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发新帖
97_avatar_middle

收听

听众

主题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1-4 18:00:06 | 查看: 43| 回复: 0
62年政府修缮乐山大佛,在心脏处发现一个洞,揭开1200年前的传说
乐山大佛是我国最大的一座摩崖石刻,曾打破过吉尼斯世界纪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悠长历史。
相传乐山大佛地处的三江汇流处,水势汹涌湍急,经过的船只经常船毁人亡。
来此修行的海通和尚看在眼里,决定在凌云山岩上凿刻弥勒佛的佛像,借助菩萨的法力降妖除魔。
这是个巨大的工程,从唐代开始历经三代终于建成。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533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然而在公元803年竣工完成后,乐山大佛在民间变得极其的神秘。民间流传乐山大佛佛陀里有一个神秘的宝洞,藏着无数的宝藏,引得众人争相探索,但都未果。
直到1962年,政府修缮乐山大佛,这才揭开了1200年前的传说……
乐山大佛为降伏水怪而建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地理位置处在大渡河、岷江、青衣江三江汇流处。三江交汇导致此处水势湍急、波涛汹涌。
这条水道也有史以来成为船运事故的重灾地,尤其是其中的大渡河,与横跨的凌云山崖相冲击,形成了“突怒哮吼,雷霆百里,舟随波去,人亦不存”的激烈水势。
夏天汛期之时,此地水势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剧烈起伏的波涛也让附近的百姓感到恐慌,他们经常目睹从此地经过的船只淹没于汹涌的水流,而船只上的人更是被无情地吞没于河底。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697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当时有一位周游天下的老和尚,途经凌云山时发觉此地是个修行的好地方。
老和尚名叫海通,本名清莲,是贵州人,12岁便出家,师从高僧慧净。
几十年间,老和尚海通游历了许多地方,但当他第一次亲历凌云山时便深感此地环境清幽适合修行,最终选择了在凌云山上搭建一间陋室长久居住。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83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海通望着山脚下滚滚的激流还有那瞬时消失的船只,心中难以忍受。
他心想:这一定是河底有水怪在作妖,而要想彻底镇住无恶不作的妖精,必须借助菩萨神通广大的法力。
信仰佛教的海通迫切的想减少悲剧的发生,他想引渡所有人,使他们脱离苦海,登上彼岸。于是他决心在凌云山岩上凿刻“弥勒佛”的佛像。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27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佛教的道义认为弥勒出世便会“国泰民安”,同时信佛者有一种信念即弥勒佛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神佛,这也与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的要求是相同的。
老和尚海通选择弥勒佛的目的也意在仰仗佛祖没有边界的巨大法力,“易暴浪为安流”。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136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海通随即开始操持起修建乐山大佛的前期工作。他耐心细致地考察了凌云山的构造,选择了一面较为完整且光滑的巨大石壁作为乐山大佛的开凿地。
然而开凿出海通所构想的乐山大佛高耸威严的形象需要无数的物资与钱财。
为了筹集资金与招募劳动力,他每天起早天黑的外出化缘,不辞艰辛。他等待着万事俱备的那天,开启这浩浩荡荡的大工程。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15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历时三代九十载得以完工唐玄宗开元初年即公元713年,海通和尚历经千辛万苦筹备好了巨资。
在海通的动员下,许多凌云山周边的百姓以及专业的工匠们纷纷踊跃前来加入修建乐山大佛这个艰巨浩大的工程。
那天起,众人便安札在凌云山上,数千人开始一锤一锤地敲击凌云山石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一项极其艰苦的工作,工匠们在施工时都要冒着生命危险。
经过了数个寒冬酷暑,乐山大佛终于修建到了肩部的位置。
然而大佛只露出了冰山一角,海通和尚却因为连续十八年的辛勤忙碌积劳成疾,最终不幸逝世。领头人海通和尚的圆寂,让这项大工程戛然而止。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887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后来海通的徒弟们自告奋勇的肩负起师傅未完成的大业,继续领着群众修造大佛,这才结束了凌云山长久的宁静。
渐渐地,先前积攒的资金挥去一空。尽管徒弟们也在四处筹集资金,但在巨大的开销面前根本不足以应对,只能被迫中断了这项庞大的工程。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480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又过了数年,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迁职到了凌云山。得知消息后的他,将自己的俸金悉数捐赠给了乐山大佛的修建工程。
