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发新帖
97_avatar_middle

收听

听众

主题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2-12-22 15:00:52 | 查看: 66| 回复: 0
杨贵妃墓地:坟冢土曾散发特殊香气,陪葬品很特别,令人唏嘘不已
杨贵妃墓_杨贵妃墓门票575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97495
【杨贵陵园入口】唐天宝十四(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次年6月,潼关被叛军攻破,唐玄宗率领杨贵妃、群臣一行出逃长安。6月14日,唐玄宗一行逃到陕西兴平县西北二十三里处的马嵬坡,结果发生“马嵬坡之变”。兵变时,年间38岁的杨贵妃被被缢杀,后被陈尸天井,“舆尸置驿庭,召玄礼等入视之。”
杨贵妃墓_杨贵妃墓门票945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97495
【杨贵妃坟冢】这里插一句,关于杨贵妃究竟有没有被缢杀,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甚至有人说杨贵妃是逃往日本,被杀者另有其人。杨贵妃墓地位于陕西咸阳市兴平市马嵬镇西500米处,是一处衣冠冢,坟冢呈半球形,冢高3米 ,整座墓冢都用青砖包砌。
杨贵妃墓_杨贵妃墓门票142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97495
【杨贵妃坟冢侧面照】人们之所以对杨贵妃是否被杀产生质疑,是因为马嵬坡之变结束后,人们没有找到杨贵妃的尸体。而日本《郡志》中也有关于杨贵妃逃往日本的记载,“唐玄宗爱妃杨玉环乘空栌舟于久津唐渡口登岸,登岸后不久死去,里人相寄,葬于庙后。”
杨贵妃墓_杨贵妃墓门票888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97495
【航拍杨贵妃陵园】杨贵妃陵园总占地3000平方米,布局相对紧凑。大门入口门额上书“杨氏贵妃之墓”,园内正面一座三间的仿古式献殿,过献殿即是坟冢。史书记载,唐肃宗至德二年唐王朝军队收复长安,唐玄宗归来,曾密令人将杨贵妃迁葬此处。
杨贵妃墓_杨贵妃墓门票931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97495
【碑廊】杨贵妃陵园东、西、北三面有回廊,镶嵌有大小不等的石碑,上面刻有历史名人的游记和题咏。杨贵妃坟冢原来是一个大土冢,当年坟冢上白土香气宜人,滋润皮肤,名曰“贵妃粉”。据说,当年来此的女游客们纷纷拾取,使得封土被大量带走,结果只能将坟冢用青砖包裹。
杨贵妃墓_杨贵妃墓门票212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97495
【陵园内的石象生】关于杨贵妃的陪葬品,仅有唐玄宗赐予缢杀她的一条白绫。以杀害杨贵妃的凶器作为陪葬品,实在令人唏嘘不已。关于杨贵妃的评价,向来充满争议。杨贵妃原是许陪给李隆基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后唐玄宗见到杨玉环的姿色后,将其纳入宫中,封为贵妃。
杨贵妃墓_杨贵妃墓门票627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97495
【献殿】杨贵妃墓园里共有三座献殿,都是古代宫廷式建筑,重檐斗拱,造型别致。关于杨贵妃逃往日本的说法,笔者查阅资料发现,可能出自白居易之口。当年白居易在《长恨歌》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描述,他写道,“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杨贵妃墓_杨贵妃墓门票345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97495
【唐代妇女生活展览】通过唐代丧葬礼俗遗物的展现,反映了唐代女性生活的部分方面,共分为“审美情趣”、“发髻绰姿”、“面靥倩影”、“服饰新潮”、“出行常度”、“翰墨风流”、“乐舞春韵”、“农家浅露”等八部分。
杨贵妃墓_杨贵妃墓门票385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97495
【杨贵妃汉白玉雕像】杨贵妃是古代公认的四大美女之一,白居易也证明了这一点,有《长恨歌》为证: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杨贵妃墓_杨贵妃墓门票834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97495
【陵园内的建筑】尽管杨贵妃墓地只是一个衣冠冢,很多建筑都是后来修建的,但是这里依旧很多游客。资料显示,早在1956年杨贵妃墓就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正式对外开放,2008年5月升为博物馆,目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一、墓体
贵妃墓东距马嵬镇500米,南距西宝公路23米,北依黄山,西距兴乾公路1000米。地势北高南低,呈斜坡状。
贵妃墓冢呈环丘状,底径4.5米,高3.2米。整个墓冢顶部用青砖包裹,四周为正八边形围墙,墙高0.9米,每角立水泥棱柱,柱高1.1米,柱顶为“八棱金爪状”。
