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594|回复: 1
收起左侧

史前文明的争论何时休

[复制链接]
online_admin 发表于 2014-12-29 08: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关于史前文明是否存在话题,一直饱受争论,我这里说的史前文明,是指的史前超文明,在我们身边永远分为两派人,一类是坚信有在人类出现之前有过史前文明,而另一类,就是觉得进化论是正确的,人类是地球唯一的智慧生命!

     我很少上百度贴吧,但是也会去百度的ufo吧和外星人贴吧看看,但是经常去,都会看见两边的嘴炮在吵架,真是令人扫兴!


史前文明的争论何时休467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19030


如上图这样的帖子层出不穷,本人不是达尔文理论的支持者,但也绝对不坚信史前文明的存在,我认为人类应该用正常的思维去理解史前文明!

史前文明是什么?

如果按照蓝方的意思:就是指的在人类出现之前,有亚特兰蒂斯文明,有根达亚文明,等等超级文明。
当然,红方的人员肯定要出来反驳,这里面反对史前文明存在的人里面,肯定有不少方舟子的粉丝和果壳的小学生!

根据相信论者的证据:


史前文明的争论何时休702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19030


他们列举了很多很多这样的史前文明存在的证据,好比数亿年前的脚印,机械装置等等。。。。。
然而呢,在科学派小学生的眼里:就用一句话来反驳:造假,这是造假,那也造假,全部都是造假【肯定是这些人论文造假太多了,认为全世界都和他们一样在造假


史前文明之我的看法:


对于史前文明,我表示怀疑的态度,但绝对不认为进化论就是唯一的真理!
有人肯定会说了,我这是在打太极,对,我就是在玩太极,这样才不会得罪任何一方嘛,站在中立的角度来解释史前文明!
之所以叫他们史前文明,就是因为他们存在的时间太久远了,我们无法拿出证据来,你们想想,5000年前的夏朝,存在与否,都会有争议,更何况几万甚至几十万数亿年前的文明呢?

如果你去商朝说:夏朝不存在,那你不死定了,哈哈。
有人打了个很好的比喻:50亿年的地球历史,除以人类文明的5000年,等于多少百分之0000005?,人类文明在地球文明里,根本都不是什么东西!你们或许现在还认为人类文明很发达吧,所以才不愿意承认史前文明的存在。这有点像宗教里面对神的亵渎一样,感觉现在的科学派小学生有点宗教教会的感觉。

  爱斯基摩人存在吧?起码你们科学派的考古人士证明过吧,那你们是要把爱斯基摩人归类为史前文明,还是人类文明呢?

史前文明的毁灭

我们都知道实验不可能一次性成功,如果我们人类文明,在4000年前的时候就断根,绝种,那我们人类文明算不算存在过呢?
我记得美国有一部纪录片:《人类消失以后的地球》里面说到,假如现在人类真的全部消失后,不到数百年,人类所建立的任何文明存在的证据,都会消失殆尽,不留任何痕迹。
如果百万年后,地球再次诞生文明后,他们会不会也说:他们才是地球唯一的孩子?【打个比喻:一个40亿岁的老母亲,生了一个5000岁的孩子,但是这个孩子非要说他是唯一的孩子,这不搞笑麽?】



其实这些都是小孩子说的话题,为什么在你们这群玩科学的人士手中,就变得这么倔强呢?你们的科学精神在哪里?


下面来看看果壳的小朋友是怎么反驳史前文明派的证据吧!我总结了这群人唯一的特点:假的假的,都是假的,然后再给你一个反问:你不觉得这些证据都太牵强了麽?



