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81|回复: 5
收起左侧

关于天文学,你有什么值得一读的书可以推荐?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20 19: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通俗易懂的,晦涩难懂的,都可以。
-----
本题已收录至知乎圆桌  成为天文学家,更多与天文学家研究生涯,职业发展,工作生活相关的问题欢迎关注讨论。
看这里!看这里!
——————题主有话说:
首先题主真的很高兴有这么多人回答这个问题,感谢各位的回答。
再来说推荐的书吧…各位答主不能光是通俗易懂的啊…能不能来点晦涩难懂的!不能光是通俗易懂的啊!!!
QAQ你们再这样题主要哭了!!你们再这样题主要哭了!你们再这样题主要哭了!!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20 19: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书单会不定期更新,可以点击文末的追更按钮获取更新通知。我会尽量推荐可以在图书馆借阅的新书,附上一段简短书评,也算是我的个人读后感。如果你恰巧财力雄厚,每本书的京东自营链接(如果有的话)也给大家准备好了~
《星座物语》


关于天文学,你有什么值得一读的书可以推荐?337 / 作者:123458163 / 帖子ID:112312
天上有多少个星座?普通人眼中大概有12个,天文爱好者的眼中会有88个,而如果我们翻阅故纸堆,还会看到历史上有更多的星座。
星座的变迁史其实是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如今世界通用的88星座体系起源于古巴比伦黄道十二星座,公元2世纪时经托勒密整理,正式形成四十八星座体系。四十八星座体系延续了一千余年,至大航海时代到来后,人们看到了比前辈们更广阔的天空,新的星座也随之出现。20世纪20年代,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以托勒密四十八星座体系为基础,将全天划分为88个区域,对应88个星座。
《星座物语》最大亮点之一是在88个现代星座以外收录了22个曾经存在但如今已经弃用的星座。作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的象限仪座流星雨,流星雨辐射点所在的象限仪座便是其中一例。一般的星座科普书甚少着墨介绍这个已经被弃用的星座,而在这本《星座物语》当中,你能了解到象限仪曾经是天文学家手中重要的观测工具之一。本书搭配文字还附带了近400幅精美插图,可谓是图文并茂。
《现代天文学与诺贝尔奖》


关于天文学,你有什么值得一读的书可以推荐?883 / 作者:123458163 / 帖子ID:112312
这本书的标题不免让人回想起近年来诺贝尔奖对于天文学的青睐:从2015年到2020年六年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有四个年度花落天文学,表彰了多位天文学家。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诺贝尔奖并不待见天文学研究,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是不同时代的学者对于物理学的内涵存在不同的理解。在诺贝尔奖最初设立的20世纪初,天文学和物理学的交集有限,既然诺贝尔设立的是物理学奖,而非天文学奖,那么在评奖时就没有必要考虑天文学的研究。随着天文学与物理学的关系愈发紧密,同时天体物理学逐渐成为物理学的重要分支,这时候再将相关研究拒之门外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现代天文学与诺贝尔奖》这本书以获得了诺贝尔奖的天文学研究以及20世纪前70年中可能因为偏见而成为诺奖遗珠的天文学研究为线索,用40余万字的篇幅介绍了20世纪以来天文学所取得的27项重大成就。这27项研究,共同展现了现代天文学多领域高速发展的脉络。本书作者吴鑫基是北京大学天文系退休教授,多年来专注于天文普及创作,出版了多本有口皆碑的作品。如果你想要了解近一百余年现代天文学的进展,这无疑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好书。
《外星人来了?》