有了资金后,海通的徒弟便再一次带领着工匠们,重启了乐山大佛的工程。
但无奈的是,此项工程过于繁琐和庞大,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与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的需求,使得仅仅凭借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的俸金也难以维持下去。
不过此时的乐山大佛总算修建到了膝盖的位置。
意料之外的是,朝廷在得知乐山大佛修建停滞的消息后,表示愿意给予适当的援助,并迅速将朝廷的一部分税款赐给了乐山大佛工程,帮助他们完成后续的修建工作。
那时的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也愿意捐赠自己的半生积蓄,并向朝廷主动请缨主持乐山大佛工程。获得朝廷的支持后,乐山大佛的建造在往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67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又过了慢慢四十载,到了唐德宗时期,这尊大佛在公元803年终得以圆满竣工。至此乐山大佛的修建足足横跨了玄宗、代宗、德宗三代,耗费九十载的岁月。
众人探宝留下神秘传说乐山大佛足踏岷江,双手抚膝,正襟危坐,佛头与高山齐平,神姿严肃而恭敬,体态匀称,堪称鬼斧神工的“天工神作”。
说来神奇的是,在乐山大佛竣工后,三江汇聚处的激流不再凶猛猖獗,而悲惨的事故也渐渐地少去了。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191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更让人诧异的是,乐山大佛在竣工后的数十年,每逢暴雨等大灾大难时都会留下“眼泪”。
一些人说,灾难即将来到的时候,乐山大佛会闭上眼睛;另一些人说,灾难即将来到的时候,它会“默默”地流下眼泪。渐渐地,这一带有神秘色彩的事件被传播得越来越不可思议。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379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这些无法解释的怪异现象让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乐山大佛之所以大显神通是因为大佛雕像里蕴藏着无尽的宝藏。
信奉者认为这些暗藏的奇珍异宝让乐山大佛展现出无比与众不同的一面。因为短短十二字的信条深深地刻在了他们心中:佛中有佛,佛在心中,佛心藏宝。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746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于是从公元803年乐山大佛竣工到往后的1000多年里,关于乐山大佛藏有宝藏的传说从未间断。数千年间,无数人冒着生命危险试图攀登硕大的佛陀,寻找那些所谓的神秘的宝藏。
但无一例外地是,所有冒险者连宝洞都未寻得。有的被耸立的大佛吓住了脚,有的探索了冰山一角就放弃,还有的因此丧失了性命。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935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乐山大佛经过无数个风霜雪雨,一点点的被侵蚀,难以维持大佛的尊贵形象。
期间各朝各代都有派专业的石匠队伍对乐山大佛进行维修跟保养,也从未有人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过什么隐藏的神秘空间。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436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一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一切准备就绪后,修缮乐山大佛的工作在专业文物保护团队的带领下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辅助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739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一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工作人员准备修复乐山大佛前胸的部位,通过专用设备对大佛进行细致的透视。突然在场的工作人员惊呼,他们看到了大佛胸口前隐隐的缝隙。
经过进一步勘察,在大佛心脏位置处发现了一个封闭的洞口。这是一个高三点三米,深两米,宽一米的长方形洞穴,上面有显而易见的已被开凿的痕迹,但是被一扇隐蔽的暗门锁住了。
这一重大发现似乎印证了流传千年的“藏宝洞”传说。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986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可奇怪的是这类“藏洞”几乎都开凿在佛像体背部的隐蔽处,而乐山大佛的洞穴开凿在心脏的部位。
按理说在佛像身上凿洞多见于泥塑、铜铸的作品中,且“藏洞”内所装东西一般是粮食、“五谷”及“五金”。乐山大佛“藏洞”的位置是有悖于常理的,也是前所未有的情况。
还有这个令人费解的“藏洞”究竟藏着什么东西呢?