下文转自果壳派:


希腊人说,人类世纪分为黄金、白银、青铜和黑铁时代。每个时代结束,人类因堕落腐朽受到神的惩罚,毁灭,又重生。三体人说,三颗太阳毫无规律的运动,“恒纪元”与“乱纪元”交错,文明在数百次的劫难中延续。地质学家说,自显生宙以来,生命至少经过五次大灭绝。
在我们人类崛起之前,是否还存在着其他史前文明?5亿年前的脚印,50万年前的火花塞,17亿年前的核反应堆……这些在本不该出现的地方出现的人造物,被称为“欧帕兹”(Out-of-place artifact)的神秘史前物品,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

三叶虫上的脚印


史前文明的争论何时休642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19030


左:三叶虫上的脚印。这块珍贵的标本,还珍藏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神创论证据博物馆(Creation Evidence Museum)中。右:Elrathia Kingi是该地层最常见的三叶虫。图:Wilson44691/wiki


流言: 《生活大爆炸》第5季第18集中,Sheldon看到Penny坐在自己的专座上却熟视无睹时,Leonard感慨道:“我想是有人穿越回去,踩死了一只虫子,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在犹他州羚羊泉一块5亿年的石板上,还真有一个时空错乱的“脚印”。1968年,一名化石爱好者敲开一块石板,发现上面居然有一个“鞋印”,踩在两只三叶虫上。要知道,三叶虫可是古生代声名显赫的海生节肢动物,生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绚烂,死于二叠纪生物大灭绝的悲壮,就连恐龙都不曾见过其真容。不少神创论者,都将“脚印”标本视作对进化论和传统地质学的严峻挑战。


真相: 地质学家认为,这不过是岩石中某个坚硬的部分剥落下来,剩下的部分看起来就像鞋印了。足迹化石需要暴露环境,通常是连续的序列,会产生压力变形——这三个特征“鞋印”都不具备。再者,鞋印上的三叶虫Elrathia Kingi生活在海中,不知是哪位智慧生命没事穿鞋到海里蹬了一脚? 心理学有一个名词,来形容这种将模糊、随机的图案赋予实际意义的现象,叫“空想性视错觉”(pareidolia)。例如火星上的人脸,人民币上的跪拜猫,等等。


50万年前的火花塞 史前文明的争论何时休580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19030

切开后的科索人造物品(左)和X光下的透视照片(右)。图:wiki


流言: 1961年,三名矿物爱好者在美国加州Olancha附近找到一颗“晶洞”(geode),切开后,里面竟镶嵌着一个类似内燃机上用的老式火花塞。这便是大名鼎鼎的“科索人造物品”(Coso artifact)。有人转述地质学家的意见称,形成这枚晶洞至少需要50万年。50万年前,欧洲还是尼安德特人的天下,亚洲还行走着北京人,会是谁制造了这样一件闪耀着现代科技光芒的物品?

真相: 这的确是智慧生命的杰作。不过,它的制造者正是人类自己,年代也没那么久远。这是由Champion公司于1920年代生产的火花塞。而包裹它的并非晶洞。晶洞形成于岩石中的空腔。溶解的硅酸盐(或碳酸盐)沉淀在空腔的内壁,逐渐发育成晶洞。晶洞的外部通常是玉髓(即隐晶质石英),内部生长着石英晶体。而科索人造物品没有这些特征。它表面莫氏硬度为3,远低于玉髓,可能只是硬化的粘土,或是火花塞表面的铁形成的氧化物结核——这一过程可只需要数十年。



史前文明的争论何时休383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19030

来看看真正的晶洞是什么样的吧。产自巴西的紫水晶。图:Rob Lavinsky


类似搞错年代的“欧帕兹”并不罕见。1971年Lin Ottinger在犹他州Moab附近的白垩纪地层中发现的人体骨骼,不过是几百年前下葬的美洲土著[3]。1936年在伦敦附近奥陶纪的石灰岩中竟然包裹了一把铁锤,但这只是溶解的石灰岩重新沉淀在铁锤周围。1852年在马萨诸塞州岩石爆破碎片中发现的金属花瓶——被宣称有10万年历史——也不过是维多利亚时期风格的烛台。爆破后早已找不到物品原始的岩层位置,又何来10万年之说?

