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发新帖
97_avatar_middle

收听

听众

主题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2-12-25 12:00:44 | 查看: 56| 回复: 0
一寸短一寸险,罗马军团如何用不到50厘米的短剑,成为地中海王者

罗马军团_罗马军团编制125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98193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微漫烟叶
字数:3762,阅读时间:约7分钟


罗马军团_罗马军团编制944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98193
▲几乎成为罗马军团象征的武器——短剑





讨论的前提



在谈罗马人为何选择短剑作为主要肉搏武器前,我们必须弄清楚两个重要的前提:

一、罗马军团从未淘汰过矛,在淘汰希腊化装备后到马略改革前,每个罗马军团里,拥有至少600名矛兵,并且都是精锐(他们就是著名的后备兵triarii,位于三条重步兵战线的最后,是军团里的老兵和精锐战力)。当马略改革后,军团内各兵种之间的实际装备差距消失后,罗马军团的重步兵们则将重标枪(pilum)端起来,手持组成矛阵来对付骑兵,甚至在安东尼东征时成功阻挡了帕提亚铁骑的正面冲击。所以我们谈罗马人使用短剑,并不需要考虑对付骑兵,而仅需要考虑对付步兵的情况。

罗马军团_罗马军团编制997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98193
▲军团步兵端起标枪就是长矛,可用于对付骑兵


二、结阵作战不同于决斗,相较于提供充分移动空间的决斗场,阵战往往缺乏闪转腾挪的空间,明末清初著名武术家吴殳就曾谈到过这一点,他在《手臂录》中大赞枪乃诸器之王,但仍明言“盖长之所以制短者,用其虚也,然远则可以用虚,近则不得不实……但两阵相对,必无虚退之枪耳”。简而言之,就是长枪之所以能吊打短兵,是因为可以利用闪转腾挪获取距离优势,但两军对垒没有这样的空间,所以谈论罗马人选择短剑作为阵战兵器时,我们无法用决斗的思路来理解。

罗马军团_罗马军团编制127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98193
▲两军对垒往往没有什么后退的空间






凯尔特冲击下的改革



确定了前提后,我们就要从罗马军备发展的源头开始谈起。罗马人是从东地中海进入意大利的移民,形成城邦不早于公元前8世纪。在那时他们还是不折不扣地蛮夷,向意大利的希腊移民学习着建设城邦的必要技术,其中就包括军事技术。所以至少在公元前4世纪卡米卢斯改革以前,罗马人一直以希腊方阵为模板进行战争。

罗马军团_罗马军团编制521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98193
▲罗马军队的希腊式方阵


但很快来自高卢的凯尔特人,就给罗马人上了一课,这些手持长剑的蛮族勇士,用迅猛的突击战术击垮了罗马人的“希腊”方阵,甚至一度攻破了首都罗马城,给罗马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卡米卢斯成功驱逐他们之后,一场悄然进行的改革便在罗马军队中散播开来。此后,直到公元前3世纪第一次布匿战争前,罗马人开始进行高卢化改革,使用高卢人常见的蒙式头盔和锁子甲,将主武器改成了剑。改革后的罗马军队组织和战术风格也发生着变化,相比之前组成密集且较大的矛阵,罗马人开始普遍使用120人的中队作为基础的作战单位,战斗风格也从大方阵人挨人的推搡挤压,变成了各自拉开约0.9米的距离进行搏斗。

罗马军团_罗马军团编制989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98193
▲罗马人的战斗中队


不过罗马人吸取了高卢人重视个人勇武而忽视结阵掩护,善于猛力劈砍却疏于刺击的失败教训(刺击更省力也更容易对人体造成致命伤害)。他们采用了西班牙人的设计,把剑尖做得细长而利于刺击,剑刃做宽使得武器更为耐久不易变形,并且依旧重视阵列的维持和使用长盾掩护。在这样的需求下,能于有限范围内做出准确而难以预料的攻击成为了首要需求,尤其是共和时代军团士兵使用的盾牌,是个长达128cm,宽约60-70cm的庞然大物,搭配它最好的武器无疑是一柄刃长不足1米的剑,因为若超过1米,剑刃超出盾牌的部分将会很长,使其更容易暴露在敌人视野下,并让操控性下降。

