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35|回复: 0
收起左侧

二十四节气惊蛰介绍 惊蛰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1-9-14 17: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到这个惊蛰很多人不得不说真的比较有意思的,很多人也都知道的,而且惊蛰对于农民伯伯来说太重要了,这一个时节如果不抓紧时间做农活的话,那就会丢了收成了,所以惊蛰节气,意义非凡。今天我们就详细的来介绍介绍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是什么意思,惊蛰又怎么读吧,感兴趣的你一定别错过了!
1、二十四节气惊蛰介绍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
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化生长的现象。春雷始鸣,气温回升,昆虫萌动,“九九”已尽,“九尽桃花开,春耕不能歇”。物候:桃红李白,莺鸣燕来,布谷催耕。惊蛰万物萌动,细菌滋生,容易引发感冒发热和肝病发生。养生需注意防春温流感,饮食清淡养肝脾,多吃蔬菜清肠胃,早睡早起多锻炼。

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一岁十二个月建,每个月建对应一卦,卯月(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大壮卦的卦象就是天上开始打雷了,雷在天上响,非常形象。“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代表着生机;所以卯月(二月)也是能量迸发的月份,一年春耕由此开始了。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中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2、惊蛰是什么意思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最初古时叫“启蛰”,而到了西汉,为了规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改名叫惊蛰,沿用至今。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3、惊蛰怎么读音惊蛰读:[jīng zhé] 。
4、惊蛰习俗4.1、综述
惊蛰的主要习俗有蒙鼓皮、驱虫、打小人、吃梨等。
4.1、吃梨
惊蛰有吃梨的习俗。这是因为惊蛰后天气明显变暖,人们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吃梨,对身体很有滋养作用。
4.1、蒙鼓皮
响雷,是惊蛰节气的重要特征。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4.1、打小人
香港、澳门一向有“打小人”的习俗。传说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犯之则在年内遭邪恶小人兴风作浪,阻挠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因此大家都要买份纸料,内含纸老虎、吉纸、小人纸等去“打小人”。
在广东一带民间有在惊蛰“祭白虎化解是非”的说法,据称白虎为口舌之神,每年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伤人,所谓“祭白虎”,便是祭拜用绘制黄色黑斑纹的纸老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6-1 18: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