据新旧唐书记载,贵妃死后,用紫垫将尸体裹起来,草草埋葬了。至于当时墓葬的形制方位,语焉不详。“安史之乱”平息后,玄宗自蜀地返回,曾遣人秘密迁葬贵妃,《旧唐书杨太真传》载“玄宗密遣中使,具棺它葬焉,启瘗,故香囊犹在。
据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知兴平县事贺文龙立“杨贵妃碑”载:明代这里曾有“百步耕耘之禁”,由于“代远年深,锆犁侵削,日复一日,而丘冢是以剥落矣”。这是见于记载的最早的贵妃墓的规模,但明代和顺治十二年的修复,都未言及墓冢的形状。
乾隆四十年春(公元1777年),兴平县知事顾声雷,又进行了一次大的修复,据碑石记载当时曾营造大堂三间,东西两房六间,冢西侧修了亭子,汇唐以后名人诗词,勒石镶在亭子里,能使“往来使者骚人逸士,于此一登眺焉。”并第一次将墓冢封了起来,其形式语焉不详,整个建筑占地17亩。
以后,在清光绪年间、1938年(民国十二年)、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又进行了几次修复,其中以民国二十六年,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先生倡导的这次复修规模最大,墓的周围“缭以墙垣”,又“建筑门楼一座,正亭、厦屋各三楹,回廊若干间,上嵌名人题咏碑石;花坛左右植树百余株,点缀风景”。并第一次将墓冢用青砖砌成圆形,周围修成八角形的水泥墓基,每个角上修一石柱。墓葬修好后,又在此建立小学,以宏扬教育、保护墓葬。但学校没办多久就撤销了。现在镶在贵妃墓门楼上的“唐杨贵妃之墓”几个砖雕大字,系邵力子先生当年的手迹。
解放后,党和政府对文物旅游事业非常重视。1956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唐杨贵妃墓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在文管所成立以前,特别是“十年动乱”期间,贵妃墓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房屋被拆,碑碣大多遗失,墓冢封砖也被全部拆除,这里成了派别组织的武斗据点。文管所成立以后,励精图治,贵妃墓才迅速恢复到目前这种规模。
二、墓主
杨贵妃(公元718~756年),祖籍弘农华阴,后迁蒲州永乐县(今山西永济),小字玉环,号太真。
杨玉环父母早丧,她从小被叔父——河南府士曹杨玄珪收养。稍年长,宦官高力士将她推荐给寿王李瑁,成为唐玄宗第十八子的嫔妃。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武惠妃死后,玄宗思念日甚一日,而后宫众多嫔妃竟无一人被看重。善体察玄宗性的宦官们趁机奏请:“玄琰(杨玉环生父)女,姿色冠代,宜招见。”将芳龄不满二十,“姿质丰艳”、“绝世无双”的杨玉环,推荐给了玄宗,玄宗一见,果然如意。然而皇上老子公开纳儿妻为妃,面子上总过不去。于是,在开元二十八年,他就让玉环出家学道,这也算“脱胎换骨”,另转了一世,因而,玉环有个道号叫“太真”。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玄宗册立玉环为“贵妃”。六十一岁的皇上老子终于堂而皇之的娶了二十七岁的儿妃。
好色如命的唐玄宗,再加上杨贵妃“肌态丰艳,晓音律,性聪颖,善承上意”,固而他更是如饥似渴,“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杨贵妃恃宠而娇,她每乘马出游,高力士必亲自“执羁受鞭”,光供她衣着、饰器的工匠,竟近千人。贵妃爱吃荔枝,玄宗命人从岭南(今广东)采集,每遇驿站换马不换人,行至数千里之遥的京城长安,色味不变,鲜嫩可口。天宝五年,建平、信成二公主与贵妃争宠斗势,结果以二皇亲失败而告终。驸马都尉独孤明连官职都丢了。杨贵妃也曾于天宝五年、九年,两次“忤旨”。被遣送宫外,而玄宗竟为此茶饭不思,不管后来杨贵妃“伏地谢罪”也罢,“剪发”寄情也罢,待贵妃被召回宫,玄宗对其更是怜爱非常。
贵妃一人得宠,杨门也顿时显赫起来。她的生父,官仅蜀州司户的杨玄琰竟被追赠为太尉、齐国公,后又被追赠为兵部尚书。养父玄珪为光禄卿。宗兄铦为鸿胪卿,杨锜为驸马都尉,娶太华公主。三姊妹也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帝呼为姊出入宫掖,恩宠声焰震天下”。凡想投机钻营的人都争先恐后地向他们送礼,贵妃族兄杨钊被玄宗赠名“国忠”,不但做了宰相,还兼领了四十多个使职。为此,当时在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生男勿喜,生女勿悲,君今看女做门楣”(《资治通鉴》)。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了,由于统治集团的腐败,加上指挥失误,很快洛阳沦陷,潼关失守,叛军烧杀抢掠,长驱而入,直逼长安。玄宗只得率皇亲国戚仓皇西逃。行至马嵬坡时,天色已晚,将士饥疲,六军不发。将士们杀了宰相杨国忠,并持戟鼓噪,要求惩治首恶,右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要求杀死杨贵妃以安众人。玄宗无奈,只得命高力士领贵妃于佛堂自缢梨花树下。
00_avatar_middl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7-5 07: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