罗马军团_罗马军团编制496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98193
▲喜爱用长剑劈砍的高卢人给罗马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部分极具威力的战斗动作无法做出:当双方被迫进入脸贴脸盾贴盾的近距离搏斗(由于阵战双方很难快速后退,这几乎无法避免,除非像马其顿方阵那样拥有阻碍敌人前进的矛墙)且对方同样拥有大盾掩护的时候,要攻击到对方的薄弱处往往得从敌人上方、后方和侧面向其颈部、后背和小腹刺入,而人的臂展通常和身高相等,1.7米身高的人一根手臂仅有约0.8米长(算上误差,去掉手指长度),假如剑刃长达1米,剑尖是无法从对方后面、上方和下方刺入的,纵使你是1.8米的大高个,去掉对方身体的厚度、你俩互相抗拒产生的距离和手臂弯曲损失的长度,也完全无法让长剑使出这种动作。这对罗马人来说显然是很难接受的,无脑的劈砍已被证明难对防护精良的敌人造成威胁,更有效的攻击则需要尽可能地缩短武器,于是罗马人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

罗马军团_罗马军团编制592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98193
▲浮雕上刺入腹部和颈部的动作



适应战场复杂性的改良


早期型号的罗马短剑其实并不算很短,根据发掘出土的文物来看,刃长在58-77.3cm的范围,而且6个样本中4个超过了60cm,要知道铁器时代的凯尔特人使用的剑刃长一般在55-80cm,最长的不过90cm;中世纪盛期单手使用的剑通常也就在30-40英寸(76.2-101.6cm),所以在李维的笔下,罗马骑兵也使用“短剑”gladius。而短剑在缩短到后面我们认知的长度是长期演变的结果,到共和末年,新式短剑的刃长掉到了43.5-64.4cm,8个样本中2个低于50cm;5个不超过53.6cm,仅有1个达到64.4cm;至公元1世纪下半叶,长度更是掉到谷底,14个样品中,仅有5个达到50cm-51.5cm,其余均在48cm左右(±1cm)。

罗马军团_罗马军团编制681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98193
▲各式短剑样式(时代从上到下越来越早)


这样的改变显然源于其战场实践:1.并非所有的战场都能拥有足够的空间;2.战斗的进程也并非总能一帆风顺,当你被敌人的攻势逼得节节后退时,搏斗空间自然会被缩小;3.面对善于使用冲击战术的敌人时,密集阵列更容易保证不被击破。

前两点,在公元前216年坎尼战役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战场上容纳了过多的军队,导致一开始的布阵就缩小了间隔,战斗过程中被敌人逐渐包围挤压,最终挤的武器都挥舞不开,落得个大败亏输的下场。

第三点则在马略改革后到元首时代初期的史料和浮雕中得以窥见,在这一时期内,罗马面对了更多拥有强力骑兵的敌人、以凶猛冲击闻名的条顿人。对战役的记载,相较此前更频繁地提到了密集阵列对抗敌人的例子,而浮雕中出现的步兵阵列间隔也往往不大。凯撒在《高卢战记》中更是记载,他下令连队拉开距离以便更自由的使用剑,足见罗马指挥官对武器灵活使用的关注和当时战场极容易造成拥挤的趋势。

罗马军团_罗马军团编制534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98193
▲拥挤的坎尼会战


这样的改革是卓有成效的,公元16年日尔曼尼库斯麾下的罗马军队,于山林空地大战日耳曼人就体现了这样的情况。此战中双方被迫挤在一块狭小的空间死斗,日耳曼人拥挤在一起,人既无法移动,也无法抽回长矛(矛刺出后需要抽回才能再次刺出),罗马人却能使用短剑自由的攻击,结果战局不出意料的倒向罗马人。相反,当公元3世纪以来,罗马人使用长剑spatha(一种源于高卢长剑的武器,当罗马人缩短短剑长度后,它开始成为骑兵的副武器)取代短剑作为步兵主武器后,我们再次见到了坎尼会战那般拥挤的抽不出武器的记载。根据马塞里努斯的说法,公元378年的阿德里安堡会战里,罗马军队的士兵再次被挤压得难以拔剑和抽回手。

这与4世纪以后的长剑的加长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长剑早在公元前1世纪就出现,并且在公元1世纪还被塔西佗记载用于全体辅助军,但那时的长剑刃长不过62-74cm,7个样本仅有2个超过70cm,故而几乎没有罗马步兵武器难以施展的记载。而4世纪以后的长剑则没有低于70cm的,7个样本中最低的73cm,最高达到81.5cm,其余均在79cm左右。

罗马军团_罗马军团编制348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98193
▲3世纪以来主战武器变成了长剑


