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收起左侧

有哪些天文学知识概念已经更新或改变,但不为大众所知 ...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24 15: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常见的问题,就再说一下现在自己想到的方面无妨。
直径约2326千米阋神星(Eris)个头略小于直径2376.6千米的冥王星,但是质量更大一些,实际上阋神星是已知围绕太阳天体中质量第九大的天体。然而大众眼里只有冥王星是行星级的,阋神星则不是。
妊神星(Haumea)是个奇特的椭球体,可以说是已知最大的鹅卵石了。只不过这块“鹅卵石”长达2,322千米,宽1,704千米,高1,138 千米,是一颗矮行星。
太阳系不缺水,水包括冰实际上比石头还多。着是因为构成水的氢和氧分别是宇宙第1和第3丰富的元素,相比之下岩石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里的硅是宇宙第8丰富的元素,比氧少得多。
众所周知,氧是非常活泼的元素,容易跟其他元素反应,氢的化学同样活泼。所以只要有机会相遇,宇宙第一多的氢和第三多氧往往会化合变成水。而宇宙第二多的元素——氦是惰性气体,难以跟第一丰富的氢和第三丰富的氧反应,所以水可以说是最丰富的化合物
公众眼里太空缺水只不过是因为媒体经常说宇航员不得不喝过滤后自己的尿——那是因为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没法去水多的外太阳系(小行星带以外的太阳系区域)捞冰。对于太阳系而言离太阳太近,水会被蒸发、冰会被升华,变成水蒸气被太阳风吹走。除非有大气和磁场保护例如地球,或者借助地形的阴影躲避阳光的蒸发——例如水星、月球两极永远照不到阳光的陨石坑里就存在冰。注意由于水星和月球都没稠密大气的对流传热,只要阳光照不到就是很寒冷的。
有人觉得水星离太阳那么近不可能有水,认为我是信口开河一派胡言。那请看下面这张截图,截取自人类第一个水星轨道器——信使号探测器官网,明确的表示。
MESSENGER has provided multiple lines of evidence that Mercury’s polar regions host water ice.

有哪些天文学知识概念已经更新或改变,但不为大众所知 ...755 / 作者:风云18171265739 / 帖子ID:113202
如有疑问,请自行前往信使号官网查证
http://messenger.jhuapl.edu/index.html#科学就是那么神奇超乎人类的想象离太阳那么近的水星居然真的有水,只不过藏身极地陨石坑深处。
还有下面两篇关于水星发现水冰的报道
MESSENGER Data Provides New Evidence for Ice on Mercury
First Photos of Water Ice on Mercury Captured by NASA Spacecraft

小行星带某种程度上又像是登山上的“雪线”在小行星带以外冰越来越多,最终比石头多。地球上那点水相比外太阳系的水真的是芝麻和西瓜的差别。媒体还断章取义宇宙很寒冷,不知道在地球轨道上受太阳直射温度能达近120摄氏度。这些报道上的偏差误导了很多人——例如某科幻小说里外星人费力从地球挑水,把大海吸干到太空玩冰雕艺术体现了其对太空的无知,还有一篇里提到”撤出地球的西方人在太空进化成恐水生物“,这说明不是个例而是自身认知问题(当然这不能怪他,怪媒体的误导,例如前面提到媒体说太空缺水太空很寒冷),更完全成为了奇幻、玄幻不是科幻了。

有哪些天文学知识概念已经更新或改变,但不为大众所知 ...220 / 作者:风云18171265739 / 帖子ID:113202
对了地球逃逸速度11.186千米/秒,从小行星带例如谷神星到地球所需的速度增量大约为9.5千米/秒,去冥王星也不过11,415米/秒。尤其科技实际上从小行星带运冰到地球反而比从地球上捞省力,毕竟考虑到地球大气阻力高重力带来的能量损耗导致实际上从地表发射到近地轨道的速度增量就差不多9.4千米/秒,高于理论上的"第一宇宙速度"。而近地轨道上大气阻力不小,冰雕就算不升华在近地轨道上待不了几年就会轨道衰减掉回去,参见天宫一号的坠毁。所以冰雕得用更多的能量放的更高。这样一来比跟小行星捞而言就吃力不讨好了。至于时间,对于能恒星际航行的文明而言真的算不上啥。
何况小行星、矮行星重力低,谷神星的重力大约只有地球的3%,冥王星重力为地球6.3%,关于重力差异能否省力。各位对比一下推自行车费力还是扛起自行车费力就明白了。
小行星不止大众熟知的近地小行星和小行星带,实际上木星特洛伊小行星的数量也很多,不比小行星带低多少。海王星同样有其特洛伊小行星群,个头更大数量更多,一堆直径超过100千米的大型小行星。柯伊伯带算是太阳系第二条小行星带,总质量可能是主小行星带的20倍。那里大家伙也不少,例如前面提到的冥王星、阋神星、妊神星就在那里。
更外面有离散盘和奥尔特云,同样有数不清的小天体,数量很可能远远超过目前已知小行星、矮行星、彗星。只不过目前技术限制观测困难。

