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23-1-23 08:29:18 
| 毕竟你现在还是大一,最好的建议仍然是要么选择辅修双学位,要么就直接考虑转专业。 以上,对于你来说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无法转专业,也不能辅修双学位,那么,以下的答案可供参考:
 1、找到一份你意愿考取学校的历史学本科生培养方案和相应的课程表(可能不容易找,但是尽量多渠道找一下,应该可以找到);
 2、剔除掉目标院校本科公共基础课,然后找到专业课部分,看看他们到底日常会学习什么,找相应的书籍来阅读;
 3、提升史学素养,对于你来说,基础知识应该不需要担心,但是史学素养这个能早培养就更好。
 下面展开论述:
 (1)史学方法和理论
 可以参考以下几本书,或者你能找到其他的也OK。
 注意,尽量读纸质书,电子版虽然方便,但是容易出现缺漏等问题。
 学习了方法,也要学会使用相关的工具书。
 比如《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历代职官词典》、《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等。
 
 
   
 
   (2)历史原始材料
 傅斯年先生说:“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
 历史学,其实就是以研究史料为主的科学。
 不过随着二重证据法的应用,考古、外来等都可以借鉴。
 但是,最主要的,其实还是历史原始资料。
 不过,在阅读这些历史资料的时候,要注意辨别真伪。
 当然,英语好、日语好的,去看看外国人的汉学研究也是可以的。
 毕竟,你以后做学术研究总不能“闭关锁国”吧。
 (3)古代汉语
 毕竟是研究历史的,繁体字最好是会认、会写、会句读、懂意思。
 所以,你的古代汉语水平需要进一步的提升才是。
 (4)名家著述
 确定你要研究的领域,找到相应的历史名家、大家的著作,多多拜读。
 很多时候,基础知识其实大差不差,但是,大家的研究方法、研究范式,就值得你去借鉴和参考。
 (5)学术前沿
 怎么找学术前沿的知识呢?
 这个,有专门的人写这些东西。
 比如,《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隋唐五代史研究》(刘后滨)就介绍了隋唐五代研究的学术脉络、热点问题以及各家的说法等。
 你通过阅读这样的综述性文章,就可以比较清楚相关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
 当然,也可以适当的读一些论文合集之类的。
 (6)合理利用电子资源
 很多资料,找纸质书确实很麻烦。
 所以,能利用电子版也未尝不是个好方法。
 有时候,应一下急,还是没问题的。
 所以,类似于zlibrary这种就要好好使用。
 此外,平时读书,利用闲暇时间,手机就是个好工具。
 你可以下载国家图书馆APP,里面能搜索到不少免费的出版书籍,很不错。
 另外,古诗文网也是勉强可用的APP,里面能查到不少典籍的简体字版。
 但是吧,有缺漏,很多文字翻译过来有问题,你要仔细辨别才行。
 4、定好研究方向,喜欢什么,尽量研究什么,方向很重要。否则,很容易走不远。
 5、至于考研,统考是大势所趋,即使仍然有很多院校自命题,但是统考仍然是未来。所以,中外通史、史学史,都要好好学才是。你单纯当故事读是没用的,梳理脉络,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训练自己答题拿高分才重要,而不是说你跟看小说一样去看。考研,尤其是初试,还是要看成绩高不高的。复试的话,你把上述搞定,问题应该不大。
 暂时来说我能想到的先就这么多,祝福你永远保持赤子之心,永远热爱历史!
 PS:小破站是个宝库,里面有很多学校的历史学本科课程可以学的哦。同样,中国大学慕课等也要充分利用才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