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3-19 13:54:57
谢邀。
《疯狂的外星人》是我的最新一部长片电影,也是“疯狂系列”的第三部电影。今天说说为什么拍这么个故事,也顺便分享一些拍摄心得和感悟。
很多年前被刘慈欣的《乡村教师》吸引,一直找机会去把这本小说中我感兴趣的部分提取出来。刘慈欣老师是一个色彩比较多的创作者,他有很多种的味道,他有天真的部分,也有黑色的部分,也有荒诞的部分,还有那种史诗式的悲情浪漫的部分。那他荒诞的部分和我的气质非常吻合,我就想办法把它变成一个宁浩的故事。这么看的话,这部电影是先有了这么一个故事。
其实故事是和人物一起出来的,因为总要有角色去帮你填补这个故事。我的电影里,经常是这样的组合:一个没头脑,一个不高兴。到了这一部电影里面,是黄渤和沈腾去承担这部分角色的功能。我在人物身上可能寄托了更多的情绪和表达,因为我一直在写落伍的人,守着很陈旧的传统手艺和信念,而且周遭的人对他很不理解。
整个系列我也用这么一句话来概括:一个没有错的人改变了这个世界,而他想要的就是尊重。这个概念和创作意识,把耿浩这个角色的形象就立住了,至于沈腾演的大飞,貌似很聪明实际上是个二货,两个角色外化出来,就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对立。
这是我第一次拍科幻片,又有很多外国元素的引入。这其中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给外国人讲戏。因为我讲戏是很具象的,直接上来先演一遍。这时候文化的差异就体现出来了,比如我想表达惋惜的感觉,我就拍一下大腿,整个人物的状态就出来了。但是他们理解不了这个,他们表达惋惜的情绪和我想要的有很大的出入,很难去捕捉。后来我给他们看各种短视频,让他们去看我们这里的人是如何表达情绪的。尤其是特效公司,聘请了国外的团队去完成。电影到最后,我想呈现猴子变成泼妇的状态,那种歇斯底里的感觉。但是这对于不了解中国文化的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很多时候,一个镜头的表达都要来来回回沟通三四十遍,一开始邮件电话,到后来我直接飞过去现场演给他们看。电影工业就是这样,你一方面去适应它,一方面去影响它。
还有一个是我想通过这部电影去分享的:狂妄是最终害死人类的品质,阶级不该成为划分人高低贵贱的标尺。耿浩这个人,他是一个落伍的人,可以说是社会底层。但是他坚持人人平等,并且用自己看似陈旧,落伍的方式,把很多跨阶级的问题给解决了。
很多观众都对电影中外星人的形象很疑惑,说为什么这样?对我来说,我的观感里面,西方的电影视角下外星人都是灵长类动物,但这些形象在咱们这边的人看来,不过是个猴儿。西方人的潜意识里,认为这个东西很具备研究价值,但在我们看来,他可能拴上一个绳子就能表演。你说这是我们的自信也好,但确实我们对待外星人的态度,更加的实用主义。把外星人设计成这个形象,其实我是想让它在戏剧层面上承担高傲的人的功能,而我想要批判的,就是这种高傲。我们需要一些文化自信,用我们的去方式解决面对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