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20|回复: 0
收起左侧

《妇产科学》知识点——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4-5 12: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名词解释
青春期发动:通常始于8-10岁,中枢性负反馈抑制状态解除,GnRH开始呈脉动式释放,继而引起促性腺激素和卵巢性激素水平升高、第二性征出现,并最终获得成熟的生殖功能。
初潮:女性月经第一次来潮,是青春期的重要标志,提示卵巢产生的雌激素足以使子宫内膜增殖。
月经: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月经周期:出血的第一日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一日的时间间隔时间为一个月经周期。
排卵:卵细胞和它周围的卵冠丘结构一起从卵巢排出的过程。
格拉芙卵泡:卵泡发育的最后阶段,也叫排卵期卵泡、成熟卵泡。卵泡液急骤增加,卵泡腔增大,卵泡体积显著增大,直径可达18-23mm,卵泡向卵巢表面突出。
始基卵泡:由停留于减数分裂双线期的初级卵母细胞被单层梭形前颗粒细胞围绕而形成。
顶浆分泌:子宫内膜分泌中期,腺体内的分泌上皮细胞顶端胞膜破裂,细胞内的糖原溢入腺体。
核下空泡:子宫内膜分泌早期,内膜腺体更长,弯曲更加明显,腺上皮细胞开始出现含糖原的核下空泡,为该期的组织学特征。  
*简答题
简述女性不同年龄阶段及生殖系统特点。
答:(1)胎儿期:性染色体X与Y决定胎儿的性别,胚胎6周后原始性腺开始分化。若胚胎细胞不含X染色体,性腺分化缓慢,胚胎8-10周性腺组织才出现卵巢的结构,副中肾管发育成为女性生殖道。
(2)新生儿期(出生后4周内):外阴较丰满,乳房略隆起或少许泌乳,阴道有少量分泌物或出血,内生殖器幼稚,均在腹腔。
(3)儿童期(出生4周到12岁左右):①儿童早期(8岁之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处于抑制状态,生殖器幼稚,易感染。卵泡大量自主生长,发育到窦前期即萎缩、退化。②儿童后期(约8岁之后):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抑制状态解除,卵泡发育,性激素水平升高、第二性征出现,但不到成熟阶段。
(4)青春期(10-19岁):儿童到成人的转变期,是生殖器、内分泌、体格逐渐发育至成熟的阶段。特征:乳房萌发、肾上腺功能出现、生长加速、月经出潮。
(5)性成熟期(一般自18岁左右开始,历时约30年):妇女性功能旺盛,卵巢功能成熟并分泌性激素,已建立规律的周期性排卵。生殖器各部及乳房在卵巢分泌的性激素作用下发生周期性变化。
(6)绝经过渡期(可始于40岁,历时短至1-2年,长至10-20年):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卵泡数明显减少目易发生卵泡发育不全,月经不规律,常为无排卵性月经。出现绝经综合征(血管舒缩障碍、神经精神症状)
(7)绝经后期(一般60岁以后):卵巢停止分泌雌激素,卵巢间质分泌少量雄激素,并在外周转化为雌酮,生殖器萎缩。
简述正常月经临床表现
答:正常的月经周期为21-35日,正常的月经量为20-60ml,下腹及腰骶部下坠不适或子宫收缩痛。
简述检测卵巢功能的方法。
答:①B超检查看体积:成熟卵巢的直径为18-23mm。②激素测定:GnRH峰、LH/FSH峰。③阴道脱落细胞检查。④子宫颈粘液结晶检查。
简述卵巢周期、卵泡周期及月经周期的关系。
答:卵巢周期是指从青春期开始到绝经期前,卵巢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规律性重复性变化。可分为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
月经周期指随着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的现象,分为增殖期、分泌期、月经期3个阶段。月经周期平均为28天左右,排卵的时间在下次月经前的14天左右,也就是在月经周期的中间时段。
卵泡的发育始于始基卵泡到初级卵泡的转化,始基卵泡发育远在月经周期起始之前,从始基卵泡至形成窦前卵泡需9个月以上的时间,从窦前卵泡发育到成熟卵泡经历持续生长期和指数生长期共需85日,实际上跨越了3个月经周期。
卵巢周期相当于月经周期的增殖期和分泌期,卵泡周期的最后阶段约15天,相当于卵巢周期的卵泡期。
简述排卵过程。
答:排卵过程包括卵母细胞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和卵泡壁胶原层的分解及小孔形成后卵子的排出活动。
(1)排卵前,由于成熟卵泡分泌的雌二醇在循环中达到对下丘脑起正反馈调节作用的峰值(E2≥200pg/ml),促使下丘脑GnRH的大量释放,继而引起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出现LH/FSH峰。
(2)LH峰使初级卵母细胞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排出第一极体,成熟为次级卵母细胞。在LH峰作用下排卵前卵泡黄素化,产生少量孕酮。LH/FSH排卵峰与孕酮协同作用,激活卵泡液内蛋白溶酶活性,使卵泡壁隆起尖端部分的胶原消化形成小孔,称排卵孔。
(3)排卵前卵泡液中前列腺素显著增加,排卵时达高峰。
(4)前列腺素可促进卵泡壁释放蛋白溶酶,也促使卵巢内平滑肌收缩,有助于排卵。排卵时,卵子可由两侧卵巢轮流排出,也可由一侧卵巢连续排出。卵子排出后,经输卵管伞部捡拾输卵管壁蠕动以及输卵管黏膜纤毛活动等协同作用,在输卵管内向子宫方向移动。
简述卵巢各个细胞分泌激素情况
答:①卵泡膜细胞和颗粒细胞:排卵前分泌雌激素。②黄体细胞:孕激素和雌激素。③卵巢间质细胞和门细胞:雄激素
简述两种细胞两种促性腺激素学说(雌激素合成过程)。