史前文明的争论何时休85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19030

文中提到的铁锤(左)和花瓶(右)。既然是人类自己的作品,可不能让史前生命无功受禄。图:unsolvedrealm.com



17亿年的核反应堆

流言: 这个故事要从1972年法国从非洲加蓬奥克洛(Oklo)地区进口的一批铀矿说起。自然界中,铀同位素含量的比例应该是一致的,铀238为99.27%,铀235为0.72%,其余为铀234,其中只有铀235作为核燃料。可这批铀矿的铀235,仅有0.717%,这似乎只能指向一个可能——这批铀矿已经被人使用过。果然,研究人员在加蓬发现了共16处史前核反应堆,它们从17亿年前(另有说法称是20亿年)开始运行,断断续续持续了几十万年。当时的地球还是细菌和蓝藻的舞台,会是谁构建了这么精巧的核反应堆?不少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天外来客或者远古文明。

真相: 对于人工核反应堆,铀235的浓度必须提炼到3%;其次要有水的存在,一方面作为中子慢化剂,使中子速度降低,提高其同铀核反应的概率,另一方面作为冷却剂,及时带走热量,避免爆炸。而在奥克洛这个看似寻常的小镇,一系列巧合的自然条件,使得天然核反应堆正好得以发生。首先,随着20亿年前地球大气中氧气浓度的增加,铀能够以氧化物的形式溶解于水中,从而富集到一处;其次,17亿年前铀235的含量约为3.1%,满足反应的临界值;再者,这里的铀矿被多孔渗水的砂岩包围。地下水渗入铀矿中,作为中子减速剂。当反应释放热量过多,水会蒸发,使反应减速或停止,直到水重新冷却,再开始反应。[6]最后,这里的矿脉中也没有大量的硼、锂或其他“毒素”。这些元素会吸收中子,可以令核裂变反应停止[7]。


16世纪的南极地图 史前文明的争论何时休676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19030

皮尔•里斯地图,由奥斯曼帝国海军上将皮尔•里斯(Piri Reis)在1513年编纂。图:wiki commons


流言: 早在1820年人类第一次发现南极洲之前,16世纪的地图竟已经精确描绘了南极大陆的轮廓?在这张由奥斯曼帝国海军上将皮尔•里斯(Piri Reis)在1513年编纂的地图上,南美洲的底部和竟然和一大片大陆相连。有英国历史爱好者著书称,在明朝,郑和船队就已抵达美洲和南极洲。甚至有人猜测,在南美洲与南极洲分离的2300万年前,南极已有文明居住。

真相: 自托勒密时代起,就有人主张为了平衡北半球的诸多大陆,地球的南方存在着一个辽阔的大洲——它被称为Terra Australis。不少地图都有一个假想的南方大陆,通常与美洲或澳洲连为一体。也有历史学家认为,皮尔•里斯地图上的南极大陆,不过是南美东海岸的错误变形,扭曲到了夸张的角度。至于这张地图对南极勘测的精度,就更无从谈起[8]。


南非凹槽金属球

流言: 在南非Ottosdal附近的叶腊石地层中,矿工常会挖到一种神秘的“金属球”,距今约三十亿年。令人称奇的是,金属球的圆周位置常蚀刻着三条并列的凹槽。这样的形状不禁让人浮想联翩,认为是史前文明留下的证据。是钱币,是弹药,还是工艺品?没有人知道确切答案。

史前文明的争论何时休162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19030

南非金属球的成分并不完全是金属。据分析,这些球体直径在0.5到10厘米之间,形状并不完全规则,主要成分是赤铁矿或硅灰石。图:breakfornews.com/wiki


真相: 地质学家对这种现象再熟悉不过了——结核。成层的沉积物颗粒中有很多容许溶液流通的孔隙。溶液中的矿物质围绕着某一中心层层沉淀下来,从而形成与周围岩层成分不同的矿物质团块。这些团块通常要比周围岩层更坚硬,也更抗风化。将这些神奇的“南非金属球”切开后,可以看到同心圆状的纹层和放射状结构,这正是结核的特征。至于球体上的这些凹槽,则是周围的层状地层的残留影响[9]。

