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8-4 21:06:34
|
查看: 28 |
回复: 0
想象一颗与地球如此相似的行星,以至于天文学家长期以来都认为它可能是我们的“孪生兄弟”。这颗行星与地球大小几乎一致,皆为岩石构成,并拥有浓密的大气层。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终于能透视其厚重的云层,所揭示的却是令人震惊的现实——一个昔日理想的第二家园,如今被证实是名副其实的“地狱星球”。这就是金星。金星是距离太阳第二近的行星,平均轨道距离约为1.08亿公里,与地球相距不远。在夜空中,它仅次于月亮,是最亮的天体之一。但它耀眼的光芒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令人窒息的真相。
金星的大气层极为厚重,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并被高空中致密的硫酸云层包裹,形成一个密不透光的腐蚀性茧。与地球上反射与吸收热量相对平衡的云层不同,金星的大气引发了失控的温室效应,使得其表面温度高达约470°C,足以熔化铅。这一温度甚至超过了更靠近太阳的水星。
这种极端高温常年不变,没有昼夜温差,整颗星球如同一座永不停歇的工业烤炉。而高温之外,还有更严酷的挑战——金星表面的大气压是地球海平面压力的92倍,相当于在水下900米的压力环境中生存。任何未受防护的生物在几秒内便会被压扁,任何探测器或人造结构都必须具备极高的耐压与耐热性能,才能在这样的条件下短暂存活。
更糟糕的是,金星还会下硫酸雨。虽然这种腐蚀性液体在到达地表前就因高温蒸发,但在大气中足以摧毁任何未加防护的设备。此外,金星表面完全缺乏液态水,遍布火山平原、扭曲的山脉和裂缝地形,呈现出一幅仿佛来自噩梦的景象。浓厚的云层遮蔽了阳光,使金星长年笼罩在昏暗的橘黄色暮色中,毫无星光或蓝天可言,如同被困在一个高压、高温、充满有毒气体的密闭舱室内。那么,如果我们已经成功登陆月球、探测火星、甚至将飞行器送入太阳系边缘,为什么却始终无法踏上金星的表面?。。
在太阳系中,金星和火星都是与地球相邻的行星,其中金星与地球的最近距离大约为4050万公里,而火星与地球的最近距离却大约为5500万公里。相比之下,登陆金星应该更容易一点,从理论上来讲,人类发射的探测器从地球飞到金星只需100天,然而近些年来,人类却只热衷于登陆火星,而对登陆金星却毫无兴趣。为什么人类会放弃登陆金星呢?
在我们人类眼中,金星是天空中除了太阳和月球之外最亮的天体,因此在很久之前,人类就已经对金星格外关注了。随着观测水平的不断提升,人类逐渐意识到金星是一颗距离地球很近的岩石行星,并且其体积、质量和密度都与地球非常接近,这无疑进一步提升了人类对金星的关注度,人们甚至还乐观地猜测,金星很可能也像地球一样,是一颗生机勃勃的星球。
然而金星有一个浓密的大气层,这导致了人类在地球上仅凭望远镜根本就无法看到金星的表面,所以大家都很期待能够向金星发射探测器。1961年,前苏联发射了人类的第一个金星探测器——“金星1号”,但遗憾的是,由于该探测器朝向太阳的那一面的传感器过热,此次探测任务以失败告终,但这也开启了人类探索金星的序幕。
1962年,美国发射的“水手2号”成为了首个成功飞越金星的探测器,在飞越金星的过程中,其与金星的最近距离不到3.5万公里。然而“水手2号”传回的数据表明,这颗星球的表面温度居然高达400多摄氏度,很明显,如此高的温度根本就不适合生命生存,这无疑是很令人失望的。
尽管如此,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美国和前苏联仍然向金星发射了几十个探测器,前苏联还进行了一系列登陆金星的任务,在1961年至1983年期间,前苏联发射了28个金星探测器,其中有13个进入了金星大气层,有8个在金星表面成功登陆。
“金星9号”于1975年拍摄的图像,这是人类第一张金星表面的真实图像。
“金星13号”于1982年拍摄的图像,这是人类首张金星表面的彩色图像。