工作人员向文物保护局进行汇报请示后,局里立即派来了数十位专业的研究人员。在对洞口的杂草等障碍物进行清理后,众人全副武装,准备进入暗室一探究竟。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4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工作人员在万众期待下打开了“暗室”的封门石,但洞内的场景让所有人既惊讶又带着失望。
布满岁月痕迹的幽暗洞穴里,没有所谓的金银财宝,只有一些破旧的散乱在地上的“废铁和铅皮”
分析现场的残留物后,有专家猜测暗室里零零散散的物品,可能不是原来就堆放在此,而是期间被盗后的人为遗留物。从残留物的成新度来说相隔时间不会太远,应该在清末民初。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687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还有专家提出了别样的猜想,暗室里的“废铁”应是“鎏金铜壶”,“铅皮”似乎是破损的“铅皮经卷”,很可能是当时开凿时群众遗留下来的废弃物或者说是修缮大佛时没有用完的佛财,被领头人移送到了此暗室中。
正所谓“佛财归属于佛本身”,这是一笔留给后代人“以备不时之需”的资金,也是留待日后再行修缮乐山大佛工程时的储备钱财。
如果这一分析具有可信度,则说明暗室里的东西应是原封不动的物品,其年代也应和暗室大门的石碑年份一样,是宋代遗留物。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897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而那块被充当暗室大门的布满青苔的石碑,则是来自宋代的“天宁阁纪事残碑”。这块被挪来嵌在暗室洞口的“天宁阁纪事残碑”倒是比暗室里的所有物品都更有价值。
经科研人员研究碑文上的字迹得知,乐山大佛原先是由一座十三层的阁楼包围着的。
因为在正式竣工以后,为了避免乐山大佛常年风吹日晒,朝廷派人在大佛外围罩了木质木阁楼作为遮护。
根据清朝《凌云诗钞》的文献记载,“明朝末年的时候,袁韬、武大定两位将领发起战乱,许多寺庙被大火化为灰烬,包括乐山大佛外围的木质阁楼,也被毁于纷乱的战火”。
我们可以得知这座用于保护乐山大佛的楠木大橡阁楼不幸地在战争中被毁灭于战火。
此外“天宁阁纪事残碑”还记载了在宋代时期,朝廷又命人重建了这座大佛阁,名为“天宁阁”,然而岁月流转,这座“天宁阁”也不知道因为何种原因也不复存在了。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716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解开了关于宝藏的传说,那么每当大灾大难时乐山大佛会“流泪”又是怎么回事呢?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419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原来除了心脏位置有个隐蔽的洞穴,在乐山大佛的耳朵后部也有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通道。
这是一条长为九点一五米、宽为一点二六米、高度为三点三八米互相连通的洞穴。
此处的洞穴无论从形状上还是位置上都显而易见,通道口也未看出有被封堵的痕迹,所以它应该本来就不是为了“藏宝”而建造的。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425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经过专家的勘探,此洞穴是一条排水渠。
乐山一年四季雨水充沛,大佛更处在三江交汇处,红色砂岩的质地相对疏松,山体必然容易常年潮湿。
因此当时乐山大佛的设计者为了防止大佛被雨水猛烈地冲刷,在大佛的内部设计了一套非常隐秘但完善的排水结构。
此外大佛的头部还细致地附有巧妙的隔湿和通风系统,可以看出来是特意依照地形山势建造,虽然各个组成部分没有互相的凿通,排水机制却非常合理科学。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533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那么为什么会在出现暴雨、洪水等大灾难时,乐山大佛眼部才会出现目击者所说的“泪水”呢?
专家解释说,随着工业化突飞猛进的发展,密集的生产需要燃烧了大量的煤和石油,产生的污染物会使空气中聚集的酸性物质沉降。而乐山地处盆地空气湿度大,更容易让这些带有腐蚀性的物质沉降,会对佛像造成影响。
即通俗地来说是因为酸雨常年对雕像的腐蚀作用,使得眼部出现了肉眼还不可见的隐匿的裂缝。这导致了即使再巧妙隐蔽的排水系统也不能抵抗住严重的自然灾害。