结核的形状千奇百怪,一般以圆形和椭圆形居多,也有壶形、碗碟形、哑铃形等众多“蛊惑人心”的形状。不少化石爱好者,都曾把结核当做恐龙蛋。即使是专业的地质学家,也可能因结核摔跟头。《科学》杂志上,就曾有研究者将一块普通的结核,当做恐龙心脏矿化的结核,还据此得出恐龙具有四室心脏的结论[10]。这条恐龙即使保存了心脏,那也是铁石心肠。

史前文明的争论何时休880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19030

美国加州的保龄球海滩(Bowling Balls Beach)。岩层中的结核风化出来,散布在海边。图:Mila Zinkova


把自然产物当做是智慧生物的作品而啧啧称奇,这种张冠李戴的事可不少见。1964年,一艘考察船在好望角附近3904米深的海底拍摄到的类似天线的物体,让有些人联想到地外生命,经鉴定只是一株海绵[11]。而最近网络上流传的在俄罗斯勘察加半岛发现的4亿年前的机械齿轮,经过 果壳网网友的鉴定 ,不过是海百合茎的化石 。

比起上述案例,另外一些关于人类史前文明的流言,则是不折不扣的伪造。比如伊卡石——这种出产于秘鲁的石头上刻有神秘图案,包括恐龙与人类共同生活,超前的外科手术图等等。一度有人鼓吹,这些迹象记录着一个已经湮没的人类远古文明,但后来一名制作者跳出来坦言,“制造这些石头比种地容易。”[12]此外,“水晶头骨”——这些由透明石英打造成的人头骨模型,一度流传是前哥伦布时期美洲阿兹特克或玛雅文明制作,后来证实,其实际完成年代是在19世纪中叶或更晚[13],现在看来,这类文物的神秘形象,也只是文学影视作品大肆渲染的结果而已。


史前文明的争论何时休421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19030


亚特兰蒂斯文明背后的真相:



如果要讲述有关“毁灭与古代智慧”的最惊心动魄的故事,那么最能激起人们兴致的肯定是有关“失落的文明”的故事。有限的事实常常被一些制片人和传奇作者添油加醋,其伪科学的描述远远超出事实。然而,对另一些“失落的文明”而言,尽管它们先前被忽视甚至全盘否定,但最新研究却揭示出其传说背后惊人的事实真相。

亚特兰蒂斯

有人说它是西班牙南部海岸的一个地区,有人说它是直布罗陀海峡中的一个岛屿,还有人说它是爱尔兰。不过,如果你相信一支俄罗斯探险队于2010年年初公布的说法,那么它就位于英格兰西南端150千米以外。

它是什么?它就是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事实上,每一年都有人站出来指认亚特兰蒂斯就在某个地方。在所有的“失落的文明”中,最能抓住公众想象力的就是亚特兰蒂斯。2500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最先描述了亚特兰蒂斯,从那以后至今,科学家和媒体一直在对亚特兰蒂斯可能的所在地争论不休。

柏拉图在其著作中记述了一个大岛,说岛上有一个源自海神波塞冬的文明。随着岛上贵人越来越多地与凡夫俗子交合,亚特兰蒂斯人逐渐堕落,并最终在与雅典的交战中毁灭。“当时出现了极为猛烈的一连串大地震和大洪水,”柏拉图写道,“在可怕的一夜之内……亚特兰蒂斯岛……被大海吞没,从此消失无踪。”

虽然亚特兰蒂斯迷坚持认为柏拉图在故事中描述的亚特兰蒂斯是一个真正的文明,但哲学家却远远没有那么肯定。他们指出,柏拉图讲述亚特兰蒂斯故事的原意是比喻政府与权力之间的关系,假如我们无视这个本质而去海底寻找所谓的亚特兰蒂斯文明的遗迹,那就大错特错,注定徒劳了。