有哪些天文学知识概念已经更新或改变,但不为大众所知 ...450 / 作者:风云18171265739 / 帖子ID:113202

欧洲南方天文台根据观测数据绘制的半人马族天体Chariklo星想象图

小行星和彗星也有光环——10199号小行星 Chariklo星和2060号小行星 Chiron星都被发现或者疑似有光环,这两颗小行星都属于半人马族天体。这是兼有彗星和小行星特征的一类小天体,它们个头比彗星大——Chariklo星和 Chiron星直径都超过200千米、轨道也类似彗星一样偏心大、并且在近日点和彗星一样会喷出气体尘埃羽流。所以有的半人马族天体同时具有小行星和彗星编号,例如2060号小行星 Chiron星同时还有95P这个彗星的编号。

有哪些天文学知识概念已经更新或改变,但不为大众所知 ...766 / 作者:风云18171265739 / 帖子ID:113202

欧洲南方天文台根据观测数据绘制的半人马族天体Chariklo星表面想象图

下面是欧洲南方天文台关于小行星光环的说明视频
有哪些天文学知识概念已经更新或改变,但不为大众所知 ...66 / 作者:风云18171265739 / 帖子ID:113202
Chariklo星光环的说明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1021363581652189184

木卫二表面非常不宜居,因为在木星磁场负荷高能粒子形成的超强辐射带内,高能粒子辐射不停的轰击木卫二表面,辐射剂量达5400毫希沃特/天,暴露在这样的电离辐射强度下一天对人类就足以致命,然而厚厚的冰层能阻隔辐射。

有哪些天文学知识概念已经更新或改变,但不为大众所知 ...679 / 作者:风云18171265739 / 帖子ID:113202

不断变化的木星辐射带

天王星的天气是4大巨行星中相对最平静的,没有超级风暴的存在。还有因为直径和自转速度的关系天王星“表面”的重力甚至比地球表面低,才0.886G
木卫三(直径5268.2千米)和土卫六(直径5151千米)这两颗巨行星的卫星比身为行星的水星(直径4879.4千米)还要大,木卫四(直径4820.6千米)也比水星小不了多少。
已知最大的柯伊伯带天体其实不是冥王星,而是直径2706.8千米的海卫一,比冥王星足足大了330.2千米。虽然海卫一现在是一颗围绕海王星公转的卫星,但其轨道的逆行和倾角表明是海王星引力俘获的柯伊伯带矮行星,太阳系里已知有七颗卫星比冥王星大。
在柯伊伯带乃至更远区域,包括冥王星在内已知有1887个天体直径超过100千米。其中64个天体直径超过500千米,超过200千米的达661个。相信等韦伯太空望远镜、欧洲极大望远镜(ELT)等更强大的新一代观测设备投入使用后这些数字还会猛增。
虽然这些天体遥远,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些宇宙中的岛屿意味着未来的宝贵机遇,是人类新文明的基础。