重要的是,金星表面基本上是等温的,无论是赤道还是两极、是高山还是低谷,其温度都与464摄氏度差不多,这就意味着,在金星上并不存在“凉爽之地”,无论探测器在金星表面的哪个区域登陆,都无法躲过高温的侵袭。
除此之外,金星厚厚的云层中还存在着大量的硫酸,这些硫酸会时不时地凝结成“雨滴”纷纷扬扬地洒向地面,而由于金星表面的高温,这些“硫酸雨”在掉到地面之前又会蒸发,随着这个过程的反复进行,在金星的近地空间中就形成了一个大范围的酸性环境。
高温、高压和高腐蚀性,使得金星上的自然环境极为恶劣,以至于人们将其形容为“地狱行星”。在这样的星球上,别说是人类了,就算是坚固的探测器都不能坚持多久,实际上,在前面提到的8个成功登陆金星的探测器中,坚持时间最长的“金星13号”,也就只在金星表面工作了127分钟。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登陆金星风险很大、回报却很小,毕竟每一个探测器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正是因为如此,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人类就放弃了登陆金星,而近距离探测金星的方式则只有飞越和环绕这两种,可以预见的是,在科技发展到足以应对金星上的恶劣环境之前,人类都不会重启登陆金星的任务了。
与金星相比,火星就要好得多,尽管火星更远一些,并且其自然环境对人类也很不友好,但人类的探测器却可以长时间地在这里工作,而以人类目前的科技,也可以在火星上建造适合人类长时间停留的封闭基地,所以火星当然也就成为了人类登陆其他行星的首选目标,或许在不远的未来,人类的身影就可以出现在火星上。。
如果金星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凶险,我们或许早就自动把它归入扩张版图了。金星离我们最近并几乎与地球一样大,只比地球小了5%。两个行星的大致结构也大体相同。地球是类地行星,有地核,地幔,和地壳,金星也一样。
一个很重要的地球有而金星没有的是板块构造。。。但是有证据表面金星在古老历史时期有活跃的板块,现在这些板块因为条件变化而变得不再活跃了。不过,不得不说金星与地球在其他方面几乎都不相同。金星有着奇怪而独特的自转,每个自转周期平均需要243个地球日来完成,当然这个时间并非固定的- 它是多变的。
这也使得科学家们仍然难以对金星的“一天”有多长达成一致。当然,这并不是认为金星不适宜居住的唯一,或最令人信服的原因。事实上,金星的大气几乎只由二氧化碳组成,表面压力是地球的90倍还多。地表平均温度在864华氏度,该温度可以轻松烧毁我们目前送去的漫游车上的电子设备。那么根据它的极端条件,为什么金星还能被称作“地球的双胞胎”呢?其实,如果你追溯到很久以前,久到那时的金星曾经与我们现在称为家园的星球非常相似。
科学家们认为,在金星的历史中,不仅有蓝天白云的存在,还有地表流淌的液态水。金星曾坐落在太阳系的宜居带上,而在亿万年前金星与地球相似的地质演化过程证明了它也可以像地球现在一样在大气中实现碳循环。可能的是,在某一阶段,金星的自转周期也与地球的24小时非常接近……以上猜测让一些人提出:很久很久以前,金星可以承载生命。但是,困难之于金星,是我们的太阳随年岁增长变得越来越热了。
太阳的光度每十亿年大约增长10%,这意味着太阳系宜居带将逐步外移。所以,对于金星,当它舒适的处于宜居带中,环境却也在漫长而不可抗的时间流逝里变得越来越不利。随着温度升高,金星的海洋开始沸腾蒸发,产生的水蒸气被阻挡在大气层内,温室效应使热量变得极高。金星快速被蒸干(普遍认为此时金星地壳运动已经停止),无法再自行实现碳循环,加速了虹吸效应。
更严重的是,金星上的火山不断向大气中喷发二氧化碳(如今也在喷发),所以随着太阳变热,连水蒸气也溢散至太空,只剩下二氧化碳留在金星大气层中了(虹吸指气体由密度大的金星大气层溢散至宇宙中。如此一来温室效应会愈发严重,但最终会达到一个平衡,即二氧化碳逃逸量等于喷发量)。
