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有关宋朝的间谍故事,情节之曲折,精彩程度不逊色于现在的碟战大片。
以下内容全部引自史料、笔记、野史、汇编。部分情节通过文学艺术加工。
故事一
这是一个有关忠贞与背叛的故事
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
金人的铁蹄仍在中原大地上驰骋,长期坚持抗金的大名府、中山府相继沦陷,南宋战略要地濮州失守,南方门户大开。
吴玠、刘锜、韩世忠、岳飞在抗金前线上苦苦支撑。 漫漫征尘路,到底那一条才是胜利之路,南宋还没有找到。
在南宋政权风雨飘摇的时候,金人使人至南宋,邀南宋去“谈谈”。
谈谈,听上去很轻松,但是去金这种虎狼之国谈谈,分分钟谈成虎粮狼食的份。
而赵构,此时也打起小九九。
尽管赵构以唯一皇族身份登基,但根基未稳,也需要做些扯虎皮宣传口的事。而同金人谈判“迎回二帝”就是一个很好的幌子,说穿了吧,就是谈投降的条件。
这种又要成粮食又要背千古黑锅的事,谁敢出头? 偌大朝廷,一众文臣唯唯诺诺,竟无一人愿出使。
这时,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慨然而起,毅然应诏使金。
他就是宇文虚中。
一个不应被我们遗忘的名字。
(截图来自精忠岳飞,帅的爆表)
金乃虎狼之躯,宇文虚中不过一介布衣,为何敢深入虎穴? 他相信,凭借他的才学,还有他的相貌(此处应有鲜花掌声)一定可以从容进退,自保平安。
确实,他的文采盖世,金人称“本朝百余年间以文章见称者,皇统间宇文公、大定间无可蔡公、明昌间则党公。”至于他的相貌,虽正史未写,然而可以数年间在金朝混成国师的,想必也是个相貌堂堂之人。
此时, 金人在战场上打的南宋找不着北,在这兴头上,金人说同你谈谈也就是战略上的需求罢了,何况这个使者还天天嚷嚷什么迎回二圣。
圣什么圣啊,那个一会儿逃窜到海上一会跑路到乡下的赵构都是岛夷索虏,更何况他老爸老哥。
这个使者虽然聒噪,不过呢,看在你写字还不错的份上,咱也不杀你,一边待着吧。
于是,宇文虚中就“赖”在金。
(老子姓赖,北国风光我看遍了也要迎回二圣)
很快,宇文虚中的名字在上京城流传开。
酒坊烟柳处,人人都在谈他所作的诗词歌赋,最红的歌姬,以能演唱他做填的词为荣;那些为政务搞得晕头转向的官吏,向他请教政务之事,他随意指点一二,就能让人茅塞顿开。
不久,一纸翰林学士的任命书摆在他面前,他愉快的接受了。
这时候的他已是名动京师,风头一时无两。
官场上,他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从翰林学士升知制诰,兼太常卿,封河南郡国公,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官也越做越大,最后甚至还被金奉为“国师”。
难道,他出使金国的目的,就是要在金国当官吗?难道他喊的“不迎回二圣绝不离开金国”只是投靠金国的借口?