有哪些天文学知识概念已经更新或改变,但不为大众所知 ...715 / 作者:风云18171265739 / 帖子ID:113202
在外太阳系,冰下、地下海洋不算罕见。还有很多冰火山,和地球火山很类似,只不过这是冰充当岩石,水充当岩浆。
可控核聚变称呼为人造太阳其实并不贴切合理,因为太阳等恒星在主序星阶段是通过质子链反应或者碳氮氧循环燃烧氢。人类研究的可控核聚变只能燃烧重氢(氘)超重氢(氚)氦3锂等人类要实现质子链反应、要求更苛刻的碳氮氧循环反应比应用反物质还遥远。跟恒星核聚变完全不能比。不过介于行星和恒星之间的褐矮星虽然质量不够点燃氢,但是能燃烧氘、锂来聚变,使得表面温度最高能超过1000度,发出暗红色的光,燃烧时间比恒星短不少。注意要点燃氘聚变成为褐矮星至少需要13倍木星质量,而要点燃氢成为恒星至少需要75倍木星质量。所以想着点燃木星成第二太阳的可以洗洗睡了。此外褐矮星烧氘也意味着目前人类的可控核聚变称呼为人造褐矮星更合理
<hr/>我没人身攻击某作家,因为他对天文航天知识方面的欠缺无知是谁也无法否定的事实。要就事论事。粉丝们别激动。他本身也是媒体有偏差报道受害者,被误导糊弄了。他是作家而不是科学家更不是神写的是小说而不是权威教科书,记得分清这些。粉丝真的不爽应该找误导偶像导致出败笔漏洞的媒体去,而不是我。
我谈及这个梗只是举例说明公众的认知偏差、媒体误导影响和结果。这是科学方面的话题,别跟我扯跟话题无关的剧情。
承认偶像不是无所不知的神,承认偶像也会被媒体误导,这又不丢脸,谁没犯过错、谁没缺点?毕竟如果刘真的是无所不知的,那让他写科幻太浪费了是暴殄天物,应该当中国科学院院长,或者科技部部长
重要的不是信仰,不是看法,而是事实。
刚看到一条新闻
来自人民日报的消息称,在国新办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表示,中国科协将于本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举办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
发布会上,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白希透露了我国最新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他表示,截至2018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8.47%,比2015年第九次调查提高了近2.3%,其中城乡之间、人群之间的科学素质差距正在减少。
原来中国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不到8.5%,这就解释了很多现象了。
<hr/>拿小说设定举个例子就让一些人激动成那样,这说明个人崇拜容易让人头脑发热变得冲动敏感个人崇拜带来过无数次灾难。所以要以史为鉴,千万不要陷入个人崇拜,可以赞赏认同敬佩,但绝不要盲目崇拜
不在意那些人怎么主观情绪化的看待我我在意的是事实本质是否符合逻辑。毕竟星辰大海属于科学和理性,不是你主观冲动高喊人定胜天口号就能让你征服宇宙的。必须遵从现实物理定律、基于客观条件去实事求是的做,如果屁股决定脑袋那只会炸成大烟花
如果你真的向往星辰大海,而不是叶公好龙式的瞎起哄。那请养成理性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而不是感性冲动。我承认自己也很无知因为你越学习越探索,越会觉得自己知识不够用。很多情况下,当你弄清了一个问题的结果后又会牵出更多疑问。要永远把自己当成无知而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认真的探索、学习新知,还要去思考消化。永远不要自以为掌握宇宙终极真理而洋洋自得,那只会让你迷失方向丧失进取心
当初我也很喜欢跟老师较真,去追问乃至质疑讲的东西,把事实弄清。然而老师并没有反感我,而是很赞赏认真的精神。胡混和稀泥不可取。

有哪些天文学知识概念已经更新或改变,但不为大众所知 ...489 / 作者:风云18171265739 / 帖子ID:113202
<hr/>下面的讨论让我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把愚公移山里愚公感动了神仙,给改成愚公感动了暗中观察地球的外星人,把两座山搬走了。那是不是《愚公移山》也成了科幻了?那科幻的门槛太低了,很多神话传说里把牛鬼蛇神改成各种外星人、魔法、超能力用几个术语包装一下解释成黑科技,那是不是就能华丽的摇身一变都成科幻了?
如果这样的话,科幻的门槛太低了。
我明确的说一下,我反感的是虚构-现实不分奇幻-科幻不分现象不针对任何特定人或者人群羊头还是狗肉本身都没问题,但是挂羊头卖狗肉就有问题了
<hr/>
有哪些天文学知识概念已经更新或改变,但不为大众所知 ...973 / 作者:风云18171265739 / 帖子ID:113202
又看见媒体的偏差报道,联盟飞船能“临时”返回地球修?当一次性的联盟飞船是渔船,海上坏了能回港修再去继续打鱼?媒体居然不知道联盟飞船回地球就再也上不来,只能换新的发射了,如此欠缺基本常识。
<hr/>经过下面粉丝一再传授人生经验(jiu chan),我认识到是我错了(yan fan le)。而不是伟人被媒体误导了。是我受帝国主义蛊惑迷失了方向,犯下了诋毁伟人的罪行。以后关于科学方面,请相信大刘,毕竟人家可是得雨果奖的大神,怎么会犯错、被误导?怎么可能有不知道的东西?你觉得伟人犯错是你看不出伟人的高明,在下一盘大棋呢。
某些粉丝就是这么给作家招黑的。
专访 | 不懂物理学宇宙学天文学 刘慈欣如何写出《三体》?
有哪些天文学知识概念已经更新或改变,但不为大众所知 ...390 / 作者:风云18171265739 / 帖子ID:113202
刘神承认自己不懂天文学,然而有些粉丝还是把他当科学家
<hr/>关于缺乏常识、荒诞愚蠢,我还想到一个例子——《独立日2》,独立日1算是经典的软科幻电影,虽然也有不少漏洞槽点。但没有2夸张,2里的外星人能建造几千公里的比死星大几十倍的行星舰,远道而来居然只是为了钻洞吸取地核能源,这设定简直是侮辱科幻。地核里的那些衰变裂变材料的能量恐怕还不如飞一趟的燃料消耗。要吸好歹去巨行星吸氘和氦3聚变燃料,能量更强更方便,其他荒诞的漏洞败笔就更多了。设定过于弱智乃怪恶评如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6-1 18: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