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97|回复: 0
收起左侧

道德经解开宇宙起源真相,竟和现代高能物理学超弦理论不谋而合!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11-19 11: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德经解开宇宙起源真相,竟和现代高能物理学超弦理论不谋而合!424 / 作者:李悔之2015 / 帖子ID:121404

「素说经典 I 道德经 I 第4章」
老子口中的这种能量,与当今高能物理学界的超弦理论不谋而合,这是目前唯一能够解决黑洞本质以及宇宙起源的超级理论,那么老子在2500年前对于宇宙生灭的理解,究竟有多深刻呢?这一章我们来跟随老子一起揭开宇宙起源的神秘面纱!

道德经解开宇宙起源真相,竟和现代高能物理学超弦理论不谋而合!86 / 作者:李悔之2015 / 帖子ID:121404

素朴经常引用的《说文解字》,是东汉时期文学家许慎的著作,基本上是当今公认最早且最权威的古字典,《说文解字》的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110年左右,是一部小篆体的著作,成书年代距离老子的金文时代,字体演变最多不超过300年,所以素朴经常用《说文解字》来做依据,是为了佐证给大家,素朴的对于《道德经》某些字的解读并非空穴来风。
我们接下来进入正题,继续分享道德经解读「第四章」
「视而弗见,名曰幾;听而弗闻,名曰希,抟而弗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之不可名,復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古之道,以语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视而弗见,名曰幾;听而弗闻,名曰希,抟而弗得,名曰微」
首先来说「视而弗见,名曰幾;听而弗闻,名曰希,抟而弗得,名曰微」,这其中的「视而弗见,听而弗闻」,两个都很好理解,就是形容看又看不见,听又听不到,而后面这个「抟而弗得」呢?《说文解字》中说:「抟者,以手圜之也。」也就是说,抟就类似于用手去环抱的这么一种动作。

道德经解开宇宙起源真相,竟和现代高能物理学超弦理论不谋而合!425 / 作者:李悔之2015 / 帖子ID:121404

那么这三者结合起来,大概就像是被蒙住眼睛,堵住耳朵,四处摸索却什么也没有,是形容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一种状态。
下面再来看「名曰幾,名曰希,名曰微」,我们首先来看「名曰微」的这个微字,《说文解字》中说:「微者, 隐行也。」,《礼记》中说:「微而臧」,所以微字在老子时代的金文中有藏匿、行踪隐蔽的意思。

道德经解开宇宙起源真相,竟和现代高能物理学超弦理论不谋而合!642 / 作者:李悔之2015 / 帖子ID:121404

再来看这个「希」字,从甲骨文来看,上面是两个叉,下面则是一个毛巾的巾,这个象形字最初就是比喻纺织物非常的稀疏,古时候稀疏的希就是这个「希」字,例如「希罕」就是指捕鱼或者捕鸟用的网,只有几根绳子编织而成,中间则全部是稀疏的空洞,再来说「幾」字,《说文解字》中说:「幾者,微也,殆也。」,《易傳》中说:「幾者,動之微。」,也就是说,幾在这里指的是那种微弱到将要殆尽的动态。例如水面从波澜到逐渐恢复平静之前那种难以察觉的波动。

道德经解开宇宙起源真相,竟和现代高能物理学超弦理论不谋而合!143 / 作者:李悔之2015 / 帖子ID:121404

前面我们说,「视而弗见,听而弗闻,抟而弗得」是指「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状态,那么我们能不能说成是「看不着,听不见,摸不到」呢?按现在人们的语言习惯来说,好像也没什么区别,但素朴认为不行,因为第三章结尾素朴说过,我们现在人讲话模棱两可,怎么样都行,但古人可不一样。

道德经解开宇宙起源真相,竟和现代高能物理学超弦理论不谋而合!506 / 作者:李悔之2015 / 帖子ID:121404

首先来说,看不见,「看」是用眼看观察,而「见」是显现的意思,事物不显现,我们就看不见,其次听不到,「听」是用耳朵去接收,而「到」是抵达的意思,声音没抵达,我们就听不到,最后说这个摸不着,「摸」是用手触碰,而「着」是接触的意思,接触不到自然就摸不着。这些字都是两两相对的,都是求取和获得的关系。
所以说,我们现代人怎么说都行,大家都能理解,听起来都没错,但要想深入研究古文,就完全不行,因为我们完全丧失了对古汉字优美意境以及深刻意涵的传承。