夫天下有大勇者,智不能测,刚不能制,猝然临之而不惊,国家危急,别亲离子而赴水火,易面事敌而求大同。
宇文虚中就是这样的人。
官做的越大,接触到有价值的情报更多,还能参与朝廷大事的庭议,左右政务军策。
将这些有价值的情报及资料偷偷送回南宋,以期可以王师北定中原,这就是他宇文虚中的真正目的。
白天,他同金朝各阶层的官员谈笑风生,同宗干、宗翰两王子也称兄道弟
(我同王子们那可是谈笑风生)。
晚上,他结交对金朝不满的人,获取各方面情报、网罗人才。
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会温上一壶酒,静静的坐在银杏下,遥望南方的星空,吟诉他的心事:
遥夜沉沉满幕霜,有时归梦到家乡。
传闻已筑西河馆,自许能肥北海羊。
回首两朝俱草莽,驰心万里绝农桑。
人生一死浑闲事,裂眦穿胸不汝忘。
很快,他获悉金国对南宋用兵的情报:金兵在与张浚、岳飞、韩世忠等宋军在两淮地区作战陷入僵局,金国上层经过多次讨论,最终确定从陕西奇袭南宋的后方大本营四川,然后顺江而下,一举击破南宋的江淮防线。
情况紧急,他偷偷派遣使者潜回南宋,将这一份极具价值的情报带给南宋朝廷。
对于这份情报,赵构表示怀疑。
但是,在前线作战的将领们并不怀疑,提请赵构加强蜀地防御。 果然,一年后,金国大军突袭四川,被早有准备的吴玠打的满地找牙。
宇文虚中源源不断的情报流入南宋,金国的前线开始亚历山大,宋金战争的局势在不断向有利于南宋的方向发展。
金人感觉很不爽。
尤其是宗弼,他的另外一个名字就是我们熟悉的金兀术。他用怀疑的眼光,从暗处审视这个口若悬河的宇文虚中。
(宗弼:别以为我不知道)
(我知道你一定是间谍)
在南宋,同样有一个人很不爽。
他就是秦桧。
作为一个历史上最臭名卓著的汉奸,怎么能辜负他这千古骂名? 不久,宗弼从秦桧那得到了消息,宇文虚中很有可能是南宋的间谍。
老辣的宗弼并没有急着动手,而是走出了出其不意的一招:向南宋索要在宇文虚中等人家属,美其名曰让其一家团聚。
宇文虚中得到这个消息,连忙通过南宋使臣王伦向赵构说:金国人要我的家属意图很明显,皇上您就找个借口,例如说我家人在当年乱军之中被杀光就是了。
然而,有秦桧在,又如何能当宇文虚中的愿望得以实现呢? 史载秦桧亲自监督,尽发官吏去闽中,将宇文一家上下百余口全部翻出来,一股脑送去了金国。
(宇文虚中与家人团聚,为大宋劳心尽力,但是却被老板直接卖了)
宗弼很高兴,你的亲人都被我控制了,我看你能怎么样,等我慢慢找出你是间谍的证据,然后,嘿嘿嘿嘿。
他就这样被他所付出一切的政权给赤裸裸的出卖了,我们无法探究宇文虚中当时的心中是怎么想的,但他会用行动告诉我们他的所思所为。
士兵可以负我,大将军可以负我,大臣可以负我,但是我宇文虚中,绝不负大宋!
他与东北之故国义士密谋,打算趁金熙宗去祭天时劫持金熙宗以交换“二圣”南归。可惜,秦桧把消息告诉了宗弼,宗弼马上调遣军队抓捕宇文虚中。
见事情败露的宇文虚中做最后一搏,“急发兵直至北主帐下”,令“北主几不能脱”。
壮哉宇文虚中!谁道书生百无一用?
公元1146年,绍兴十六年,宇文虚中与他的家人们同日受焚死,天为之昼晦。
南宋临安,得知消息的赵构叹了一口气,什么都没说。
秦桧则得意洋洋, 大权在手,天下我有。
我百年后,封我为文忠好还是文定好?
三十年后,宋孝宗布追赠宇文虚中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肃愍,并赐庙号仁勇,开禧元年,追赐太子太保,赐姓赵。
同一年,秦桧谥号改为“缪丑”。
烈火中永生
黑暗里,你坚定地守望心中的太阳;
长夜里,你默默地催生黎明的曙光;
虎穴中,你忍辱负重,周旋待机;
搏杀中,你悄然而起,毙敌无形;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
你们,在烈火中永生。
这段话,嵌在北京西山森林公园的无名英雄广场纪念碑上,纪念的是在隐秘战线上牺牲的英雄。
这段话同样也可以放在七百多年前为国家大义而牺牲的宇文虚中身上。
呜呼!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来兮精魄,安兮英灵;
长河为咽,青山为证;
岂曰无声?河山即名!
漫长的分割线
——————————————————————————————————————
故事二
我们的第二个故事,也是发生在北宋末南宋初。
这是一个有关理想、反叛与救赎的故事。
施宜生,福建邵武人字明望,原名逵,字必达,政和四年(1114年)的进士,宣和末年被朝廷授为颍州教授。
在他刚刚进士及第时,他抱着满腔豪情,希望能在官场中施展平生所学,一展抱负。一首《题壁》可以看出他当时的踌躇满志:
君子道穷志不穷,人生自古有飘蓬。
文章笔下千堆锦,志气胸中万丈虹。
大抵养龙须是海,算来栖凤莫非桐。
山东宰相山西将,真把前功论后功。
然而理想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在北宋那灿若星河数之不尽的文曲泰斗中,施宜生完全是一个边缘默默无闻角色,况且,宣和年的北宋,已是江河日下。在颍州教授的这个位置上,他一干就是十数年而不得升迁,娶妻、生子、养家糊口、日复一日重复琐碎的政务组成了他完整的生活。
也许,在没有碰到那个不可言状的道士前,他这一辈子就与亿万普通的人一样平庸而过,不会在历史上留下任何痕迹。
那一日,在了结完无趣的政务,施宜生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一位自称来自某坐以动物命名的山里的道士。
道士围着他转了几圈,还粗鲁的摸了摸他的衣服及袖子,然后大声的下了结论:
“阁下并非凡人,有朝一日必是出入将相大权在握之人。(后处应有但是)
但是。
阁下的汗毛与别人不同,逆着生长的。这个面向,就如同魏延后脑生有反骨一样!”