不过,就算亚特兰蒂斯文明确实是柏拉图杜撰的,那么有没有真实的事件激发他构思出这个故事呢?或者说,亚特兰蒂斯寓言的背后有没有一些事实根据呢?科学家指出,如果真的有一些真实事件为依据,那么这些事件应该就发生在柏拉图的家乡——今天的希腊。

有科学家认为,亚特兰蒂斯的故事最有可能基于公元前1628年发生在希腊圣托里尼岛上的一次火山大爆发。根据史料记载,这次爆发导致岛上的火山几乎完全坍塌人海。爆发引起的地震还引发了海啸,在震中地区,高度超过100米的海浪向各个方向传播,扫荡了地中海东部,造成巨大破坏。事实上,作为铜器时代最伟大文明之一的米诺安文明正是被这次火山大爆发终结的。

另一些科学家则相信,与亚特兰蒂斯最匹配的是赫里克。赫里克位于雅典城以西大约150千米,曾经是一个繁荣兴旺的城邦,也是备受尊崇的波塞冬圣园所在地。这座圣园曾多次促成了赫里克与相邻城邦间的和平共存。然而,在公元前373年的一个夜晚(当时柏拉图35岁左右),一场恐商的大地震彻底摧毁了赫里克。

总之,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现在倾向于认为,亚特兰蒂斯的故事并不是纯粹的空想。事实上,神话传说背后常常都有一些真实的元素。

亚马孙史前文明

1999年的雨季快要结束时,地质学家阿尔索·兰奇乘飞机前往巴西阿克里州的首府里奥布朗库,这里位于亚马孙地区西部。兰奇事后回忆说:“快到里奥布朗库时,我观察下面的风景,发现地上有一个完美的圆圈。这真让人吃惊。我是地质学家,我知道那个正圆形的大圈不是自然之作。”

当时,就职于阿克里联邦大学(位于里奥布朗库)的兰奇并不知道自己有了一个重大发现。事实上,他发现了雨林深处一个失落的伟大文明的证据,他的发现将有助于考古学家转变对亚马孙史前文明的看法。

在过去的10年中,兰奇和来自巴西及西班牙的考古学家合作调查亚马孙地区。2009年他们发表论文称,他们在一个直径超过250千米的区域内发现了超过200座几何特征明显的土方工程遗迹。除其中一处遗迹的建造年代被测定在公元1283年前后外,其他遗迹的建造年代都早在公元二三百年。兰奇等人相信,这些建筑遗迹分别是堡垒、居所、道路、桥梁、广场和仪式场所等。

根据西班牙殖民者的说法,在亚马孙雨林深处,隐藏着一个神秘而富有的“黄金国”,那里到处都是黄金。兰奇坚持说他并没有发现传说中的“黄金国”,至少没有发现黄金,但他们发现的那些建筑结构明确地指向了一个年代在哥伦布之前、能够建造不朽纪念碑的复杂文明社会。

哥伦布是在1492年到达亚马孙的。现在可以肯定,在他到来之前,亚马孙地区确实存在复杂的文明社会。除了兰奇等人之外,美国人类学家海肯伯格也在亚马孙东南部发现了数十个紧密相连的史前村镇遗迹。早在1993年,海肯伯格在与当地一个名叫奎库洛的亚马孙土著部落同吃同住期间,听说附近有古代定居点遗迹,于是开始详细调查这些遗址。2008年,他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公布了自己的调查结果。

除了道路和家居遗迹外,海肯伯格还发现了围绕镇子的防御墙、农田、堤坝和池塘痕迹。古人在热带雨林中的建造技能给海肯伯格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认为这些亚马孙古代建筑与任何中世纪的欧洲城镇一样,布局合理,秩序井然。

所有这些发现都暗示着,在被欧洲人带来的恶疾灭绝之前,亚马孙河盆地中曾经存在过数十个复杂而相对发达的社会。目前,考古学家仍在亚马孙地区做进一步的发掘,他们希望能够从古人那里学到在该地区发展可持续农业的技术。