道德经解开宇宙起源真相,竟和现代高能物理学超弦理论不谋而合!90 / 作者:李悔之2015 / 帖子ID:121404

素朴之所以在这里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视而弗见,名曰幾;听而弗闻,名曰希,抟而弗得,名曰微」,这段话也有异曲同工之处,首先这个「视而弗见,名曰幾」,也就是说我们去看的时候却看不见,正是因为它的动态过于微弱,弱到几乎要殆尽,所以,想看却微弱到看不见,名曰幾,而当我们想要去听得时候又听不到,是因为它的声音太过于稀疏,所以,想听却稀疏到听不见,名曰希,那我们就试着触摸一下吧,仍然是难以触碰到的,因为它非常隐蔽,所以,想触碰却好像藏匿起来了,名曰微。
「幾,希,微」在这里同样是形容求而不得的状态,但「视」和「幾」,「听」和「希」,「抟」和「微」,就如素朴前面的例子一样,是相互呼应的。
那么这个事物到底存不存在呀?就是「幾、希、微」,极细微,它有动,有声,有形,它是存在的,但它却又难以被人所感知。就像我们看不到风的自然流动,听不到低于20赫兹的自然次声波,也看不到保护人类的自然大气层,但他们都是真实存在的。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所以说「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致诘就是追问深究的意思,例如《后汉书》中的:「虽有不类,未可致诘。」,这东西存在,有动但你看不见,有声但你听不到,有形但你摸不着,那换老子说给现代人听的话,你又说存在,又说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那谁知道你是不是在胡扯呢?所以老子说这东西「不可致诘」咱们也别深究了,就混为一谈吧。

道德经解开宇宙起源真相,竟和现代高能物理学超弦理论不谋而合!899 / 作者:李悔之2015 / 帖子ID:121404

那么老子把什么混为一谈了呢?是「道」吗,肯定不是的,回顾一下第一章我们讲了「道体的名相状态」,第二章讲了「道体的久远虚极」,第三章讲了「道体的玄牝化生」,接下来老子要将道体展开来,准备细说道所生出的这个「一」了,也就是我们第二章说的大一、太一。创生出万物的那个本源。
所以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前面第一章我们说过道体本身是虚无混沌、无形无相的,但是这一章老子已经展开来说太一了,那么,无论是素朴解说版本的「幾、希、微」还是其他版本的「夷、希、微」,很多人把这个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解释成无形,无声,无相,这是绝对错误的。

道德经解开宇宙起源真相,竟和现代高能物理学超弦理论不谋而合!284 / 作者:李悔之2015 / 帖子ID:121404

因为太一是创生万物的本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太一已将要创造出有形有相的物质了,所以,我们看老子说的道也好,玄也好,无极也好,太一也好,都不要把它理解的过于扁平化,老子之所以用诸多语言加以描述,就是为了形容出一个活生生的相,是运动变化的。所以老子在这里,只是借着「视、听、触」这三种人类感官,来体现太一存在的作用之微弱,却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特性,就如同蝴蝶在南极扇了一下翅膀,北极因此刮起了飓风的蝴蝶效应一样。

道德经解开宇宙起源真相,竟和现代高能物理学超弦理论不谋而合!237 / 作者:李悔之2015 / 帖子ID:121404

更值得一提的是,老子口中的这种非常微弱的动能,与当今高能物理学界的超弦理论不谋而合,超弦理论完全颠覆点状粒子组成宇宙的学说,认为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单元是波动的弦,而各种不同的粒子只不过是弦的不同振动模式而已。这个超弦理论是目前唯一能够解决黑洞本质以及宇宙起源,同时能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完美融合。这个弦论又和老子的玄有多少关联呢?对物理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延展思考一下,素朴就不过多赘述了。
「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之不可名,復归于无物」
我们再来看「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之不可名,復归于无物;」,首先来说,「其上不皦,其下不昧」,这个上下是一种空间的概念,我们可以理解为上下,也可以理解为深浅,或者是高低,总之就是空间的两极,那么这个「不皦,不昧」呢?皦就是光亮,例如《诗经》中的「有如皦日」,所以皦是如日中天,太阳最亮的时候,而昧则是昏暗,例如《后汉书》里有一句:「虽昧必亮」,这个昧字拆开来看就是日未,也就是月光已经消失,而阳光还没出现,我们一般称之为黎明前最深的黑。

道德经解开宇宙起源真相,竟和现代高能物理学超弦理论不谋而合!603 / 作者:李悔之2015 / 帖子ID:121404

那么这个「其上不皦,其下不昧」,从上下,深浅,高低来看,是空间中的两极,这两极同时又呈现出了明和暗当中的两极,都是极致,大家会想到什么?是不是很容易就能联想到黑白相间的太极呢?但我们还是要明确一下,第一章已经讲过,老子写《道德经》时并没有黑白太极这个概念,太极是后来孔子写《易传》时才首次提出的,而黑白太极图则是由后世陈抟老祖的《无极图》演化而来,这就足矣说明老子的《道德经》,对于道家文化以及华夏文明传承至关重要。

