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02|回复: 0
收起左侧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12月12日 · 胡耀邦三到共青城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2-12-17 09: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84年12月12日,胡耀邦到共青视察。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12月12日 · 胡耀邦三到共青城-1.jpg

1984年12月12日,胡耀邦到共青考察 图源:民商杂志
1984年12月6日,胡耀邦率中央有关部委领导一行9人,乘大旅行车,由湖北来修水视察工作。12日上午10时45分到达共青垦殖场,听取汇报后,作了重要指示,并欣然提笔,题写了“有志者事竞成”、“共青城”和“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下午3时,胡耀邦到达九江。他对搞好革命老根据地及山区建设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专业户,搞好以庐山为中心的旅游事业等,作了许多指示,还来到正在兴建中的青少年宫视察,应邀为“青少年宫”题词。最后,视察了建设中的九江长江大桥。
资料来源:《九江市志》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12月12日 · 胡耀邦三到共青城-2.jpg

在《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11月1日 · 共青城简史》的最后,笔者写道:“共青城,一直是个超然的存在,受到特别的眷顾,独享特殊的政策。它卓尔不群,傲视同侪……”
本篇讲述胡耀邦与共青城的故事。可以说,没有胡耀邦,就不会有今天的共青城。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12月12日 · 胡耀邦三到共青城-3.jpg

共青社时期的老照片 图源:腾讯网
我们还是将时钟拨回到1955年,那一年我国开始实施上山下乡政策。很多人以为上山下乡运动发生在文革,即1966年到1978年之间,也有认为是1968到1980年之前。其实这一运动缘起很早,分为三个批次,最后一个批次才在文革期间。
第一个批次规模不大。1955年,河南省郏县一批中学生回乡参加农业合作化运动,毛泽东对此提出重要的批示:“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青运动从此发端。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12月12日 · 胡耀邦三到共青城-4.jpg

图源:搜狐网
知青运动,就是组织待就业的城市青年到农村定居(就业)的社会运动,用以解决城镇人口的日趋膨胀所带来的就业压力。该运动的宣传鼓动工作,就落到了团中央的身上。
在1955年召开的共青团北京市委第三次团代会上,时任团中央主席胡耀邦到会并做报告,号召“青年人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到那里安家落户。”
1955年8月28日,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正式成立。30日,团中央、北京市委为垦荒队举行盛大的欢送会,胡耀邦作了题为《向荒地进军》的著名讲话。随后,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开赴黑龙江省萝北县垦荒。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12月12日 · 胡耀邦三到共青城-5.jpg

共青社时期的老照片 图源:新浪网
10月18日,98 位上海志愿垦荒青年响应号召,来到鄱阳湖畔的德安县米粮铺拖沟岭,在一片滩涂草洲上开始了垦荒创业。北京与上海,北大荒和鄱阳湖,一北一南从都市中走出来的垦荒队,成为了上山下乡的发起与标志。
1955年11月29日,胡耀邦专程到鄱阳湖畔来看望垦荒队队员们。德安米粮铺也成为他第一个视察、指导的知青点(次年6月8日,胡耀邦前往黑龙江箩北县看望北京垦荒队队员们)。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12月12日 · 胡耀邦三到共青城-6.jpg

1955年11月29日,胡耀邦到德安看望垦荒队友 图源:江西档案
当时德安的交通很不方便,又是天寒地冻的时候,胡耀邦坐着铁轨压道车,顶着寒风,用了大半天的时间到了德安县城,又步行10多公里来到了鄱阳湖畔。他查看了生产、生活条件,表扬了队员们发扬不怕吃苦的精神,鼓励他们搞好社会主义建设工作。
当天,胡耀邦和大家一起,在茅棚里就着咸萝卜干、炒黄豆,一起喝了顿稀饭。他说,要等到垦荒队把这里建设好了,他再来吃酒席。他要求同志们将来要把这里建设得像上海一样,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饭后,胡耀邦应队员们要求,为垦荒点取名。由于身边没有毛笔,他用劈开的筷子夹着药棉,蘸着墨水题写了“共青社”三个大字。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12月12日 · 胡耀邦三到共青城-7.jpg

胡耀邦题写的“共青社” 图源:江西档案
“共青社”成为了德安县第一个高级合作社。此后,随着下乡知青的增多,当地又建起了“中国青年社”、“曙光”、“八一”、“红星”等农业合作社。1958年初,德安县委将共青社与金湖农场合并,改名为“德安县共青综合垦殖场”。
1965年,共青垦殖场改名为金湖垦殖场,共青之名被丢弃。或许是因为,1964年主政陕西的胡耀邦被批倒,并在之后的文革期间被关押。1977年,胡耀邦再获重用。次年,他主持的平反工作和真理标准大讨论。两年后,他成为党的最高领导人。
1978年,胡耀邦在北京听取了共青垦殖场的发展情况汇报后,专门题写了“共青垦殖场”场名,共青之名得以恢复。
1984年,时任总书记的胡耀邦来江西考察。12月12日,他到达共青垦殖场。此时的共青,已经拥有全国最大的羽绒厂和江南最大的低度饮料酒厂,场区人口达到8000多人,年收入过亿元。
胡耀邦听取汇报后甚是欣喜,也感慨万千。他亲切地称那一批最早来垦荒的老队员们为“棚友”,并参加了与老队员们的聚餐。与29年前相比,这一次的宴席极为丰盛,都是共青城自己的产品。笔者猜得出,其中一定有很多共青鸭子,还有共青出的啤酒和葡萄酒。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12月12日 · 胡耀邦三到共青城-8.jpg

胡耀邦题写共青城 图源:江西档案
视察结束时,应共青人的请求,胡耀邦第三次为共青提名:“共青城”。从共青社到共青垦殖场到共青城,是共青从初生到成长到跨越的三个阶段。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逝世,享年74岁。
胡耀邦去世后,夫人李昭提出将他的骨灰葬在共青城。胡耀邦是湖南浏阳人,祖籍为江西吉安。1933年他前往中央苏区,因国民党的封锁,他绕道德安到达瑞金。共青城是他提倡的,安葬在那里就代表了他的一生。
1990年12月5日,共青人迎来了胡耀邦的第三次到来。胡耀邦的骨灰,安葬于共青城敷阳山(后改为富华山)。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12月12日 · 胡耀邦三到共青城-9.jpg

位于共青城的胡耀邦墓 图源:维基百科
后记:2020年,笔者专程造访共青城,参观了陵园,也走访过别的地方。然而,那一次拍摄的照片、视频,竟然全都不见了,故而本篇中没有笔者拍摄的照片。笔者是搞摄影的,不会犯太低级的错误,尤其注意资料备份。多年来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至今找不出原因。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12月12日 · 胡耀邦三到共青城-10.jpg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是介绍本地历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选取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发生在当日或当月的一个事件,配以相关的照片、新闻图片和文献书籍等影像资料,并对事件缘由及产生的影响作出适当的评述。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资料残缺,必有谬误及取舍失当之处,诚请批评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6-18 12: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