说到这里有人会觉得奇怪,罗马的敌人中不乏使用超长枪的步兵,且不说继业者和泛希腊化王国,就连凯撒都在日耳曼人那里遇到了使用长枪的步兵,罗马人为何不学习他们使用长枪方阵呢?显然这是因为罗马战术体系的原因,超长枪方阵虽然正面肉搏近乎无敌,但这是建立在完整严密的步兵阵线的基础上,彼得纳会战中马其顿方阵的阵线一露出缝隙,遭到罗马人的穿插后,立刻就在肉搏中落入下风。而要做到阵线无懈可击是非常困难的,首先是在战争复杂的环境下,起伏破碎的地形才是常态,各单位展开的速度不同。狗头山战役中,马其顿方阵正是因为一翼方阵受到山地阻碍,未能及时展开而落的失败的下场;其次是战斗并非在任何阵线都是一样的状态,当阵线各处因为战斗进程不同而脱节时,阵线也就难以维持平整。如此一来,长枪方阵就只适合做锤砧战术中的砧,在平整的战场上以相对静态(慢速有序的进攻)逼近对手,配合优势骑兵完成致命的攻势。而罗马军队恰恰缺乏一流的骑兵,其绝对主力是重装步兵,他们既需要突破敌人、击垮对手还要维持阵线,那么军团步兵们就绝不能仅满足做一个砧,而是要能在各种复杂地形中都能较快展开并适应相对独立的作战。

罗马军团_罗马军团编制28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98193
▲马其顿方阵确实可以迫使敌人无法近身但前提是维持阵列完整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罗马人选择短剑是基于凯尔特战斗风格的基调,为适应复杂的战争环境,根据自身依赖步兵的军事传统进行的一种自然选择。虽然这对士兵素质(贴身肉搏需要勇气,灵活使用刀剑和阵列维护需要大量练习)提出了较大的要求,但也因此带来了战斗水平和适应性的提升。当然,也因为拿战争当家常便饭的罗马军队本身有着较高的素养,才能兵行险着还不翻车,最终登上地中海王者的宝座。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微漫烟叶,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罗马军团_罗马军团编制20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98193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乐小鱼
字数:2717,阅读时间:约5分钟

一个国家的军制往往与其社会制度是紧密相关的。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就曾经有过一段非常特殊的历史。
公元前509年,罗马人驱逐了国王建立罗马共和国,但此时罗马的内部矛盾却始终没有解决。即便号称“共和”,但国内依然是由贵族把权,而平民之中谷物短缺、债务奴役盛行,始终受到贵族的压迫和盘剥。公元前495年,罗马遭遇伏尔西人入侵,急需兵员,但平日里饱经剥削的罗马平民又怎会愿意出力?

罗马军团_罗马军团编制157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98193

他们此刻毅然发动撤离运动,从罗马迁往“圣山”,拒绝服役。可以说,古罗马的平民实际上也在凭借着“兵役”向国家索求其正当的权益。在先后三次抗争活动中,罗马的贵族阶层不得不向平民妥协,推出了《十二铜表法》,也让出了部分利益,征兵才得以继续。

罗马军团_罗马军团编制298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98193
▲古罗马法典《十二铜表法》

罗马的平民产生怨愤,这是一件必然的事情。按照古罗法律规定,符合财产要求的17~46岁公民均有服役的义务。在公元前2世纪之前,服役公民的武器装备尚需要由他们自己配备。这属于是究极白嫖了。
然而罗马的平民,却遭到了贵族的长期剥削。为了进一步食其肉啖其骨,贵族甚至在借债的基础上,发明出“借债奴”这种奇特的奴役关系。平民们在剥削下失去了土地、失去了财产,又怎么肯为国家出力呢?直到古罗马平民抗争运动以后,平民的境遇得到改善,罗马的公民兵制度才得以维持。

罗马军团_罗马军团编制191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98193
▲古罗马角斗场遗址

正是因为要求自备武器装备,所以罗马依照财产水平划分作战序列:最有钱的一部分自备马匹担当骑兵,家里条件还不错的就担任重步兵,最穷的自然只能做轻装步兵。军事体系中,常规的作战序列一般是重步兵占比63%,轻装步兵占比26%,骑兵占比10%,工程兵占比1%,其主要构成依然是重步兵。在尤利乌斯·凯撒去世之时,罗马仅仅拥有一万人的骑兵部队,他们主要由体格强壮的高卢人(凯尔特人)以及日耳曼人组成。在陆军部队中,拥有资历的老兵与新兵会编入不同的百人队中,在作战之时通过战术相互配合。

罗马军团_罗马军团编制71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98193

在卡米卢斯执政期间,废除了根据财产来分配士兵战斗序列的做法,罗马军团开始根据士兵受训练的程度以及年龄来重新配置战斗序列,构成罗马的三列式军团模式。其中,步兵军团中划分为青年兵(Hastati)、壮年兵(Principes)与后备兵(Triarii)。