说完这一通莫名其妙的话,道士就迅速的遁了,留下在风中凌乱的施宜生,还有周围议论纷纷的路人甲乙丙丁各色人等。
很快,天生有反汗毛的施宜生就被大宋政府扫地出门,在信奉相术堪舆的那个年代,被道士相士们认定你是怎么样的人,人们就会认定你是这样的人。
道士你太厉害了,一句话就决定了人的未来。
断了生计的施宜生很快就窘困不堪,连老婆孩子都养不了。对大宋政府的不满很快变成了愤怒,愤怒需要一个适当的时机爆发。而这个时候,有个叫范汝的人拒绝朝廷收税的队伍,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税活动,俗称造反。不知是施宜生主动去参加范汝的队伍还是他被裹挟进去,总之,施宜生成了造反队伍的一分子。
造反没有水浒里头那么浪漫,很快这支队伍就被北宋当地公安机关联同武警部队联合剿灭,而施宜生侥幸逃脱,为逃避通缉,他跑路去了邻州一家吴姓地主家里当仆人。
仆人的生活哪里有唐伯虎点秋香里的9527号仆人那么喜感,施宜生在吴姓地主家一干就干了三年,当年妙笔生花的手,磨出了老茧。口若悬河的才华,成了终日的唯唯诺诺。
这样子的日子,直到又是一年的社日。这年难得的丰年,地主老爷一开心,就赐酒肉给各家仆人。
樽中物与舌尖肉酒下肚,微酣的感觉上头了,施宜生久违的诗兴上头,吟出了这样的诗句:
割少诙谐语,分均宰制功。
灵只依古树,醉叟泥村童。
万里开耕稼,三时顺雨风。
行春从此乐,著意酒杯中。
身边的泥腿子哪里听的出这是啥,但是,恰好经过此处的地主老爷吴翁听到了。
这个姓施的泥腿子必不是凡人。
吴翁把左右人支开,把施宜生叫到自己房间,开门见山的问他:
“我刚才听到你吟的诗,你肯定不是普通人,你到底是谁,能否见告?”
施宜生想糊弄过去:“我服佣事惟谨,主人乃亦置疑邪?”
吴翁怎么说也是见过世面的,这话如何能糊弄过去,他诚恳的对施宜生说:
“现在天下大乱,有志气者各奔明主,我看你虽然此时落拓,但兄台你骨骼惊奇,双目锐智,日后必然能成就 一番事业,这里只有我们俩,你告诉你的遭遇,看老朽能否指点一二。”
话说到这份上,施宜生干脆把自己的遭遇同心中的不平之气统统向吴翁一一道来。直到东方欲晓,总算是畅快淋漓的倾诉一空。
吴翁听了,原来眼前这位仆人就是被通缉长有倒毛的施宜生,不由呵呵一笑:
“我就说,你平常干活的动作,看上去同普通人差不多,但是总是有一点点细微的差别,原来是你啊,看来我们真是有缘分。你先别问我何为缘分,我给你准备衣服同钱财,你且去离城五十里的龟山,山上有个和尚,同我有旧交,见到你就知道了。”
于是,施宜生拜别了吴翁,趁着天色未明急急赶路到龟山。在山上,他见到那位僧人,霎时心头涌现四个字:
你 玩 我 啊
那位僧人,就是三年前在颍州城大大声宣布他同魏延一样天生就是造反派的那个不可言状的道士!!!
僧人看到施宜生,合掌大笑:
“哈哈,我们果然是有缘人。这位居士,你先别发火,也别问我是道士还是僧人,这并不重要。现在,大宋只剩下半壁河山了,刘齐控制了河北河南,金人的先锋已经饮马淮河逼近扬州。你回答我两个问题。第一,如果有一条让你富贵发财的路,但是要你离开国家,你愿意吗?第二,如果你在异国他乡大富大贵,对于现在只剩下半壁河山的大宋,你是否能忘记?”
