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0754|回复: 0
收起左侧

意念控制物理 已经不在神秘 科学家已经有突破了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1-6-19 20: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由UFO中文网“心灵”收集编写

科学家发明意念控制手机 意念控制可拨号


美国科研人员近日发明了一种利用思想拨号的手机,用户不用动手指就能轻松打电话。使用者需要佩戴一副专门设计的头饰带,它连接了一个无线蓝牙设备,能够向诺基亚N73手机发送无线信号。
意念控制物理  已经不在神秘 科学家已经有突破了220 / 作者:心灵 / 帖子ID:4652
图1 思想控制的手机:加州的研究学者已经发明了利用思想进行手机拨号的新技术
这种技术是通过对大脑的暗示做出反应而产生作用的,专家认为任何人稍加训练就能熟练掌握使用技巧。研究学者期望这个突破性的进展可以创造更多无需用手的手机,方便那些残疾人、老人以及在高压力工作环境下工作的专业人士使用。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瓦茨计算神经科学中心、发明这项技术的科学家钟志平说道,该设备主要是靠佩戴在脑袋上的脑电图(EEG)电极起作用,它来确定大脑正在想什么。钟认为任何人只要稍加训练,操纵准确度就能达到100%。
意念控制物理  已经不在神秘 科学家已经有突破了770 / 作者:心灵 / 帖子ID:4652
图2 科学家认为任何人只要稍加训练,熟练操纵这种思想控制的手机的准确度能达100%
使用者佩戴一个EEG头饰带,就如图2所示,它能检测大脑信号,然后由蓝牙设备将指令发送给手机。该技术主要是使用算法来处理信号。在实验过程中,屏幕以不同的屏闪速度向使用者展示从0到9的数字,电极立即检测到这些大脑中出现相关信号。最初实验中,用户拨出10位数字的电话号码准确率在70%至85%之间。尽管思想控制的电脑已经产生一段时间了,但把这种思想控制技术应用在手机上还是第一次。(

德科学家发明意念驾驶汽车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个研究大脑科学家小组发明了一种完全靠意念控制的汽车,这给那些四肢不健全的人群带来了福音。司机只需要戴上一个特殊的头戴式耳机—之前是用来玩电子游戏的—耳机自带传感器,它通过无线技术与汽车的电子元件相连。驾驶员只需要通过“想”向左向右或者加速,汽车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意念控制物理  已经不在神秘 科学家已经有突破了69 / 作者:心灵 / 帖子ID:4652
图1决定方向:个研究大脑科学家小组发明了一种完全靠意念控制的汽车
该汽车是由一组德国科学家发明的,他们首先制造出一个样机测试其日常驾驶的可行性。脑驾驶(BrainDriver)技术通过车内视频摄像头,雷达和激光传感器,展示汽车周围环境的3D图片。驾驶员只需要戴上特殊头盔,它装有16个传感器,可以接受大脑的电磁信号。专门的电脑将会将这些信号解读,辨别向左还是向右的两种不同的特殊模式。在一项测试中,驾驶员成功的操纵汽车向右转,尽管发布指令和车辆启动之间有些许延迟。
意念控制物理  已经不在神秘 科学家已经有突破了472 / 作者:心灵 / 帖子ID:4652
图2 高科技:脑驾驶技术通过车内视频摄像头,雷达和激光传感器,展示汽车周围环境的3D图片
在第二项测试中,汽车能辨别四种模式,帮助驾驶员加速或减速。该项目是由AutoNOMOS小组开发的,它属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人工智能集团的一部分。在确定意念是无需动手控制汽车的最好方式之前,他们曾测试过iPad和眼动追踪设备。研究人员称它们测试的汽车不过是“概念的证明”,在成功通过大脑控制机器之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www.ufoao.com

至于它是否会上市,目前还不得而知。这个“脑驾驶”应用程序只是一个演示,目前还不适合上路,但长远看来,像这样的人机界面在自主驾驶方面应该蕴藏巨大的潜力。科学家还提醒:“当然你千万不要在家独自尝试,出于安全的考虑,我们会先在一个诸如飞机场的空旷空间进行测试。”(




