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35|回复: 0
收起左侧

不合理蛙,由亚马逊河里有一种巨型蝌蚪演变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2-2-22 11: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逊河里有一种巨型蝌蚪演变的不合理蛙,为什么取名叫不合理蛙呢?是生长习性的不合理,还是外貌长相的不合理?又是以什么给它命名的呢?有什么依据证明它的不合理之处?这个的谜团,都等待着我们去解密!

        不合理蛙的发现历程

       
不合理蛙,由亚马逊河里有一种巨型蝌蚪演变209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84418

          1、第一支科学考察队

          在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生活着一种巨大的蝌蚪,它的全长超过25厘米,个头应该超过1米。因此,当一支科学考察队经过这儿,看到这种蝌蚪在水中摆动着笨拙的身子时,大家都惊呆了。于是,他们停了下来,开始研究这种超级蝌蚪。

          2、科学家们的推断

          科学家们立即推算出,这种蝌蚪长成的成蛙,个头应该和非洲巨蛙相仿,甚至身长超过1米都不奇怪。但让人不解的是,当地却根本见不到这种巨蛙的踪影。难道这些蝌蚪变成成蛙后就躲了起来,或是迁徙到了别的地方?但它们繁育后代的时候总该出现吧?

          3、从当地人那儿获取线索

          带着这一连串疑问,科学家们希望可以从当地人那儿获得一点线索。但当地人对这种蝌蚪也几乎不了解,他们既没有人见过这种巨型蝌蚪变成的蛙,也很少有人思考过“爸爸去哪儿”这个问题,即使有少数人曾经想过,但又总是把它们和神灵联系在一起。

          4、带回实验室

          为了揭开神秘蝌蚪之谜,科学家们捕捉了一些蝌蚪,将它们饲养在实验室里,仔细地观察并记录下它们的生长、完全变态发育的整个过程,终于,科学家们见到了由这些蝌蚪发育而成的蛙。

          5、揭开谜底

          原来,这种蝌蚪在变成蛙的过程中,就像好莱坞电影《返老还童》中的主人公本杰明·巴顿,非但没有长大,相反却变得越来越小,最后竟从长25厘米的蝌蚪,变成了身长最多不超过7厘米、在当地随处可见的一种极为普通的蛙。科学家根据这一不合理现象,给这种蛙取了一个名字:不合理蛙。

        神秘的十大两栖动物

        1、齿亚纲

       
不合理蛙,由亚马逊河里有一种巨型蝌蚪演变29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84418

          最古老的两栖动物,早期两栖动物的主干,生存于泥盆纪到白垩纪,其中包括爬行动物的祖先

          齿亚纲Palaeotaxodonta是双壳纲的一个亚纲。壳蛤蜊形,成熟后带黑色,壳内面具珍珠光泽,具内、外韧带。原鳃形,足具躐面,无足丝。为潮下带浅海生活的种类,在底栖生物中常能采到,常见的且数量较多的有胡桃蛤科的橄榄胡桃蛤(分布于黄、渤海水深lo~80米的细颗粒沉积区)、奇异指纹蛤(生活于黄、渤海40~85米深的软泥质海底)、吻状蛤科的粗纹吻状蛤(生活于水深50米以深的软泥底)和醒目云母蛤等,都是底栖生物中占优势的种类。

        2、中国娃娃鱼

       
不合理蛙,由亚马逊河里有一种巨型蝌蚪演变901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84418

          中国娃娃鱼(大鲵,学名:Andrias davidianus)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可以长到1.8米长。但与有史以来最大的两栖动物,已经灭绝的9米长的巨型锯齿螈(Prionosuchus)相比,它却是渺小的。现在,由于大鲵栖息地的丧失、污染和猎捕用于制作中药而使其极度濒危。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受到蛙壶菌致命菌株的影响。(近年来,蛙类及另外一些两栖动物正在大规模灭绝,其原因在于一种被称为壶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简称Bd)的致命真菌。原文地址:http://www.ufo-1.cn/article/201605/1040.html

        3、壳椎亚纲

       
不合理蛙,由亚马逊河里有一种巨型蝌蚪演变609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84418

          古老而特化的早期爬行动物,仅生存于石炭纪和二叠纪。

          壳椎亚纲(Lepospondyli)是一类细小但多样化的 两栖动物,生存于 石炭纪至 二叠纪早期。现时已知有六个不同的分支,包括Acherontiscidae、Adelospondyli、缺肢目、弛顶螈目、鳞鲵目及纳克螈目,这些分类之间有像 蝾螈、像 鳗鱼或 蛇及像 蜥蜴的形态,且拥有不能分类的 物种。这些物种是水中、半水中或陆地生活的。最长的 盗首螈只有约1米长,而其他的更为细小,估计它们是生存在没有被同期 离片锥目占有特定的 生态位。