罗马军团_罗马军团编制778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98193

第一列的是青年兵。青年兵配备标枪、短矛、短剑和一面长盾。
第二列为壮年兵,一般配有一支长长的哈斯特刺矛以及一柄短剑,装备一顶头盔以及胸甲,更富裕一些的则会配备一对胫甲。
第三列为后备兵,他们由经验丰富的士兵组成,由于铠甲需要士兵自备,除了少量富裕家庭外,其余士兵的铠甲并不齐全,但头盔以及胸甲往往是必备的。士兵武器基本由国家统一配发,但一般仍需士兵自己掏钱。

罗马军团_罗马军团编制859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98193

相对来说,三列式军团的队列整齐,也要求在作战中保持整齐。这种战法中,队列截面呈锯齿状排布,每一个作战单元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空隙。不同的战斗序列,就可以通过这些空隙交替上阵。而空隙之间形成的纵深,也可以较好地割裂敌人的阵型。一旦敌人进入了阵中,就会遭到来自前列的青年兵与来自后列的壮年兵的夹击。

罗马军团_罗马军团编制676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98193
▲三列式军团战前的常规布置

然而为了保持阵型,三列式军团也必然欠缺灵活性。·因此罗马通常在三列式军团外,配置着一支机动部队,他们由1200名左右的轻装步兵以及300名骑兵组成。这些轻装步兵通常配备几支标枪、一柄短剑以及一面直径大概在0.9米的圆形盾牌。

罗马军团_罗马军团编制230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98193

在作战序列中,轻装步兵并不负责近身战斗,其也没有厚实的铠甲。战役开始后,这些轻步兵与散兵穿梭于方阵之间,投射标枪或开弓射箭,凭借其较高的机动性能苟就苟,把标枪扔了就跑,其后再由重装兵团负责近身作战任务。配备圆形盾牌而不配备盔甲也是出于这个原因,轻装步兵的小圆盾已经足够应付来自敌军的远程攻击了。若敌人袭击罗马军团的侧翼,就该轮到这一支机动部队上场了。

罗马军团_罗马军团编制83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98193
▲古罗马军队投掷标枪

与中国不同,由于罗马骑兵的数量稀少,因此其作用相对弱化,往往在重装军团的侧翼或尾翼,主要任务在于牵制敌方的骑兵。比如《编年史》第十三卷40章就记载:“辎重被配置在队列内部,保卫后方的是一千名骑兵,而给这些骑兵的命令是:在受到敌人迫近的进攻时便加以反击,但敌人如后退则不要追击。安排在两翼的是徒步的弓手和其余的骑兵,左翼沿着一排小山的山麓一直伸展开去,这样,如果敌人强行突入,则他们既可以从正面迎击又可以把他们包围起来。”

罗马军团_罗马军团编制416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98193

但若是遇到敌方大规模骑兵侵扰,仅占总数10%的骑兵自然难以抵抗。比如在第一次及第二次布匿战争之时,迦太基就曾凭借着在平原地区,凭借战象以及高机动性的轻骑兵袭击罗马军团的侧翼与尾部,一度获得优势。这是因为,尽管罗马军团的重步兵所向披靡,但却无法抵御战象的冲击;而且骑兵的数量要迦太基军队少得多,机动性严重缺失,几乎变成了活靶子。正是瞄准了这一弱点,迦太基军队在布匿战争期间多次击败罗马军团。
因此到了后期,罗马军团在各地雇佣大量骑兵,以保证军团中骑兵的绝对数量。当弥补了骑兵缺失这一致命弱点后,罗马军团的攻势更加猛烈,最终征服了意大利半岛。

罗马军团_罗马军团编制858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98193
▲1、为早期共和国时代装备非常好的罗马重骑兵;2、撒姆提重步兵3、路加尼亚重步兵

在共和国早、中期,罗马军队凭借着其制度牢牢拢住了公民的心,让他们能够为军队付出努力。比如罗马在与迦太基的战斗中一度损失惨重,但却又在短时间内再度凑出一支强军,凭借的正是其政治制度带来的归属感。在战法之上,其独特的三列式军团更具灵活性,当面对古希腊那种臃肿的队列时,能够迅速将敌人进行分割,在其后更是通过大规模雇佣骑兵弥补了其本身的缺点,为其制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罗马军团_罗马军团编制286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98193

当罗马的统治逐渐扩大到整个意大利半岛之后,新的国民很难形成对罗马的归属感,因此在公元前2世纪前后,罗马就在军中推动雇佣制度,而武器装备也由国家供应。尽管开销增加了不少,但是实行雇佣制度却也推动了军队的职业化,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原来罗马的军制为公民兵制度,虽也要服兵役,但其余时间主要还是从事生产而非军事训练。在军队职业化的初期,罗马军团的战斗力不减反增。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军队与王朝不免逐渐腐朽,但英勇的罗马军团的传奇却依然被人铭记。
00_avatar_middl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7-5 07: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