每当有大风浪时,大佛所在的山体内便会渗入雨水,而排不出的雨水会从眼睛的缝隙部位涌出,造成了在远处看会误以为大佛流下了“眼泪”。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545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专家还发现设计者除了利用大佛发髻、衣饰褶皱等,还巧妙设置了数个小型排水沟槽将雨水引出大佛,还在佛身背后的头、肩、胸部位设置了三层拦截渗水的排水廊道。
同时大佛螺髻中有两条细排水沟,沿着前部的螺髻顺势引流至耳后。大佛发髻条纹之间的积水则被汇聚在最下方的螺髻排水沟中,防止头部积水四散地流向大佛面部。
流水被引入耳部后,又由两侧的凹槽沟渠及时引出至江河湖泊中。
专家还发现就连弥勒佛身着的黄袈裟的纹路也有异曲同工的精妙功能,佛像胸前靠右的位置有分流表水的支渠,其作用是阻止流水直接沿着佛身肆意流淌。
排水沟设立的方向和衣纹褶皱基本一致,也是为了防止腐蚀性风化作用。这些聪慧的设计,让大佛屹立千年而不倒,是项惠泽后世的水利工程。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931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时至今日,我们仍会惊叹于古人的智慧。乐山大佛的背后不仅是重复的千锤百凿,更是系统化的灵巧设计。
关于传说的种种神秘故事,我们已解开部分的真面目,往后也无需再去深究。乐山大佛的建造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所有的奠基者都值得我们去尊敬!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461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结语:历经1200多年风霜雪雨而不倒的乐山大佛,成为我国的雕刻文化瑰宝。关于以往的种种传说也只能被岁月掩盖。
如今,乐山大佛已经是我国的5A级风景名胜景区,是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若你有幸到此,抬头观瞻,或依稀可见当年唐宋的盛世华章。
到此,抬头观瞻,或依稀可见当年唐宋的盛世华章。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511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这是诗仙李白对乐山大佛的精到描述。
乐山大佛高度足足有71米,与它所倚靠的凌云山栖鸾峰几乎齐平,是我国最大的崖壁雕像。
这么大的一座佛像,当初发起建造它的人却只是居住在凌云山上茅草屋中的一名普通和尚。
和尚去世时,佛像只建了一小部分,而后当地万千百姓、众多官员甚至朝廷,都纷纷继承了他的遗志,继续出钱出力进行建造,最终历时90年终于完工。
而自此之后,这座佛像在当地也渐渐有了一些神秘的色彩,有的百姓亲眼见到,在灾难到来之前,佛像的眼角流下眼泪,似乎是在对百姓预警。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870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与此同时百姓们还传言,佛像之所以能够有如此“法力”,完全是因为其身上藏有神秘的宝物,这一说法在千年以来引得不知多少人前去寻宝,却都无功而返、
直到1962年政府修缮乐山大佛时,工人在佛像的心脏处发现了一个奇特的洞,终于揭开了流传1200年的传说……
一名和尚为什么要建造那么大的佛像?为何他死后那么多人甘愿继承他的遗志?
流传了1200年的“佛像流泪”和“佛身藏宝”传说,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事实真相?
乐山大佛如何镇住了吞人的江水唐朝年间,佛教高僧慧净的徒弟海通和尚,于二十四岁离开师父独自游览名山大川。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899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海通和尚雕像
海通走到四川嘉州凌云山(在今乐山大佛景区内),见此地山林郁郁葱葱,且山势险要巍峨,风景秀丽,景色宜人,于是在此处定居下来,建起一座茅草屋在其中修行,并在当地传播佛学。
凌云山旁边就是波涛壮阔的三江(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的交汇处,在这里住的时间久了之后,旁边的江面上时常发生的一种情况引起了他的注意和忧虑。
三江交汇处由于水势异常湍急,经常在江面上掀起滚滚巨浪,所以时常会有往来经过的船只被巨浪掀翻,船只、行人和货物全部被无情地吞没在涛涛的江水之中。
知道这一情况的船夫总是会从其他河流绕行,但是第一次从此处路过的不知情的船家则往往会因遭遇险情而命悬一线。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453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海通和尚作为出家人心怀慈悲,他不忍心看到这样的悲剧经常发生,于是决定想办法解决。
经过一番思虑,海通和尚想到用一些东西填入江底,来阻滞湍急的江水,但是拿什么东西来填呢?