        4、丑角树蛙

       
不合理蛙,由亚马逊河里有一种巨型蝌蚪演变251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84418

          婆罗洲的丑角树蛙(学名:Rhacophorus pardalis)生活在丛林树冠高处,可以在树与树之间滑翔。这里的雄性树蛙之间为竞争异性,会建造泡沫巢。当卵孵化后,蝌蚪会落入树下的池塘。

        5、滑体亚纲

       
不合理蛙,由亚马逊河里有一种巨型蝌蚪演变91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84418

          丛三叠纪延续到现代,包括所有现存的两栖动物,分为无足目、有尾目和无尾目。

          滑体亚纲(Lissamphibia) 是两栖纲现存的唯一一个亚纲。头部骨片少,包括近代型的两栖动物。有无尾目、有尾目和蚓螈目三个目。过去有人以椎体为依据,认为无尾目起源于迷齿亚纲,蚓螈目和有尾目起源于壳椎亚纲,还有其他论点,其论据均不充分。

          滑体亚纲的特征:皮肤有多细胞粘液腺,为辅助呼吸器官;有特有的茎齿型牙齿即齿冠与齿茎之间有一圈水泥样的柔软带;眼眶与颞部相通;有耳盖骨──耳柱骨的复合结构;有从生殖嵴发生的脂肪体;视网膜上有绿柱细胞;内耳有两栖乳突等。这些共性并不与生态适应直接有关,反映了滑体两栖亚纲单元起源的可能性是存在的。3目之间形态上的差别显着有无肢者、有有尾者、有无尾者,并与各自的运动方式相适应,它们的繁殖方式也有一些不同。目前对3目的分化过程,还没有充分的论据。

        6、网状玻璃蛙

       
不合理蛙,由亚马逊河里有一种巨型蝌蚪演变390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84418

          哥斯达黎加的网状玻璃蛙(学名:Hyalinobatrachium valerioi)有半透明的皮肤,使它很难从图中的树叶上被发现。两栖动物可以使用皮肤做任何事情,从呼吸到吸水。但缺点是,皮肤感染可以给它们造成严重伤害。

        7、无足目

       
不合理蛙,由亚马逊河里有一种巨型蝌蚪演变588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84418

          无足而形态习性均似蚯蚓的两栖动物,可能历史悠久,但是可靠的化石仅为新生代,现代分布于澳洲以外的热带地区。

          螈是尾极短或无,无四肢和肢带,蚯蚓状。已知160余种,下分隶6~7科30余属。广布于环球热带和亚热带湿热地区,尤以南美的种类最多,而安的列斯群岛无。非洲东西两侧均有分布,并在塞舌尔群岛有6~7种,而马达加斯加岛无。在亚太地区分布于东南亚和南亚及西侧新几内亚岛(又称伊里安岛)。大洋洲及欧洲无分布。中国现有2种,即双带鱼螈和版纳鱼螈。

        8、穴居蟾蜍

       
不合理蛙,由亚马逊河里有一种巨型蝌蚪演变892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84418

          墨西哥的穴居蟾蜍(学名:Rhinophrynus dorsalis)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地下度过。它只是在大雨之后才会来到地面繁殖,并以蚂蚁和白蚁为食。这种蟾蜍没有现存的近亲,这是不寻常的。它是生物学分类中所在科中的唯一物种。青蛙和蟾蜍没有科学上的区别,但通常“蟾蜍”会指那些皮肤较干燥,并且有疣的青蛙。

        9、吻蚓科

       
不合理蛙,由亚马逊河里有一种巨型蝌蚪演变798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84418

          最原始的蚓螈,分布于南美洲。

          吻蚓科拥有最多的原始特征,如保留有尾部,口开在头的前方,头骨数量多,眼相对比较大,触突与眼相连,鳞很多和身上的环褶上又有很多小的褶子等。吻蚓科为卵生,幼体有小的外鳃,在水中生活,变态为成体后返回土壤中。

        10、大冠蝾螈

       
不合理蛙,由亚马逊河里有一种巨型蝌蚪演变614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84418

          大冠蝾螈(学名:Triturus cristatus)在整个西欧都能看到,因为其数量正在下降,有两三个国家已将其列为保护物种。水生的幼体在成年之前会到陆地上度过青少年时期。雄性蝾螈沿着背部长有黑色锯齿状的波峰 - 故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6-12 06: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