关于天文学,你有什么值得一读的书可以推荐?673 / 作者:123458163 / 帖子ID:112312
这是一本寻找外星人的科学指南,作者本·米勒(Ben Miller)曾一只脚踏进了科研的大门,但最后选择成为一名演员,大家比较熟悉的大概是他在《憨豆特工》中饰演中憨豆的助手博夫(Bough)。米勒丰富的喜剧演艺经历也为这本科学指南带来了轻松诙谐的风格,你可以在书中找到许多米勒埋下的「彩蛋」,中译本的内封也继承了米勒在正文中呈现的画风,我感觉如果米勒本人看到这样的内封设计应该会非常喜欢。
回到书本内容上,米勒以科学的眼光回答了「如何寻找外星人」这个长久以来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聊到外星人我们通常会认为这是天文学领域的话题,但本书的内容不止于天文学,米勒还聊到了香农的信息论、商博良如何破解古埃及文字、鸭嘴兽的发现历史、海豚是否有自己的语言——实际上人类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掌握的各种知识同样有机会在寻找外星人时发挥关键作用。
米勒在全书末尾的一段文字可以看作是对本书主旨的一个总结:「作为人类,我们与地球上无数的其他生物共享着文明、农业、语言和文化。如果我们要学习与外星人交流,我们首先要学会与我们自己的星球上的其他陆生与非陆生智慧生命交流。巨大而古老的大脑就在那里,渴望玩耍、交流、和教学。」
PS:如果你想知道本书封面上那些眼花缭乱的图案背后有什么故事,可以看看我写的一篇解读↓
有哪些令人惊艳的书籍封面,装帧,排版设计?《紫金山天文台》


关于天文学,你有什么值得一读的书可以推荐?247 / 作者:123458163 / 帖子ID:112312
今年(2022年)是中国天文学会成立100周年,也是紫金山天文台建台88周年。紫金山天文台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座国立现代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的发展历程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中国天文学现代化道路上的一个缩影。了解紫金山天文台的往事,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天文学百年来的发展。在建立之初以及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座位于南京紫金山第三峰天堡峰之巅的学术机构,承载着中国一批批在天文学领域的先行者们对祖国天文学事业的期许,而紫金山天文台也不负众望,成为了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
本书作者张旸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199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学系,在紫金山天文台从事科研工作多年,这样的工作经历让他能够准确而细致地讲述与紫金山天文台有关的每一个人与每一件事。
《中国古代纪时考》


关于天文学,你有什么值得一读的书可以推荐?175 / 作者:123458163 / 帖子ID:112312
如今我们惯用的计时单位大多有域外渊源,如时-分-秒采用的六十进位制最早可追溯至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而将1天划分为24小时又是古埃及人留下的传统。作为一个源远流长的悠久文明,中华大地同样孕育出了有自身鲜明特色的纪时体系,并且时至今日仍可见使用痕迹,如2022年也称壬寅年,后者就是中国传统的纪年方式。
那么,2022年为什么也叫壬寅年?一个时辰为什么等于两个小时?为什么一刻钟相当于15分钟?这些问题都与中国传统纪时方式有关,其来龙去脉在本书中有详细的讨论。有人说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人的「时间简史」,我认为这是对本书内容的一个精炼总结。本书用四个篇章分别讲述了中国古代的纪时刻/时辰,纪日,纪月,以及纪年的方法与沿革,为读者细致梳理了中国古代的时间计量制度。如果你想了解中国古人如何记录时间,相信这本书可以作为一位合格的领路人,解答你在求知路上心中的诸多疑惑。
《星际信使》


关于天文学,你有什么值得一读的书可以推荐?934 / 作者:123458163 / 帖子ID:112312
这是一本四百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写下的一篇简短的科学发现报告,他在使用自己制作的望远镜观察星空后做出的一系列新发现以及相关讨论——其中伽利略花费近三分之一的篇幅介绍和讨论自己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从1610年1月7日到3月2日,伽利略详实记录下了每一个晴夜中木星以及四颗卫星的排布情况,并且绘制了图示。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伽利略当年对于眼前景象的思考,从最开始认为木星旁边的小星星是恒星,到持续观测多天以后,逐渐意识到这些小星星都在围绕木星运动。伽利略最后总结道:“就像绕着地球的月亮一样,有四颗星星在木星附近徘徊,并且它们都随着木星一起绕着太阳以12年的周期在一个大圆上运行”。
实际上今天介绍的这本《星际信使》,不仅仅包含伽利略的当年的报告,在原著之外还有英文译者范海登撰写的导读与结语,介绍了《星际信使》出版前后的时代背景、历史影响等——这些内容与《星际信使》正文的篇幅相当。如果算上序言,伽利略的原始内容其实只占到整本书不到一半的篇幅。这种做法看似添油加醋,但对于现代读者而言我认为是阅读《星际信使》时必要的佐料,透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伽利略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我们如今称为“科学革命”的时代。
《哥白尼革命》


