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77|回复: 0
收起左侧

三心二意真的可以吗?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1-9-16 13: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心二意真的可以吗?
                               
                                大多数人认为自己可以同时做两件事。尽管明显力不能及,但我们依旧每天都在尝试着同时处理多个任务,
众所周知,法律必须要对我们愚蠢进行处罚。例如:在澳大利亚的每一寸领土上,驾驶机动车辆的同时使用手机的非免提功能都是违法的。
法律制止驾驶同时使用手机,是基于安全驾驶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的来考虑的,使用手机会分散驾驶者对驾驶的注意力。
在一些州,警察开始对过马路时玩手机的步行者处以罚金。
年轻人声称自己擅长多任务,他们的确可以同时使用好几种电子产品,并且看起来还有模有样的。
但是不少研究显示当他们尝试同时做两件事时,往往两件事都做得不尽如人意。相较于一次只做一件事,他们不是犯了更多的错误就是浪费了更多的时间。
三心二意真的可以吗?796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8066

我们在做某一件事时的注意力是有限的。 Mike Kegley/Flickr CC BY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用一个间谍软件程序监控了在一次讲座中的大学生的笔记本电脑,并发现他们在查阅课件的同时记录笔记、查收邮件、聊天、上网、打游戏。
这项研究还发现,学生们上课时看与课程无关的资料花费的时间越长,课程成绩越差。
一些研究者提出女性在处理多任务时显示出优势,但大多没能发现性别上的重大区别。
以下三个原则完美诠释了我们处理多任务时的局限性。
1. 某些任务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注意力
走路,咀嚼和我们讲话时嘴巴的动作看似并不需要多大的注意力甚至都不用思考就可以做到。
三心二意真的可以吗?665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8066

当一个人同时做两件事时,往往两件事都做不好。来源:shutterstock.com
然而组织语言进行论证、看书和看电影同样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尤其是当我们想做好这些事的时候
       2. 我们投入地做一件事或多件事的注意力是有限的。
这似乎是我们的大脑构造的局限所导致的。如果同时处理两件事并不会用光我们的最大注意力,那么我们就极有可能成功的同时处理两件事。
所以说,大多数人可以轻而易举的做到散步的时候与朋友聊天。
相反,如果两件事一起做会超出我们的注意力极限,那么我们就必须放弃一个了。
所以尽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开车的时候聊天相当轻松,但如果路况突然改变,驾驶的难度突然的提高,那么一般聊天就会停止。
我们注意力的极限值也会受我们精神状态的影响。例如如果我们在很累的状态下,我们的注意力的极限值也会降低。
3. 我们可以熟能生巧
我们处理多任务的能力会随着练习的增多而加强。这意味着一些任务需要的注意力越来越少,甚至变成一种自动行为。
在我最近的研究中,参与实验者会看到一张画有随机分布的点的图片,并被要求数出点的数量。
他们数数所花费的时间与点的数量明显相关:点越多,他们数得越慢。但当他们看过很多次这些图片后,他们的反馈时间和点的数量就没什么关联了。
三心二意真的可以吗?739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8066

很多人认为女人比男人善于处理多任务。 Fouquier /Flickr, CC BY
事实上,实验对象不论是数6个点还是11个点,速度是一样的。他们本能的得知答案而不是必须通过数数的过程得到答案。
我们获取很多的认知技能(例如朗读)也是通过了相似的过程。
新手司机通常在开车时无法接收到基本指令,因为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让车顺利的行驶并避开其他车辆。
但是当有了几年的驾驶经验后,这些任务就不再需要那么多的注意力,一些人可以很自然地做其他的事,比如驾驶时可以跟着收音机唱歌或是思考最佳的回家路线。
重要的是:不是所有的任务都可以熟练到不需要很多的注意力的程度,有的任务即使你做的再顺手,也需要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和一个人进行严肃的对话并不是一件我们可以用“自动驾驶模式”还能期望得到好的结果的事情。
所以,我们可以一心两用吗?这取决于我们要同时做的任务本身、我们的行动力、我们做每一个任务的经验以及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科学美国人》。
(翻译:赵诗晨  审校:傅斓)
原文链接:https://theconversation.com/heal ... lly-multitask-5667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6-14 21: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