当看到凌云山紧邻三江交汇处的峭壁时,海通和尚顿时有了主意,他决定开凿峭壁上的石头,直接将凿出的石块扔进江中,这样最为省时省力。
而身为佛教弟子,海通和尚心中有佛,为了传播佛教思想,他又打算在峭壁上开凿出一个弥勒佛像。
弥勒佛是未来佛,象征着未来的生活幸福美满,以此寄寓对过往船只和当地百姓的祝福。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60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因为要填江阻水,所以需要的石块并不少,海通和尚打算把弥勒佛像雕刻得和整个临江峭壁一样高,整个高度大概有70米左右。
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费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为了启动这一宏大工程,海通和尚到处讲经化缘,几年之后才终于凑得一定银两,得以让工程与公元713年(唐玄宗在位的第一年)正式开始。
附近的能工巧匠听闻海通要建造大佛,纷纷前来参与其中,数百人在悬崖峭壁边不断敲击着石壁,发出震天响声。
一块块石头被敲落后直接掉进三江交汇处的江水中,激起一阵阵巨大的浪花,其声势之浩大历史罕见。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587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海通和尚因为多方筹款和日夜操劳,积劳成疾,在乐山大佛开始动工的第18年就生病去世了,而此时弥勒佛还没有修建到膝盖以下的部位。
后来海通的徒弟们继承了他的遗志,继续为雕刻弥勒佛像而努力,但是因为经费拮据,工程一再被停滞。
佛家弟子们锲而不舍修建佛像的事情感动了当地的行政长官西川节度使韦皋。
韦皋心甘情愿拿出自己大半的积蓄,捐献给这项工程,并在今后从自己每个月的俸禄中拿出一部分予以资助。
然而这些钱还是不够用,于是韦皋向朝廷上奏,请求朝廷给予帮助。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702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朝廷决定对此项工程给予财力援助,在上下官员和当地百姓的共同努力下,工程进展得越来越快,终于在唐朝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建造完成。
整个工程一共耗费了上亿银两,经过90年的时间才得以竣工,其中凝聚了好几代人的智慧和勤劳。
弥勒佛像背靠凌云大山,面向涛涛江面,脚踏江岸,正襟危坐,表情平静而和蔼,栩栩如生。
整座石像高71米,相当于现代都市里一幢二十多层楼的高度,肩膀宽度为24米,每当站在佛像下仰头望去,都不禁让人叹服参与劳动雕刻的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坚韧。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733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在古代没有脚手架、没有足够的安全装置和施工机械的情况下,民众能够用铁锤在峭壁上一点一点凿出如此巧夺天工的佛像,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佛像流眼泪这座雕像建成之后,三江交汇处的水流确实变得平缓了许多,海通和尚凿石壁填江以息水的愿望得以达成,避免了许多人葬身江水之中,可谓是大功一件。
而除了这一作用以外,弥勒佛像在当地百姓的心里还有了另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可以对当地的灾难进行预警。
许多人传言说,如果当地将要有大的灾难发生的时候,弥勒佛都会流下眼泪。
这并不是百姓们捕风捉影的以讹传讹,而是真的有人曾经看到过弥勒佛像的眼睛中流出了水。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559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后来逐渐有许多人认为,之所以弥勒佛能够向当地人预警灾难的降临,是因为弥勒佛的身体中藏着某些珍贵的宝藏。
这一说法逐渐传开之后,本来就远近闻名的凌云山弥勒佛像,又吸引了更多的人慕名前来游览参观,大家希望能有机会看到弥勒佛流出眼泪的样子。
甚至一些人听说佛像身上可能藏有许多宝藏之后,开始趁夜深无人之时,偷偷前来寻宝,但是最终要么就是无功而返,要么就是不小心跌落山崖而身亡。
这些摔下山崖的人也让更多的人相信,佛像身上确实藏有宝藏。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580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而当地百姓对这些人试图偷走宝藏的行为深恶痛绝,说这些人最后摔死在山崖下就是佛祖显灵,让他们得到了报应,这些说法曾经在当地广为流传,一直到近代还被人熟知。
那么这些传说所说的究竟是不是事实呢?
难道真的像大家所说的,弥勒佛会流出眼泪为当地人预警灾难吗?
弥勒佛的身上又到底有没有藏着价值不菲的宝藏呢?
这一谜底直到多年以后,才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之中被人揭开。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443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心脏处的神秘洞穴因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巨大的弥勒佛像难免会受到风霜雨雪的侵蚀,因此在多个朝代中,都有当地政府对佛像进行修缮,佛像才能够以良好的样子一直保存到现代。
1962年,四川政府决定对乐山大佛进行整修,因为工程技术上的进步,工人们已经能够在大佛周边搭起高高的脚手架,无论是修缮哪个部位,都能够对其一览无余。
工人们发现大佛的心脏部位有一处很明显的裂缝,以为是长年累月的侵蚀所造成的缺失,于是决定对其进行修缮。
可是当接近心脏正面之后,工人们才惊讶地发现,这并不是一个裂缝,而是一个黑洞的入口,入口处是一块长方形的石碑状的洞门。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56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工人小心翼翼打开洞门后,发现洞穴竟然是长方形的,显然是经过人为刻意凿制而成。
经测量,这处长方形洞穴深两米,宽一米,高三点三米,本来工人们会以为里面藏着传说已久的宝藏,可是没想到令人失望的是,洞里只有两种东西:不成形状的几块铅皮,和一块又一块不明用处的金属块,看上去只是一些废料而已。
按理说凿刻石壁并不需要以这两样东西作为材料,也用不着类似于铅皮和金属块的东西作为工具,那这些废料究竟是什么呢?