意念移物 一些人能够用思维影响物质的说法已经存在了几百年。但是,调查这种现象的努力却一直存在争议。为此,某些学者关注测量普通大众的意念移物能力,寻找表明他们能影响特殊电子装置输出的证据。这项研究成果至今仍然激发着科学家和怀疑论者的兴趣。自我测试:你有意念移物能力吗?测试意念移物能力有个简单的办法,那就是约瑟夫·莱因率先使用的掷色子法。在大小一样的纸条内分别写下从1到6这几个数字,把纸条混在一个碗里,每次拿出一张,得出的就是你每次要掷出的数。从第一个数字开始–比如是4–掷10遍色子,看有多少次是4。剩下5个数也采用同样的方法,看看这60次中有多少次掷出了你原来想要的数。如果超出15次,那么,与随机结果的偏差就相当大了,可以视为“在统计学上有重要意义”。科学家们对意念移物的态度正方:加利福尼亚智力研究所迪安·雷丁博士多数科学家都知道,表示出对意念移物一类问题的兴趣会影响你的声誉。因此,这个问题总是遭到回避或否定,理由是“没有证据”,这显然不符合事实。我在私下里发现,对于意念在有形的世界中起到积极作用这个问题,多数科学家都抱着比较开放的态度,即使不了解相关的文献。在阅读相关材料或参加有关这方面证据的讲座以后,科学家在私下里的态度还会更肯定。大家之所以忌讳这个问题,是因为基于常识的对世界的判断。当量子论是我们对物质世界的人是发生改变后,这种禁忌自会烟消云散。但是,维持这个禁忌还有一个原因:人们认为,心灵心理学现象似乎与宗教有关。此外,事实表明,在大多数时候,人们的意愿或祈祷对整个世界没有什么影响。即使在实验室条件下,如果没有巧合或失误,我们看到的效果往往也微乎其微。意念移物或许可以看作雨滴的力量。要刻出大峡谷需要极多的雨滴。但是,有足够的雨滴,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了不起的事情就能发生。反方:伦敦戈德史密斯学院克里斯·弗伦奇教授直觉上,你可能以为,宏观意念移物,比如抬起桌子或弯曲勺子将对怀疑者提出最大的挑战。令人遗憾的是,没人能在适当控制的条件下证明这类效果,而魔术师却能轻而易举地再现类似情况。因此,微观意念移物的研究结果才是怀疑论者真正要面对的问题。我认为,支持者和怀疑者大致上都同意,对这个领域的整合分析有力地说明,“某种情况”的确在发生,而这种“情况”大概无法轻而易举地加以解释。问题在于,这种情况到底是不是意念移物?显然,至今的结果还令人不解,需 要进一步研究。但是,我敢打赌,真实的原因是某种微妙的由研究方法造成的假象,或者是目前尚未得到认识的统计学问题。www.ufoao.com我们目前所讨论的效果的规模很小。比如,全世界最有经验的REG研究小组普林斯顿大学工程偏差研究小组得到的研究结果只比随机几率偏离0.02%。此外,这个小组最近没能在与两所德国大学联合进行的大型项目中再现最初的结果。扩展阅读:意念移物的证据5月27日凌晨,一场强烈地震袭击全球人口最稠密的岛屿爪哇,使6000人丧生,20万人无家可归,并且引发一场国际救援行动。但有些科学家认为,这次地震可能还产生了其他结果。自1998年以来,他们就一直在检测全球各地大约60个电子装置的输出。这就是“随机现象发生器”(REG)网络。这些发生器配备特殊电路,可以持续产生完全随机的信号。至少,根据设计它们应该产生这样的信号。有些时候,机器的输出会偏离无意义的随机起伏。这种变化通常很小,可以当作统计学上的巧合忽略不计。但是有时输出的变化却难以解释,电子装置似乎处于某种外力的控制之下。巧合还是必然5月份发生的情况恰好如此。对REG输出信号的分析显示,从地震袭击爪哇前一小时开始,这些信号就偏离随机性,并且持续了8个小时。变化非常明显,仅仅因为地震而导致该变化的可能性还不到1/150。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会是什么?会不会是地震以某种不为人知的方式影响到REG的输出?毕竟,这场地震影响到世界各地的测震仪。但是,这却无法解释 2004年俄罗斯别斯兰恐怖事件发生时REG的类似变化–当时,恐怖分子袭击一所学校, 300多人因此丧生。这也无法解释5年前纽约双塔遇袭时REG发生的类似变化。多数科学家都会把这些情况当作巧合。但是,在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全球意识研究计划的罗杰·纳尔逊博士等人认为,REG网络或许探测出某种重要得多的东西:意念移物。人们很早就开始寻找意念移物的证据,全球意识研究计划是这种努力的最新体现。多年以前就有关于意念移物的传闻,从移动家具到把勺子“看”弯等等。 1970年,俄罗斯妇女尼娜·库拉金娜曾使冷战发生短暂解冻:苏联科学家邀请西方同行来俄罗斯观看她表演意念移物能力,比如用目光让小物体移动。怀疑者坚持说,库拉金娜用的只是普通的戏法,比如超细的线或磁铁,但是,这些断言始终没有得到证实。即便如此,没有几个科学家乐意承认,这是意念移物确实存在的证据。在传统研究中通常被人们忽视的问题在意念移物的支持者和怀疑者之间却成了问题:从对数据的解释到研究者的品格都遭到质疑。这并非没有原因。如果意念移物确实存在,这将是对当代科学的根本质疑。纳尔逊博士说:“这种现象很微妙。从机械和材料角度都没有办法解释,也没有理论能说明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挑战当代科学这促使一些科学家开始持续多年的研究。他们不断积累证据,希望有朝一日能揭露真相。这种办法由来已久。比如,今天许多药物的疗效都是经过多年研究才显示出来的。一个原因在于,药物的效果可能极其微妙。就连意念移物的支持者也承认,其效果很弱,持续积累证据是唯一的办法。1989年,心理学家黛安娜·费拉里和普林斯顿大学的迪安·雷丁用一种称作整合分析的方法考察了前人收集的证据。整合分析广泛用于医疗研究,把许多小型调查的结果综合起来,减少了偶然性。对2500人掷出的250万次色子的分析发现,意念移物效果虽然很小,但在统计学上却有重大意义。一种解释是,绝大多数人的意念移物能力都微乎其微,从掷色子上体现不出什么效果。60年代末,西雅图波音实验室的物理学家赫尔穆特·施密特用REG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此后,REG就成为意念移物研究中的标准工具。REG利用亚原子效果,不需要外来干预,产生的输出没有微妙的偏差,而且更容易受意念移物影响。与掷色子实验一样,早期研究显示出意念移物作用确实存在。但是,后来的实验结果却正负参半。对REG数据的分析显示,实验效果或许会随着参加者人数的增加而增强。纳尔逊领导的全球意识研究计划似乎很适于检测这种可能性。纳尔逊认为,可能引发全球关注的大事或许能影响到REG网络。到目前为止,全球意识研究计划一共记录了200次大事,从1999年10月在全球范围内举行的“冥想活动”到2004年的印尼海啸。其结果各不相同。比如,2004年的海啸没有使REG出现明显变化,而2005年导致数百名伊拉克人死亡的践踏事件却使REG发生明显变化。或许,只有揭示出意念移物的特性,这些情况才能得到解释
。。