答:卵巢雌激素的合成是由卵泡膜细胞与颗粒细胞在FSH与LH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LH与卵泡膜细胞LH受体结合后可使胆固醇形成睾酮和雄烯二酮,后两者进入颗粒细胞内成为雌激素的前身物质;FSH与颗粒细胞上FSH受体结合后激活芳香化酶,将睾酮和雄烯二酮分别转化为雌二醇和雌酮,进人血液循环和卵泡液中。
简述雌孕激素对性生活受精及受孕的影响
答:(1)雌激素:
①子宫肌:促进子宫肌细胞增生和肥大,使肌层增厚;增进血运,促使和维持子宫发育;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②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增生、修复。
③宫颈:使宫颈口松弛、扩张,宫颈黏液分泌增加,性状变稀薄,富有弹性,易拉成丝状。
④输卵管:促进输卵管肌层发育及上皮的分泌活动,并可加强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⑤卵巢:协同FSH促进卵泡发育。
(2)孕激素:
①子宫肌:降低子宫平滑肌兴奋性及其对缩宫素的敏感性,抑制子宫收缩,有利千胚胎及胎儿宫 内生长发育。
②子宫内膜:使增殖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为受精卵着床做好准备。
③宫颈:使宫口闭合,黏液分泌减少,性状变黏稠。
④输卵管:抑制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⑤阴道上皮:加快阴道上皮细胞脱落。
⑥乳房: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⑦下丘脑、垂体:孕激素在月经中期具有增强雌激素对垂体LH排卵峰释放的正反馈作用;在黄体期对下丘脑、垂体有负反馈作用,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
⑧体温: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可使基础体温在排卵后升高0. 3 -0. 5℃。临床上可以此作为判定排卵日期的标志之一。
孕激素与雌激素孕激素的协同和拮抗作用: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促使女性生殖器和乳房的发育,为妊娠准备条件,二者有协同作用;另一方面,雌激素和孕激素又有拮抗作用,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增生及修复,孕激素则限制子宫内膜增生,并使增生的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其他拮抗作用表现在子宫收缩、输卵管蠕动、宫颈黏液变化、阴道上皮细胞角化和脱落以及钠和水的潴留与排泄等方面。
简述子宫内膜分期及各期主要变化。
答:(1)增生期:5-14d。
①早期:5-7d内膜薄,仅1-2mm;腺体短、直、细且稀疏,间质中的小动脉较直、壁薄。
②中期:8-10d内膜腺体数增多、伸长并稍有弯曲,间质水肿在此期最为明显。
③晚期:11-14d内膜厚3-5mm,腺上皮增殖为假复层上皮。
(2)分泌期:15-28d内膜腺体出现分泌现象,有利于受精卵着床发育。
①早期:15-19d,内膜腺体更长,弯曲更明显,出现含糖原的核下空泡,间质水肿,螺旋小动脉继续增生、弯曲。
②中期:20-23d,子宫内膜较前更厚并呈锯齿状,腺体内的分泌上皮细胞顶端胞膜破裂,细胞内的糖原溢入腺体。
③晚期:24-28d,排卵后6-10d,内膜厚10mm,血管管腔扩张。
(3)月经期:1-4d。子宫内膜剥脱和出血(内膜缺血致局灶性坏死、血管短裂、出血)。
简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与月经周期的调节。
答: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下丘脑分泌GnRH,通过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调控卵巢功能。卵巢分泌的性激素对下丘脑-垂体又有反馈调节作用。下丘脑、垂体与卵巢之间相互调节、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完整而协调的神经内分泌系统。
月经周期调节:月经周期主要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1)卵泡期:在一次月经周期的黄体萎缩后,雌、孕激素和抑制素A水平降至最低,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解除,下丘脑又开始分泌GnRH,使垂体FSH分泌增加,促进卵泡发育,分泌雌激素,子宫内膜发生增殖期变化。随着雌激素逐渐增加,其对下丘脑的负反馈增强,抑制下丘脑GnRH的分泌,加之抑制素B的作用,使垂体FSH分泌减少。随着卵泡逐渐发育,接近成熟时卵泡分泌的雌激素达到200pg/ml以上,并持续48小时,即对下丘脑和垂体产生正反馈作用,形成LH和FSH峰,两者协同作用,促使成熟卵泡排卵。
(2)黄体期:排卵后循环中LH和FSH均急剧下降,在少量LH和FSH作用下,黄体形成并逐渐发育成熟。黄体主要分泌孕激素,也分泌雌二醇,使子宫内膜发生分泌期变化。排卵后第7-8日循环中孕激素达到高峰,雌激素亦达到又一高峰。由于大量孕激素和雌激素以及抑制素A的共同负反馈作用,又使垂体LH和FSH分泌相应减少,黄体开始萎缩,雌、孕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失去性激素支持,发生剥脱而月经来潮。雌、孕激素和抑制素A的减少解除了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抑制,FSH分泌增加,卵泡开始发育,下一个月经周期重新开始,如此周而复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5-2 07: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