失落的撒哈拉文明

刚开始时,考古学家卡罗·伯格曼以为他发现的两块陶片算不了什么。但是,当他和他的唯一伴侣——骆驼在埃及西部的撒哈拉沙漠中漫游了5天之后,他感觉到了狂喜。那是1999年2月的一天,伯格曼在无意间发现了一条古代道路,而埃及学家近百年来都不曾注意到它。从那以后,考古学家在这条道路上一共发现了27个“站点”。

这条道路在位于尼罗河西面的达赫莱绿洲的西南方向延伸长达350千米后消失。有考古学家据此认为,这是第一条穿越撒哈拉沙漠的道路,它表明法老(古埃及国王)的远征已经深入到沙漠腹地。而伯格曼等人的看法则不同,他们认为古埃及文明的一些重要理念和创新可能并非源自尼罗河谷,而是来自西南方的沙漠。

一组考古人员在位于西部绿洲和尼罗河谷之间的德加拉遗址上,发现了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5500年前后的石头工具,而同样的工具直到公元前大约5000年才在尼罗河谷中出现。换句话说,德加拉的石器肯定不是来自于尼罗河谷。

另一组考古人员在埃及西部沙漠中进行的发掘结果暗示,古埃及人对牛的崇拜(在法老时期尤为盛行)实际上起源于西部沙漠。甚至还有考古学家认为,古埃及人最早的对天文知识的利用也始于这里,后来被王朝之前的时期(公元前332年之前)采纳。

将上述发现综合到一起,考古学家认为,对法老文明的起源必须做全新的思考,或许法老文明并非像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的那样。

复活节岛

考古学家普遍相信,公元800年前后,来自波利尼西亚的移民来到了一个遥远的岛屿,距离该岛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地方是智利和皮特凯恩群岛:智利位于该岛以东3700千米,皮特凯恩群岛位于该岛以西2000千米。大约400年后,这些人开始在岛上大举伐木,岛上的森林很快就消失了。岛上的树木曾经提供了可供人和鸟食用的果实(鸟则是人的另一个食物来源),但现在却变成了用来捕鱼的独木舟、树皮衣和绳索。乱砍滥伐使水土流失加剧,粮食产量剧减。

当森林被砍伐殆尽后,岛民无法再竖立起更多的巨型石雕像,因为不再有大圆木和粗绳索来运输石雕像。根据口口相传的历史,当时岛上出现了大范围饥荒,导致部族之间为争夺粮食而大打出手,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当荷兰探险家雅克布·罗吉文于1722年复活节那一天抵达这座岛屿时,呈现在他眼前的景象是:人口稀疏,一片破败、废旧与贫穷。复活节岛的故事一直被当做人为活动导致环境灾难的典型警示:对资源的洗劫式开发最终会毁掉一个文明社会。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现在,一些考古学家认为,上述这个颇为流行的复活节岛故事其实存在不少漏洞,所谓的“生态毁灭论”缺乏有力证据。他们指出,无须否认岛民当时砍伐了大量树木,但由最初的独木舟带到岛上的老鼠对环境也起了很大的破坏作用。此外,有关岛上水土流失的结论是从对其中一个岛上遗址的研究中得出的,可能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

这些考古学家还指出,没有证据证明随着森林减少岛上出现了大饥荒,因为随着森林面积的减少,岛上人口反而增加了。虽然在罗吉文眼中,复活节岛是破败蛮荒的,但在他之后64年抵达该岛的一位法国探险队成员后来报告说,“我见到的并不是面黄肌瘦的饥民,也不是人口稀疏……恰恰相反,我看到岛上有大量人口,他们生活优雅,胜过我见过的其他任何岛上的人。此外,复活节岛的土地上见不到几个农民,却能提供足够的粮食”。