施宜生沉吟半晌,对僧人(道士)说了一番话。
没人知道这番话的内容,我们所知道的,过了几个月,僧人(道士)宋施宜生渡过淮河,直奔伪刘的都城大名府。
很快,他就因为才华在伪刘出名,出任了伪齐的翰林。在伪齐撤销后,他进入了金朝的都城会宁府,参加金朝为招揽汉人而组织的归义试。凭借出众的才华,在考试中施宜生接连高中,从太常博士,迁殿中侍御史,转尚书吏部员外郎,为本部郎中。寻改礼部,出为隰州刺史。升迁的速度如同火箭一般。
有人传说,他为了投奔金国取得富贵,在路上杀死几个人获得他们的通关符文才得以进入金国。
还有人传说,他在金国开始是失魂落魄,但是碰到了一位名叫完颜标艳的金国贵族女儿,自小在北国风光中长大的大漠女子一下子喜欢上来自南国温文尔雅的施宜生。凭借高攀上贵族的女儿,施宜生的仕途风光无限。
无论怎么说,此刻的施宜生可以应验了大富大贵的预言,锦衣玉食,繁华无算。
然而,他心中并不快乐。在游历各地时,他看见金人的残暴,铁骑下无数的亡魂呻吟让他食不甘味。在逃亡者的嘴里,他听到了南宋赵构的懦弱,风波亭的大雪。
这一切既遥远又熟悉,一次次的让他内心煎熬。
但是这一切,施宜生并不能与任何人分享。身在龙潭虎穴,只要稍微有一点对南宋的同情态度,且不说眼前富贵皆化烟云,身家性命更是难保。
只有在每年的十二月,那个另所有大宋子民不堪回首的靖康耻的月份里,施宜生会挑出一天,走进只有自己才能打开的一间房子,从上了锁的柜子里拿出一把二胡,离开了都城,到了郊区树林里。在一片林间空地上,他喝了上一瓶杜康酒,点燃了一小堆篝火,用二胡咿呀的拉起来,自弹自唱“满江红”。夜深以后他回到了官邸,把和二胡锁进柜子,然后上床睡觉了。
不知过了几个这样伤感的纪念日,有一年十二月的一天,当他做完重复的事,回到家。第二天,他打开柜子时,发现二胡见了,只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施宜生,你得有点良心,患思乡病的不只你一个人。明天,我们聊聊吧——宇文虚中
于是,在会宁府城外漫天大雪中,两位沦落人一同浅吟低唱,把酒言悲。
也许,这只是传说中的故事罢了。
我们只知道,不久,宇文虚中被怀疑是南宋间谍,宇文虚中孤注一掷的反击被金兀术无情的碾压,宇文虚中潜伏那么久最终换来的是举家上百口的姓名。为了恐吓朝中同情南宋的文人,金兀术以残忍的火烧之刑处死宇文虚中全家人。
我们不知道宇文虚中的结局给施宜生造成怎么样的影响,是令他害怕,还是让他涌起报国之心。
总之,在那段阴暗的日子里,他写了不少的文章,既有贬损南宋的,也有为金朝歌功颂德的。于是,在南宋人眼里,施宜生成了一个成分十足的卖国贼,臭汉奸。
历史还在进行ing,
金熙宗被完颜亮杀死。而完颜亮,同金兀术一样,也是个深沉有大略的男子,他的梦想,就是立马吴山第一峰。
此时的宋朝,武无领兵之将,文无安邦之人。
踌躇满志的完颜亮,为了刺探南宋的军情,打算借着贺正旦使出访南宋的机会,让金国使臣收集南宋的军事经济情况,为日后兴兵南下做好充分的情报工作。
到底派遣谁去呢,完颜亮打起了小九九:
“嗯,施宜生这个被南宋骂成翔的酸文人,可以作为正使,让他去可以侮辱一下南方那帮臭文人。至于副使,必须找一个靠得住的自己人,就让耶律翼去吧,让他趁着此次出行与潜伏在南宋的间谍见面,收集点情报 ,再带上点画工,把一路行的山河关隘好生记录下来,最后顺便监督着施宜生,南方的人永远都是那么不可信。”
于是,完颜亮指派已成为礼部尚书的施宜生为正使、耶律翼为副使出访南宋。
于是,无可奈何的施宜生只能打点行李,带着贺正旦使团,回到了二十一年未曾一见的故国。