关于天文学,你有什么值得一读的书可以推荐?609 / 作者:123458163 / 帖子ID:112312
天文学在16~17世纪经历了一场观念上的变革,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从地心说转变为地动说,同时涌现出诸多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名字,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又是其中的关键人物。如果你不满足于「哥白尼撰写了《天球运行论》,由此引起了一场天文学革命,日心说战胜了地心说」这种简略性质的认知,那么这本初版于上世纪50年代的书会是你了解这段科学历史的必读书目。
抛开书中那些可能让人感觉晦涩难懂的技术细节,作者库恩希望带领读者回到哥白尼身处的时代,一起思考哥白尼当时面对的问题,以及分析哥白尼字里行间透露的思想,例如哥白尼决定让地球动起来,并不是他参透了什么真理,而是意识到基于地心说的各种理论体系已经走到了死胡同,他将当时的地心体系比喻为一个「怪物」:「他们这样做就好像一个画家为了作画从不同的模特身上临摹了手、脚、头以及其他部分,每一部分都画得不错,但却不是出自同一个人体,并且由于各部分不协调,结果画出来的只会是个妖怪而不是人……」而哥白尼之所以有如此的感受,又和他所秉持的新柏拉图主义有关。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606699898304143360">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20 19: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三本我看过的书,一本是
@独鱼仅一提到的《千亿个太阳》,另两本本是《天文学词典》和《天文学.物理新视野》。
-----------------------------------《千亿个太阳》-----------------------------
对于求知若渴的、初中学历以上的天文爱好者来说,本书可堪大任。它的作者是原德国马克思普朗克天体物理研究所所长的 鲁道夫.基彭哈恩,翻译是国内的天文前辈沈良照和黄润乾两位先生,后者是原作者在德国的同事,中科院院士(去年已故)。

关于天文学,你有什么值得一读的书可以推荐?197 / 作者:穆一平 / 帖子ID:112312
对于有物理、天文情怀的人,这本书肯定会让你喜欢,因为书中内容提到诸多恒星类天体和天文现象的来龙去脉,并且作者还是以讲故事的口吻统领全书的,比喻句和图画特别多,公式几乎没有——作者本人经常在学校作科普讲座,书里的内容大多是根据他的讲座和科研生活经历整理的

关于天文学,你有什么值得一读的书可以推荐?969 / 作者:穆一平 / 帖子ID:112312

关于天文学,你有什么值得一读的书可以推荐?741 / 作者:穆一平 / 帖子ID:112312

但是,毕竟书里会涉及物理专业知识,这时候你要么跳过,要么去查工具书或上网搜索。

关于天文学,你有什么值得一读的书可以推荐?799 / 作者:穆一平 / 帖子ID:112312
举个例子,这个恒星内部核合成发生元素变化的反应,曾经具有初中化学知识的我一度以为作者写错了。
-----------------------------------《天文学词典》-----------------------------
所以,当你准备较真的时候,如果手边拥有一本精炼、严谨的工具书,将会事半功倍:

关于天文学,你有什么值得一读的书可以推荐?651 / 作者:穆一平 / 帖子ID:112312
看起来很古老(实际也不年轻,1989年版),编委们是一群天文老前辈,但是词典的内容很丰富,并且书中许多历久弥新的天文知识也并不过时。(ps:在南京,彭秋和老先生算是年轻人所熟知的了,最近在做磁单极子解释天文现象的报告)