道德经解开宇宙起源真相,竟和现代高能物理学超弦理论不谋而合!683 / 作者:李悔之2015 / 帖子ID:121404

老子随后又说「绳之不可名,復归于无物」,这里素朴再说明一下,有些版本是读做「绳绳不可名」,包括帛书版甲本里是「呵不可名也,復归物无物」,而乙本中却是「呵不可命,復归无相」,帛书甲乙本自己都不一样,更别提市面上的诸多版本了,如果要逐一对照的话,就太浪费大家时间,所以,既然大家来听素朴解读,就以素朴这个版本为主,以后如果没有特殊需要,就不再拿出来对比了。
我们接下来继续看「绳之不可名,復归于无物」,其中「绳」和「復」在这里都是动词,又是互为表里的关系,绳字在古代最初的就是单纯指绳子,同时又具有束缚固定的意思,例如西汉《盐铁论》中一句家喻户晓的:「绳之以法」,而復在这里则是往来往復,来来回回的意思,例如《易经》中的:「反復其道」。
那么「绳之不可名,復归于无物」就是说,这个东西即便是固定在那里,也是难以名状、难以言说的,而且它来回往復之间就好似什么都没有了。
「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
正因如此,老子在后面才又补充说,「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首先来说「无状之状,无象之象」,老子已经确定了它是有状和有象的,只是说它是一种没有状态的状,以及没有现象的象。这就和前面素朴解释的「幾、希、微」一样,要明确它是存在的,只是人很难以任何形式去感知。

道德经解开宇宙起源真相,竟和现代高能物理学超弦理论不谋而合!765 / 作者:李悔之2015 / 帖子ID:121404

后面一句说「是谓惚恍」,这其实也是一种状态,就有点像这个风吹蜡烛一样,飘忽不定,时有时无,忽明忽暗的感觉,它和前面的「其上不皦,其下不昧」是相互呼应的。最后老子又说「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这里这个「不见其后」和「不见其首」并不是首尾的关系,「后」指的是末端,「首」指的是开端,所以解释成,来不见出处,去不见归途会更为贴切一些。
「执古之道,以语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讲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老子来来回回的,用这么多概念性的东西去描述这个太一,究竟是要说明什么呢?老子可能也想到会有人问这种问题,于是接下来便说,「执古之道,以语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首先来说「执古之道」,「执」在这里就是掌握的意思,例如「执掌」这个词。老子在这里就说了,你看我前面给你形容了那么多关于太一的状态,你也别觉得我在说废话,因为你必须掌握清楚这个古老的道,才能「以语今之有」,才能继续谈今天这些有生万物的存在,认知、认识到万物起源的伊始,这就是道的规律所在。「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那么这一整段话
「视而弗见,名曰幾;听而弗闻,名曰希,抟而弗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之不可名,復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古之道,以语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就是说,这个太一,它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并不是因为它不存在,而是它的作用力非常微弱难以察觉,所以咱们也别深究了,就混为一谈吧,太一从对立的两极方位上来看,向上如日中天的部分也没那么亮,向下黎明漆黑的部分也没那么黑,这种形容就是为了说明非常混沌,它固定在那里也难以名状,运动起来又看似无物,这种看似没有状态的状态,没有现象的现象,就像烛光一样,明暗惚恍之间,看不清从哪来,也看不清到哪里去。只有了解、掌握、明白道这个古老的存在,才能进一步去说后面的有生万物,认识到万物的起源、伊始,就是道的规律所在。

道德经解开宇宙起源真相,竟和现代高能物理学超弦理论不谋而合!931 / 作者:李悔之2015 / 帖子ID:121404

老子在这一章所描述的这个,黑白不分、明暗惚恍、混沌纷乱、存在却又难以感知的太一,其实就是第一章中我们所说过的,无极玄相之下,即将要生出太极的之前的那种状态。

道德经解开宇宙起源真相,竟和现代高能物理学超弦理论不谋而合!173 / 作者:李悔之2015 / 帖子ID:121404

第三章我们讲过,谷神玄牝,是「天神引出万物者也」,而这一章的太一,则是「万物所出,造于太一」,一个是引出,既化生,一个是造出,既创生。
所以说在第三章中,我们所讲的玄牝,是道体的玄相之下,能化生万物的阴性能量,是万物之根源,那么这一章的太一,则是无极本体之下,能创生万物的阳性能量,也就是先天一炁、万物之本源。

道德经解开宇宙起源真相,竟和现代高能物理学超弦理论不谋而合!790 / 作者:李悔之2015 / 帖子ID:121404

也正如春秋时期,道家命学宗师「子华子」在他的著作中所说的,「太一正阳也,太玄正阴也,阳之正气其色赤,阴之正气其色黑」,这就和我们第一章所说的玄为黑红,为道之相对应上了。
老子从道之本体出发,一步步延伸至生出万物,以道篇的理论为基础,逐步讲述出天地人之根本和修行的真谛,所以搞清楚道篇中道体的真实面目,无论对于后续天地人篇的理解,亦或是对于修行,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5-5 18: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