法。
►第八,从各国都有洪水滔天的远古传说和神话记载来看,人类曾遭受的灾难远不是海啸那样“小”的事件。例如,《圣经》上关于洪水的记载就说明洪水不仅巨量,而且持续时间很长。这是地球快速收缩时很容易见到的情况。
地球发生膨胀的幅度和海平面的回落范围都是可以估算的,但我不认为地球会因为东非出现裂谷而将地球的海洋再度分裂并形成一个新的海洋。我趋向于认为,地球板块的漂移是有限的,它的移动需要外在天体的规模性碰撞才能充分实现。
►此外,我还有一个假说。随着地球发生多次周期性膨胀和收缩以后,地球的内部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冷,地球膨胀的间隔和幅度有可能会随时间延续变得越来越小,而收缩的幅度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大一些。这种情况,可能近似于我们让一个刚性小球从某一高处落下,小球撞击刚性地面弹回到一定高度后回落,但每一次碰撞都会使得小球弹回的幅度减小,最终小球会停止下来。地球的周期性膨胀和收缩是否也会如此,这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证实的。不过,依靠海洋,借助我们发现的一些特征标记,是有可能证实的。在这个方面,我们已经有一些根据。
过去,我们一直将这一“地球周期性膨胀和收缩模型”作为一种假说来看,但随着我们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地球确实存在周期性膨胀和收缩的规律。诚然,要验证地球现在是否转向膨胀长期,还需要定期对地球进行测量。现代科学的发展,卫星环绕地球,为我们准备了强大的立体测量网络,了解地球的周期性演变已经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似乎,我们也正处于印证并揭开这一谜团的时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5-19 20: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