考古证据证明,复活节岛上人口数量大降的唯一清晰迹象出现在欧洲人到达该岛之后。从1772年~1862年的90年里,大约有50艘欧洲船只造访了复活节岛。到19世纪30年代,有报告说复活节岛上爆发性传播疾病。在秘鲁人和西班牙奴隶船于19世纪60年代到达复活节岛之后,岛上又爆发了天花疫情。到1877年,疾病和外来人的袭击使得复活节岛上只剩下大约100个当地人。现在看来,正是这些欧洲人的影响——而不是环境破坏——造成了复活节岛原有文明的崩溃。

大津巴布韦

“这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经历。”南部非洲历史学家西蒙·亚当斯说,“你穿行在这座公园里,突然遇见惊人的石墙。没有任何灰泥,这些石墙却完好地连接在一起,立得稳稳的。你向另一边望去,会见到一座山,山顶上也有一座堡垒。这时候你的想象力一定会纵横驰骋。你会疑惑:曾经是谁住在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亚当斯描述的就是大津巴布韦,一座被谜团笼罩的废弃的石头城。16世纪,到过非洲的葡萄牙商人中流传着一种惊人的说法:非洲南部有一个很大的定居点废墟。当时最流行的一种理论认为,这一定就是示巴女王的城市之一——阿修马的遗迹。直到1871年,德国探险家卡尔·毛赫才向欧洲人通报了大津巴布韦的准确位置:今天巴布韦的南部。

在大津巴布韦·毛赫发现了一系列由大型石墙包围的场地,这些石墙最高的超过10米。毛赫还发现了皂石和铁的痕迹,他认为这些技能远远不是非洲人所能具备的。其他造访过此地的欧洲人也持相同看法。亚当斯说:“多年来殖民小说里一直说,大津巴布韦的上乘品质和遥远位置表明,它不可能是非洲人建造的。但现在的共识是,大津巴布韦很明显就是由一个非洲文明建造的,并且这个文明所在的年代早于欧洲人出现在非洲之前。”

有迹象显示,从3世纪起,大津巴布韦就开始有人居住。到其鼎盛时期,即14世纪和15世纪,大津巴布韦的人口达到12 000人一20000人。他们居住的石墙内的面积(即大围场)加起来超过7平方千米。其中最大的围场内有一整套建筑,其中包括一座蜂巢式的塔,石墙周长约250米。考古学家认为,这很可能是一座王室宅邸。事实上,在非洲东部和南部总共有大约200座包含石头废墟的遗址。亚当斯等人推测,其中一些遗址可能与大津巴布韦有盟友关系。可以肯定的是,大津巴韦不只包括一处遗址,而是一个集合的大遗址,包括一个村庄网络,村庄向核心政体进贡。对大津巴布韦遗址的研究表明,这个地方曾经很富有,并且充满活力。

考古学家在大津巴布韦遗址发掘出了一系列物品,其中包括中国的瓷器和欧洲的硬币,暗示大津巴布韦城的一些居民是机敏的商人。不过,他们究竟是什么人迄今仍不明朗。这是因为大津巴布韦人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载,尽管对他们的起源有多种不同的口头传说,却很难从中去伪存真。

到15世纪前后,大津巴布韦社会开始四分五裂,其中的原因现在还不清楚。一些考古学家推测,环境灾难是主要原因——人口数量激增,导致周围土地不再能提供足够的粮食。此外,中东贸易者到达东部非洲海岸之后,大津巴布韦人的贸易渠道可能也遭到了破坏。

亚当斯说,大津巴布韦无疑具有重大意义。虽然大多数人至今对它一无所知,但大津巴布韦的重要性不亚于古埃及、古玛雅和马丘比丘遗址。非洲被殖民者奴役是基于这样一种荒谬理念:非洲人是不具备文化的野蛮人。但事实上,我们至今也没有能够透彻理解非洲历史。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非洲人与各大洲的人们一样都有自己的辉煌。这,或许就是大津巴布韦等古非洲遗址带给我们的启示。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4-12-29 13: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由国际性的权威机构发表结论,对貌似的证据进行一一排除。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不能证明时应用词谨慎,不要让流言满天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6-2 05: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