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164|回复: 0
收起左侧

地震可以预测——地震新理论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1-10-2 04: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震可以预测——地震新理论468 / 作者:513668881wjt / 帖子ID:7505
                   卫星显示的地球引力分布图

1、密度引力定律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大小由引力单元决定,引力单元引力的大小跟一个物体引力单元的密度和另一个物体引力单元的密度乘积成正比,跟这两个物体引力单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两个物体之间所有引力单元的合力就是这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此定律能解释: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质子的密度引力大于静电力,轻松组成原子核,不需要用强作用力、弱作用力解释,用强作用力、弱作用力统一于密度引力。
2、为什么会地震、海啸和山崩

      地震、海啸和山崩主要原因都是由于地球内部某一部分的密度引力极其强大,原子能被压塌,形成原子核较大的新原子,其实就是核聚变反应,核聚变使其密度增大,密度引力也增大同时由于核聚变放出大量的能量。被压塌的原子数目较大时,逐渐形成较大的能量“空洞”。原子被压塌时,结合成新的原子时,理论推断原子核的温度特别高,原子核裸露时,由于原子核的温度极高,会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样就会形成能量特别高,即温度特别高、压强特别大的能量团,能量极高,这样的能量团达到一定程度必须释放能量时:在地面下的能量极其高的能量团,就形成地震;在海面下的能量极其高的能量团,就形成海啸;在山底下的能量极其高的能量团,就形成山崩。
3、重力加速度能预测地震、海啸和山崩

      在地壳的深处由于密度引力大的地方,将原子压塌或撕裂使该区域的密度增大,同时发生核聚变、裂变反应,主要以聚变为主。因为核聚变反应的环境是:温度高、压强大,而在地壳的深处由于上述分析得出的结论,正好能形成这样的环境。由于以核聚变为主,使发生核聚变的地方密度继续增大,又为核聚变创造条件,这样相互增长相互促进。核聚变区域的引力就会波动的增大。因为重力加速度和引力的大小有关,并且引力越大重力加速度也越大,也就是说,重力加速度波动增大的地方一定会发生地震、海啸、山崩,并且重力加速度波动增大的频率快的时候,地震、海啸、山崩就要来临了。发生地震、海啸、山崩时地壳的深处的核反应以核裂变为主,缓解了这个空间密度大的程度。这就是大地震、海啸、山崩后的区域,短时期内不会再有大的地震、海啸、山崩的事实。但是,地震、海啸、山崩的区域的重力加速度仍然要比周围的大一些,因为核裂变不可能那么彻底,实地测量一下便可验证。根据这种理论,地震、海啸和山崩可能产生新元素。

4、密度引力和万有引力对宇宙的解释

      宇宙最终是收缩的,收缩为黑洞后再开始新的宇宙。以太阳系为例,按照密度引力定律,恒星、行星由于塌陷体积缩小质量不变,密度增大,密度引力也随之增大,行星的轨道半径会缩小,从而收缩。当然这是也极其漫长的过程。而按照万有引力定律,由于行星、恒星的质量不变,万有引力不会变,行星的轨道半径不会减小,从而不会收缩,这与客观事实相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6-18 00: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