这一切在漫长百万年中发生,但却造就了我们如今看到的残酷无情、令人窒息的金星的现状。由此我们也可以得知,同样的厄运最终也将降临在地球上。发生在金星上的一切将在地球上重演,这是不可避免的。太阳在衰老,在变热,宜居带也在外扩。地球将是下一个碰向太阳的行星。我们知道大约五十亿年后太阳将膨胀变成红巨星,那时太阳已经完全吞没地球轨道了。但是事实上,仅需十亿年,太阳的光度就会让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无法承受。
再者,地球所要经历的热量已经足以蒸发我们的海洋,并将引起和系统化摧毁金星大致相同的过程。根据一些理论,生命仍然可能在金星上存在…但是即便如此,它们的生命力也必须要十分顽强。而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即使真的有生命在金星上存在过,那么不断升高的气温和过量的二氧化碳也会最终使他们灭绝。所以,如果人类在十亿年后还待在地球上的话,那么他们也将面临着同样的命运。
事实上,在这十亿年的时间里,火星将被拉入宜居带,并很有可能成为人类的新家园,成为“新地球”。而关于我们相比其他地方更热衷于探索火星的另一原因则是在宇宙尺度下,它为我们争取了许多时间。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所需要处理的时间尺度可能是几百万年。而地球也不会在一夜之间就变成金星。但是有些人则担心,人类对地球的影响将会加速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对于化石、石油的依赖性一直受到来自科学和媒体界的关注。
持续地向大气层中释放碳,我们将会使地球更快地变成第二个金星。目前金星上的现状已经花了数亿年的时间来形成,而地球则并没有那么长的过渡时间。但还是有一些科学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另一方面,金星上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演化过程中的阴差阳错所导致的,因为气温的上升并不足以解释海洋的蒸发以及大气中过多的碳含量。
相反,美国航天局的安东尼·德·杰尼奥提出,金星上还可能发生过一些与其地核相关的、难以解释的、突然的变化。或者,金星可能曾经受到过进入其轨道的另一颗太阳系行星的影响。这两种提到的情况都将会引起巨大的根本性变化,当然,我们预计这些情况也并不会在地球上发生。即使地球的最终命运是成为“第二金星”,但如果我们能更准确预测太阳变热所来的后果,那么我们至少还有时间来解决问题。就像史提芬·霍金曾提到的,对化石燃料的长期依赖以及我们对当前气候所做出的决定最终会使地球变成第二个金星。但是,除了人为的环境因素之外,地球似乎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和它的“孪生兄弟”一样---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太阳在不可避免地变热。
好消息是,到那时,人类的科技应该已经足够先进来帮助我们逃出地球并找到一个新的家园。这个新的家园可能是火星,但即使是火星,它也只能暂时地解决问题。最终,随着太阳宜居带的向外扩张,我们要么让行星跟随着宜居带移动,要么彻底离开太阳系。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地震和宇宙活动的变化并不会在不远的未来发生,但是它们也的的确确地在使地球变成金星。
讽刺的是,金星是我们最近的行星邻居,理论上发射任务成本更低,但却可能是太阳系中最难接近的星球。它以与地球惊人的相似性吸引我们,又以其无情的环境将我们拒之门外。最终,留下的只有好奇心。我们将继续发射探测器,远距离获取数据,设想各种替代探索方案。但在可预见的未来,金星的地表仍对人类关闭大门。这也提醒我们:地球是多么珍贵,一片被严酷邻居包围的宇宙绿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