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61|回复: 0
收起左侧

观测显示,超新星SN 2023fyq在爆炸前表现出持久的活动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4-5-15 16: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8月11日,Las Cumbres天文台获得的NGC 4388中SN 2023fyq的合成gri图像。SN 2023fyq的位置由白色勾号标记指示。来源:董等,2024。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BTomasz Nowakowski):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对一颗被称为SN 2023fyq的Ibn型超新星进行了光度和光谱观测。5月7日发表在预印本服务器arXiv上的观测活动结果表明,这颗超新星经历了一次长期的前兆活动,包括爆炸前的爆发。

超新星是一种强大而明亮的恒星爆炸。它们对科学界很重要,因为它们为恒星和星系的进化提供了重要线索。通常,SNe根据其原子光谱分为两组:I型和II型。I型SNe的光谱中缺乏氢,而II型SNe则显示出氢的谱线。

Ibn型超新星是相互作用驱动的SNe的一个子类,在其光谱中显示出狭窄的氦线。它们的光曲线往往是短暂的,其中一些甚至类似于快速演变的瞬态的演变。

SN 2023fyq于2023年4月17日由Zwicky瞬态设施(ZTF)发现,是距离最近的Ibn型超新星之一。它位于附近的星系NGC 4388,距离约5900万光年。2023年6月23日,它经历了一次快速的重新变亮,不久后被归类为Ibn SN型。

由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Yize Dong领导的天文学家小组自2019年以来一直在监测SN 2023fyq的爆发前历史。通过分析各种地面天文台收集的数据,他们旨在进一步了解SN 2023fyq的前身。

董的团队能够在超新星爆发前三年左右确定SN 2023fyq的前体发射。在爆炸前的最后100天里,这种排放表现出相对快速的上升。

观测结果表明,SN 2023fyq中的前体活动可以通过一个由低质量(质量为2.5–3太阳质量)氦星和一个紧凑伴星组成的双星系统中的质量转移来解释。结果表明,在爆炸前1000到100天之间,氦星在氧气/氖燃烧阶段大幅膨胀,引发质量转移到其伴星。这产生了检测到的前体排放。

此外,在爆炸前100到11天之间,这个双星系统的轨道发生了收缩,这增加了伴星的吸积率,并导致光曲线上升。从爆炸前约40天开始,光曲线的最终上升被认为可能是由于核心硅燃烧或轨道收缩引起的失控质量转移,这引发了速度为1000公里/秒的喷发质量抛射(约0.3太阳质量)。

总结这些结果,该论文的作者得出结论,最终的超新星爆炸可能是由于氦星的核心坍塌,也可能是因为氦星与其伴星的合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6-2 11: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