经过一番探查,工作人员从作为洞门的石碑上找到了较为合理的答案。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536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块石碑是天宁阁记事碑,出自唐朝之后的宋代,所谓的天宁阁,指的是建在大佛周围的一幢阁楼。
其实早在唐朝时大佛刚刚建成之时,朝廷为了保护佛像少受侵蚀,就在其周围建起了木质的阁楼,起名为天宁阁,并找人进行看管。
可是后来唐朝末年长时间发生战乱,这座阁楼就在战火中被付之一炬。
到了宋朝时,朝廷下令为大佛重修天宁阁,完工后留下石碑一块,碑文上简单记载了大佛的来历以及重修天宁阁的事情。
其中部分碑文由于侵蚀而发生损毁,工作人员根据残存的碑文和考古知识来推断,这里的铅皮很可能是已经变质的“铅皮经卷”,而金属块很可能是已经严重腐蚀变形的“鎏金铜壶”,是宋代人重修天宁阁时留下的物品。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66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如果这些物品能够保存完好,放到现代都是价值不菲的文物,可惜已经损毁得面目全非,其总价值还不如作为洞门的石碑。
这些物品的来历有了合理解释,那么这个洞究竟是谁出于什么目的而开凿的呢?难道是宋代人为了放几个鎏金铜壶和铅皮经卷而开凿的吗?
工作人员找来多位有关专家对此进行分析,专家说这个洞最可能的开凿时间是,建设大佛的时候。
当年这座大佛建设的过程中,佛像旁边就已经建起了凌云寺。
有了这尊佛像在旁边,凌云寺的香火愈发旺盛,收到的香火钱极为丰厚。
很可能就是海通和尚或他的徒弟们为了更好地保管财物,以备将来修缮佛像等不时之需,便开凿了这个洞穴作为藏宝洞。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937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流传了多年的藏宝洞的传说就此被揭开了谜底,大佛像身上确实有人们所猜测的藏宝洞。
那么大家所说的,佛像通过流眼泪来为百姓预警灾难,就是因为佛像身上有藏宝洞吗?
为了揭开这个迷题,工作人员专门对佛像进行了仔细勘探,这才发现了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象。
原来这尊巨大的弥勒佛像并不仅仅是一尊被人为雕刻出的大石块,而是有着一套自成体系的排水系统的大型精密石刻。
在佛像右耳朵的后面,专家发现了一个更加奇异的洞口,这个洞口没有洞门,从外向里看一片黑暗。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35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慢慢走进去才发现里面竟然深达十米,高度足足有一层楼那么高,宽度可以同时让三四个人并排通行。
这个洞两端都没有洞门,而且洞口水平高度低于洞身,整个洞还连接着上面的几个小洞,正好承接了这些小洞流下来的雨水。
此外在佛像内部的其他部位,工作人员也发现了许多各式各样的排水系统。
专家最后断定,佛像之所以能流出眼泪,是因为佛像眼角处的石质比较薄弱,在长年累月的雨水和湿气侵蚀下产生了裂缝。
而每当大暴雨等灾难性天气即将降临的时候,由于山中气候异常潮湿,湿气在佛像排水洞口受凉凝聚成水,进入洞内,在眼角处的裂缝中流出。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42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这才形成了当地百姓口中所说的“眼泪”。
这座伫立了一千多年的弥勒佛像,不仅凝聚了古代僧人的社会担当和奉献精神,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还凝聚了百姓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望,更承载了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传承。
如今这座大佛像所在的地方已经被国家认定为5A级旅游景区,佛像脚下是“佛脚观光台”,站在上面既能仰视巍峨伫立的弥勒佛,也能俯瞰三江交汇处。
佛像旁边修建了九曲栈道,站在上面可以近距离体会佛像的庞大和自身立于天地之间的渺小,让人心静如水。
乐山大佛的传说_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998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539
想到曾经为这座佛像奉献力量的千千万万华夏先祖们,不禁让人心生感慨,我国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之所以能够一直发展到今天,正是因为有无数能工巧匠,无数能人志士甘于默默奉献,才有了我们如今的民族辉煌。
向勤劳智慧且乐于默默奉献的华夏先祖们致敬!
00_avatar_middl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7-14 14: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