曾经,我们在电影、小说中看到“意念移物”的神话;曾经,我们将“意识的作用”视作唯物主义的禁忌……

  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主观臆测”付出代价,而“意念”的“威力”已不再是《黑客帝国》、《蜘蛛侠》的专利。

  因为,现实之中科学家真的把这种“威力”施展了出来———

  在一个月黑风轻之夜,一大批“机器战士”悄无声息地向某座敌国城市发起总攻。而此时,控制“机器战士”的士兵们正端坐在距离战场数千公里之外的电脑控制室里,凭借自己的大脑思维,用意念灵活自如地操纵“机器战士”在战场上作战……不要以为这又是好莱坞科幻大片《黑客帝国》中的情节———美国五角大楼的国防远景研究计划署已投入首批2400万巨资,在全美6个实验室中进行意念控制机器的研究工作。

  美国国防远景研究计划署的终极目标,就是希望能造出可用大脑意念控制的“机器战士”。如今,这项研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www.ufoao.com

  2004年7月9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穆沙拉姆研究小组在《科学》杂志上报道了意念控制机器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解码”了从猴子大脑中记录下的意念信号,并进而用意念成功地对机械实验装置进行控制,朝着开发出用意念控制机器的方向迈进了重要一步。

  穆沙拉姆将他们的实验装置称为“脑-机接口”(BMI),意思是大脑和外界之间建立起一种直接的交流通道。

  无独有偶,在米格·尼古拉利斯领导的美国杜克大学神经工程中心的实验室里,不久前也发生了一件令科学界乃至整个世界为之赞叹的事情:一只机械臂将机械手伸出,从一边摆到另一边,试着从空中抓东西,动作栩栩如生。

  令人称奇的是,杜克大学实验室里的机械臂不是由人们设计好的电脑程序控制的,而是一只恒河猴以意念指令来动作的。

  要看看这些指令来自哪里,你得顺着一束电缆离开实验室,穿过走廊,到另一个房间。

  这个房间里竟然坐着一只恒河猴!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猴子身后的电缆显示了实际情况:它们接到电脑后面,然后再伸出来,最后同那只猴子头上的一个“瓜皮帽”相接。

  “瓜皮帽”底下有四个塑胶接头。从这些接头伸出一组微细的金属丝连接的微电极,并插入猴子大脑顶叶皮质区。

  顶叶皮质是脑中负责筹划动作,并传送指令给脊髓神经细胞执行计划的组织。那100根微电极每一根都靠近单一个神经元;当神经放电时,邻近的微电极就会攫取其电流,顺着一小簇金属丝往上传递,穿过实验猴的头盖,抵达小隔间外桌上的一台称为“哈维箱”的电子装置。

