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发新帖
47_avatar_middle

收听

听众

主题
online_moderator 发表于 2017-6-7 22:20:00 | 查看: 2615| 回复: 19
地球真的是活着的吗?576 / 作者:lovelingever / 帖子ID:24353

地球能被认为是一个单一的生物体吗?毕竟,人体是由数以千亿计的细菌和细胞组成,但我们认为人体是一个单一的生物体。
地球是生命繁衍的完美星球,但根据盖亚假说(Gaia hypothesis),这并非巧合。从生命第一次在地球上出现的那一刻起,地球一直在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宜居。盖亚理论认为,地球及其自然循环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生物体。当一个自然循环开始出现异常时,另外一个循环将会试图把它恢复原状,为地球上的生命不断优化生存条件。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与非生命共同构成了一个可自我调节的整体。
这个理论的名字源自希腊神话中的大地女神——盖亚。盖亚理论由科学家詹姆斯·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博士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当时,他正就职于美国宇航局(NASA),研究探测火星生命的方法。该理论被提出用于解释为什么地球的大气中含有高浓度的氮和氧。
最初,盖亚理论不被主流科学家接受,甚至还遭受到一些科学家的嘲笑。然而,近来出现了关于该理论的更有力证据,盖亚理论已经开始获得支持。这个理论有助于解释地球上一些不寻常的特征,例如,为什么大气主要不是由二氧化碳组成,为什么海洋不会更咸。
地球真的是活着的吗?391 / 作者:lovelingever / 帖子ID:24353

在地球早期,大气主要是由二氧化碳组成,这是大范围火山爆发的结果。直到生命的出现,平衡才开始变化。细菌产生氮气,这是一种惰性气体。光合作用的植物产生氧气,这是一种非常活泼的气体。自那时起,大约25亿年前,地球的大气包含了大量的氮和氧,支持着这个星球上的生命。氮有助于保持物体稳定,防止氧含量过高。同时,氧又支持复杂的生命。
盖亚理论还有助于解释海洋如何保持平衡。河流从岩石中溶解出盐并将其运送到海洋中,但海洋盐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在3.4%左右。当海水循环穿过海底的裂缝时,盐被部分移除。这个过程使海洋的盐度保持平衡,并且处于大多数生命形式所能承受的水平。
当然,这种自我调节系统不被认为是有意识的。盖亚理论只是认为,地球的自然循环协同作用,使地球保持健康,并支持生命的存在。
地球真的是活着的吗?88 / 作者:lovelingever / 帖子ID:24353

洛夫洛克博士认为,人类现在正把地球推向极限。除了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之外,我们还通过地球的“肺”(热带雨林)来侵蚀生态系统,并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他认为我们正在走向一个非常温暖的世界,未来可能只有两极地区才能适合大多数生命形式的存在。洛夫洛克博士相信,最终地球会把自身恢复正常,但对于人类来说可能为时已晚。
至于地球是否是活着的,这取决于你对“生物体”的定义。毕竟,地球不能自我繁殖,这是把地球视作生物体的一个主要缺陷。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7-6-7 22:20:00
简单一句话 保护地球人人有责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7-6-7 22:20:00
至少现在地球是活着的,人和地球也不是寄生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地球与人是一体的异种生命,或者说宇宙是与人是一体的异种生命。当一个人能驱动地球的某一项功能,就像人驱动四肢一样,就可以证明上述是成立的。人和地球宇宙之间的联系不像血脉四肢这样直接,以另类玄妙的方式存在,因为发觉不到这种如同血脉四肢一样的联系,所以人就自卑的把自个以为是地球上的寄生虫。学问越是发展,与道的背离越远,真理又怎可被人们所认知。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7-6-7 22:20:00
万一月球就是地球生的呢?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7-6-7 22:20:00
万物有灵,都有见闻知觉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7-6-7 22:20:00
马后炮的理论!如果人类和大部分生物是厌氧生物,需要浓度更高的海水生存,地球二氧化碳含量很高,又会说“为什么地球的二氧化碳会这么高?海水不会更淡些呢?”关键是怎么定义“生命”!很遗憾!生命的定义是人给的。我盘串珠子还能挂瓷、上色、包浆。我这么定义生命,就不是盘珠子了,是养宠物。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00_avatar_middl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5-2 17: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