关于天文学,你有什么值得一读的书可以推荐?154 / 作者:穆一平 / 帖子ID:112312
在没有网络搜索工具的时候,这本书可以帮你快速建立起大概的天文知识框架,并且它相对于教科书和网络百科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精练,全是知识点

关于天文学,你有什么值得一读的书可以推荐?129 / 作者:穆一平 / 帖子ID:112312
-----------------------------《天文学.物理新视野》-------------------------------
以上两本书堪称经典,不过,经典总会缺一些时尚的消息,有鉴于此,下面这本由当代科学家M.L.库特纳创作的《天文学.物理新视野》可以满足我们对“新”知识的需要。库特纳本人是射电天文学家,同时涉足宇宙学。我们知道,最近三十年是射电天文学大行其道的时候,因此我们可通过这本书打开一扇看见宇宙的新窗口。
这本书的主译者是大名鼎鼎的萧耐园老师,肖老师的语言和天文知识功底深厚,至今仍活跃在天文科普领域;另一位译者胡方浩是我们台的师兄,他是在南大读本科时参与了这本书的译制工作,可见其对天文的兴趣之浓厚,目前,他在紫台科普部工作。

关于天文学,你有什么值得一读的书可以推荐?93 / 作者:穆一平 / 帖子ID:112312
看看部分为本书提供图片的单位阵容就可以一窥它内容的新颖和丰富了:

关于天文学,你有什么值得一读的书可以推荐?973 / 作者:穆一平 / 帖子ID:112312

关于天文学,你有什么值得一读的书可以推荐?887 / 作者:穆一平 / 帖子ID:112312
-------------------------观书有感----------------------------
中学时,我读到《千亿个太阳》,虽然后来知道自己当时对书的内容一知半解甚至完全相左,但从此以后,星空就不仅是在眼里的亮点,而更是一浅一深印在脑子里的、五花八样的天体;大学时我又复习了这本书,这时候身边有了《天文学词典》,随后又有了网络,于是自己对错误的理解进行了修正,再畅想星空便多了些“恍然大悟”;研一时面对众多波段的望远镜和天文学常识,我感到有些无所适从,于是导师的要求就只有一个:多看科普!《新视野》就是这样的科普,别看它图片多,看上去好玩,但里面的物理公式也十分详细,甚至有些物理原理也是如题主所提及的“晦涩难懂”,这样的书过一遍下来,大多书数天文学术名词也都能知道个大概。
除了推荐的这三本书,还有很多有趣的、有用的科普书。数千年来,尤其是哥白尼时代以来,有了这些书籍的创作者和传播它们的人,我们的天文兴趣和知识才不断攀升到新的高度,以至于科学研究不断有质的变化。兴趣使然:我和同学们肯定会给自己的下一代讲科学的故事,就像我的老师们对我做的那样,前面提到的萧耐园先生是我们“普通天文学”的任课老师,他曾经在一次课上讲道:“我年轻时在天文台看过哈雷彗星,下次它再来地球的时候,你们还能看见,我就看不见了,哈哈”。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20 19: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
看了很多天文科普书,觉得最有价值的一套就是很多年前湖南出版社的“第一推动丛书”。时间简史当年就是这套书里的一份子,这套书里还有例如彭罗斯,索恩之类的大牛的书,但是在整套书里,我觉得写得最好,最适合天文爱好者入门的,是这一本:

关于天文学,你有什么值得一读的书可以推荐?682 / 作者:华胥 / 帖子ID:112312

关于天文学,你有什么值得一读的书可以推荐?428 / 作者:华胥 / 帖子ID:112312
这本书可谓是用非常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天文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例如聚变,赫罗图,洛希极限等等。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跟风诸如时空结构、黑洞这样的“时髦概念”,而是将主要的焦点集中到更为朴实的恒星演化中来,算是整套丛书里我看了最有收获的一本。
在其他人的回答中我也看到了这本书的名字,虽然它是一本名气不大的人写的名气不大的老书,而且被掩盖在同系列的时间简史的光芒之下,但是明眼人还是能从茫茫书海中找出这本好书的。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20 19: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定会尽力给所有推荐<大众天文学>的人点XX的,有道德的推荐书一定得是自己看完了的书,哪个真的看完了<大众天文学>的,哪个看完了真的觉得好的?。。。经典是经典,但这书在英语世界里早就退出舞台了。。。作为专业书显然不够,作为科普书又过于冗长,知识体系也陈旧。。。。
以下是我能想到的几本,大多是旧书了,不过都不难找。。。旧书左手孔夫子,台版书右手淘宝
宇宙索奇 (豆瓣)
宇宙索奇 (豆瓣)
隆重推荐我的天文入门书,巨厚的一本天文启蒙读物,来自南京大学的老前辈张明昌老师,非常幸运地在大连旅游的时候买到了这本书,开启了我和天文的缘分;我个人觉得,在国内作者原创的天文科普入门书里,这本书前无古人的好;知识体系健全,科学部分严谨,语言通俗,有足够量的八卦,而且所有的八卦都应该是考证过的!
推销银河系的人
Bok的人格魅力和何妙福老师的优秀翻译都是亮点,一个有血有肉的天文学家,优秀的科普作家,一个和自己夫人约定好死后在一起研究过的星云里重逢的浪漫主义者,一个告诉我在清晨走出圆顶,仰望星空就会觉得一切都值得的人
环宇孤心 (豆瓣)
Denis Overby的这本描述近代观测宇宙学发展的纪实文学可说是波澜壮阔,虽然有很多把Alan Sandage塑造成西部英雄的嫌疑,但依然不失为一本了解近代天文学家群像的好书;可以的是,国内引进的翻译懒得令人发指。。。有条件的可以去买台版,翻译好太多了:
宇宙的寂寞心靈 (豆瓣)
黑洞 (豆瓣)
Jean-Pierre Luminet的这本经典科普作品依然是非常值得一读的,而卢炬甫老师的翻译也是品质保证;在黑洞相关题材的科普作品里可能还是Kip Thorne的
黑洞与时间弯曲 (豆瓣) 最为激动人心,但这本小书也很不错
星系世界 (豆瓣)
这本小书可能知道的不多,马駬和陈秉乾两位老师的这本科普小书可以说影响了我很多;第一次读的时候还是小学,记得从第一章介绍银河系在博兹瓦纳人眼里是一头巨兽的脊梁起就被勾住了。。。一直勾到了现在,我还在研究星系
星星男的天文大夢 (豆瓣)
这本可爱的观星科普读物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在一年时间里重新认识星空,也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台版书的书名翻译一贯走卖萌路线,书并不是少儿读物。。。
千亿个太阳 (豆瓣)
又是一本让我印象极其深刻的科普书,记得第一次读是我初中去大庆的火车卧铺上,当时就觉得格外精彩,多年后学习恒星结构演化,用的就是基彭哈恩的经典教科书;把这本小书翻出来再读才突然觉得,把如此复杂的物理图像描述的如此动人的这位德国大爷真的很厉害;同样滴,两位专业学者有水准的翻译保证了品质。
对于像看点儿介乎专业和科普之间作品的童鞋:
天文学 (豆瓣)
<天文学-物理新视野>和那本很有名的John Gribbin的<宇宙大百科>一样都是百科全书风格的高级科普书,内容靠谱,结构不落伍;买一门没事翻翻不错。
星系与星际边缘 (豆瓣)
这书不知道是谁挑中引进的,作者很靠谱,几乎就是本科低年级水平的星系教科书了。。。当然,代价就是读起来略无聊。。

另外,科普读物翻译作品里,看到萧耐园老师名字的一般也都比较靠谱;肖老师年岁大了,讲课可能多少有点儿含糊,但头脑依然清晰,翻译作品更是兢兢业业,今年的几本译作都可以一读:
无限远的边缘 (豆瓣)
作者Melia最近迷信Rh=ct邪教宇宙学已经走入民科大军,但这本书可以看。。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59689/
这本行星与恒星的诞生也是格外精彩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6-2 18: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