  猴子最终只要“想”,而不用“做”,就能达到控制机械臂的目的。

  实验开始时,这只猴子右手抓着操纵杆,眼睛盯着一个电脑屏幕。它晓得,只要把操纵杆向左或向右移动以对应屏幕上的亮点位置,就会有一滴果汁送进它的嘴里。

  它喜欢玩这种游戏,也相当在行。

  屏幕上的亮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当这个点停住的时候,点的周围有个圆圈就变大了。这个点代表的是那只机械臂在另一个房间里的移动情形,而圆圈的大小则显示出机械手紧握的强度。

  当实验猴看到前方突然闪现亮点,而决定向左或向右移动操纵杆与亮点对应时,它脑中的微电极就会记录到活化的皮质神经元所产生的电流讯号,并将该讯号传至“哈维箱”。

  哈维箱将讯号收集、过滤并放大之后,传递给位于隔壁房间的电脑。接下来,电脑对于实验猴手臂即将采取的动作进行预测,并将该讯息转换成可让机械手臂产生相同动作的指令。

  经过几天的训练,科学家成功地让猴子学会了用被它们的思维所控制的光标去触摸屏幕上的光点,而不再直接用手去触摸操纵杆。也就是说,猴子最终只要“想”,而不用“做”,就能达到控制机械臂的目的。

  最早在上个世纪末期,意念控制实验就已付诸实施,实验对象是老鼠,当时大获成功。

  早在1993年,尼古拉利斯和美国汉尼门大学的约翰·查宾合作,成功记录到了老鼠大脑顶叶皮质5个不同区域里46个神经元的电活动情况。

  他们教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老鼠用意念来控制饮水装置,研究人员在老鼠的头上安置了一套小型的“脑-机接口”。“脑-机接口”与操纵杆———水槽通路成一并联关系。每当老鼠按动操纵杆的时候,“脑-机接口”就会同步记录下老鼠大脑皮层运动区内46个神经元的电活动情况。

  当确信老鼠已经建立了通过按动操纵杆来获取饮用水的条件反射以后,研究人员切断了操纵杆与活动水槽之间的联系,而将水槽与“脑-机接口”连在了一起。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研究人员终于让老鼠渐渐地意识到,即使它不用前爪去按动操纵杆,只要它眼睛盯着水槽,心里想着自己要用前爪按动操纵杆,水槽也会被自己的意念所驱动的机械臂带动,继而送水进来。

  渐渐地,参加实验的6只老鼠有4只学会了这一本领———只要脑子里想着要去按动水槽,与它们的大脑相连的BMI就会帮助它们让水槽送水进来。

  “意念控制”技术的研制也面临着不少难题,微型电极的植入手术就是难题之一。

  人不同于实验动物,除了要让BMI能正常工作,BMI还不能对人的大脑组织造成额外的伤害。这就要求研究人员一面要潜心发展BMI,一面还要与神经外科专家合作,共同探讨适合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技巧。

  此外,研究人员还要和电子工程专家合作,以制造出体积更小、重量更轻、而灵敏度却要更高的微型电极。

  现在,研究人员已经制造出了40到50个微米大小的微型电极。在最近的一次实验中,研究人员在一只短尾猴大脑皮层的8个不同区域同时植入了704个微型电极,并且成功记录到了318个神经元的电活动。

  穆沙拉姆小组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建造一个能由脑中埋有电极的人控制的机械臂。

  该小组的目标是使肢体瘫痪的人有个新工具,能让日常生活进行得更容易些。比如说,机械手臂按照人脑中的想法而运动: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公式,或是给自己倒上一杯牛奶。对于像“当代的爱因斯坦”霍金这样的人,它的意义却是无与伦比的。

  一些乐观的科学家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意念控制”技术必将更加成熟。在未来,也许不必将电极植入大脑即可读取精确的意念信息。

来源:北京科技报
意念控制物理  已经不在神秘 科学家已经有突破了53 / 作者:心灵 / 帖子ID:4652
这个芯片将能够让病人通过意识控制计算机
意念控制物理  已经不在神秘 科学家已经有突破了455 / 作者:心灵 / 帖子ID:4652
意念操纵示意图
意念控制物理  已经不在神秘 科学家已经有突破了142 / 作者:心灵 / 帖子ID:4652
米格·尼古拉利斯
意念控制物理  已经不在神秘 科学家已经有突破了108 / 作者:心灵 / 帖子ID:4652
尼古拉利斯在展示操纵杆






w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6-1 13: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