想当初,施宜生从江南出来,到北宋的都城东京考取进士,然后又回到福建,再去颍州做官,而后一路北上。如今,一路南下,看着山河依旧,百姓生活秩序井然,心情不知是喜是悲。让他大为惊奇的是,赵构居然同覆亡的北宋徽宗、钦宗一样,依旧幻想着与大金的“和平共处”,他们所过之处,军队废弛,边防空虚,一点备战的迹象都没有。
山雨欲来,然而临安城内依然是暖风熏得游人醉,一片歌舞升平。
借着宴会的机会,施宜生对南宋的大臣观察许久,最终的结果令他大失所望,这是一个把彻底生活在幻想中的国家,不思进取,只求苟活是他们的特点。金国已经在北方摩拳擦掌,各种战备。使团中耶律翼到处排除探子收集情报,然而偌大南宋政府,居然恍若未闻。
施宜生心里那故国情怀被激起,故国三千里江山,不止一次在他的梦里出现。而今,那一幕幕美好的锦绣画册,将又一次像靖康年一样被野蛮的铁蹄碾碎。
不行,一定想办法警告宋人,让他们做好准备,不能再向以前那样。
但是,说起容易做起难,耶律翼如影随形一般盯着施宜生。那双警惕蔑视的眼神,让施宜生无计可施,他只能耐心的等待机会。
一天,宋政府组织金国使团参加临安一日游活动。而陪同当导游地陪的,是施宜生的老同学兼同乡——礼部尚书张焘。
二十一年了,故人相见,不胜唏嘘,施宜生对张焘说到:
“记得崇化堂前步月时否?”
张焘很迅速的回答:
“翰林想未忘情本朝耶?”
嗯啊,有戏!这次机会得要抓住。
在天竺寺,导游张焘热心的向游客们介绍古刹历史,领各位贵客到禅房,重点推荐各位观赏茶道,品尝临安特产龙井茶。具有专业导游水平的张焘介绍龙井茶的采摘、炒制、冲泡、用水,如何辨色绿、闻香郁、品味醇……耶律翼听得眉头大皱:南蛮子就是啰嗦,烦!
于是耶律翼离开禅房以求耳根清净。
机会来了!
施宜生故意望着北方,打断向导兼推销员张焘的喋喋不休,对张焘说:
“今天的北风特么刮得可真厉害!(今日北风紧。)”
张焘傻傻的看着施宜生:
“什么情况,我这泡茶同天气有啥关系?”
看到张焘一脸懵逼的样子,施宜生急忙又取了案上的笔,敲着桌沿说:
“笔来,笔来!”(必来,必来!)
张焘恍然大悟。
施宜生深深的松了一口气,该做的,他已经做了。此行他最大的目的已经达到,可以回去了。
当施宜生起身时,他脸色大变,耶律翼锐利凶狠的目光,似要把他穿透。
翌年正月,1160年,施宜生回金,耶律翼向完颜亮告发施宜生泄机密,四月初六,完颜亮在宫里支起大锅,将施宜生放入锅内以开水煮沸烹杀。
传说,施宜生被烹杀时,屎尿齐流,嚎啕痛哭哀求完颜亮放过他。
传说,施宜生并没有死,胸襟开阔的完颜亮叫人把他拖下去重打100大板以示惩戒。
传说,那一位亦僧亦道不可言状的怪人在会宁府出现,他身怀绝技,出入两境如跳河,轻财结客,把施宜生救出后再也见不到他们俩。
这一切还是传说。
1161年,完颜亮提点大军,兵分四路而下。
虞允文以不足两万之众,击败完颜亮号称十五万大军。
是役,称采石大捷。
虞允文传有云:金使施宜生颇泄敌情,张焘密奏之……允文上疏言:“金必败盟,兵出有五道,愿诏大臣豫思备御。”
不管施宜生生死如何,在那个时候,施宜生的心里,想起的是当年对不可言状的僧人OR道士的回答:
矢志不做亡宋之贼也
正所谓:
感事伤怀谁得知,故园閒日自晖晖。
江南地暖先花发,塞北天寒迟雁归。
梦里江河依旧是,眼前阡陌似疑非。
无愁只有双蝴蝶,解趁残红作阵飞。
故事二文字根据《桯史》、《宋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四库全书总目》、《朱子语类》、《夷坚志》等整理,有部分情节为虚构加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