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55|回复: 0
收起左侧

扶苏之死_扶苏之死原因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3-3 09: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扶苏究竟是怎么死的?史书很隐晦地告诉你:可能是蒙恬出卖了他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秦始皇即位之后,发动统一六国的战争,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成功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之后,他又统一度量衡、货币等,保障人们的基本的生活。
可建立伟大功绩的秦始皇他所建立的秦朝,仅仅存在了两世就惨遭灭亡。
而很多人都认为大秦帝国之所以这样,很大的原因就是秦始皇的继位者——胡亥听信奸臣的谗言,残害忠良,推行暴政,以至于最后激起民愤……
扶苏之死_扶苏之死原因715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14703
然而实际上,秦始皇去世后,皇位本是传给自己的大儿子扶苏,有人说“扶苏”是秦国避免灭亡的希望,但最后皇位却由胡亥上位。
那么扶苏究竟是怎么死的,史记很隐晦的告诉了我们是蒙恬出卖了他。
性格温和,敢于直鉴扶苏从小就机智过人,且性格温和。在政治方面也及其有远见,而且扶苏这个名字出自《诗经》,扶苏意味着树木繁荣生长。
秦始皇为他取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对于这个儿子的喜爱以及对他寄托的无限期望。
作为长子,扶苏深受秦始皇的格外重视,但是许多人都认定扶苏一定会继承秦始皇的大统地位。虽然表面秦始皇并没有表现出来,但通过胡亥和扶苏的对比就可以看出秦始皇更加重视长子。
不过秦始皇对于扶苏的教育更多的是打压,在高压的打击之下,扶苏经常怀疑秦始皇不喜欢自己甚至是对自己厌恶。这也造成了扶苏的心理越来越自卑,为之后他面对假遗诏丝毫不怀疑选择自杀埋下了伏笔。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这句话就是用来形容扶苏的。由此可以看出扶苏容貌过人,性格温和。
扶苏之死_扶苏之死原因732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14703
扶苏对待所有人都是彬彬有礼,这样的性格受到人们称赞。可在秦始皇看来,一位合格的君主性格太过温和一定治理不好国家。
秦始皇自然希望自己的长子手段强硬一点,这样才能继承好自己所打拼下来的皇权。
他和扶苏的矛盾发生在“焚书坑儒”中,当时秦始皇下令将460名术士在咸阳进行活埋,作为儒学的忠实爱好者,扶苏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
他上书劝谏秦始皇认为他这样坑杀术士的行为,会导致天下不安定。这个建议直接惹怒了秦始皇,他下令将扶苏发配到上郡地区监督大将军蒙恬的部队一起去修筑长城、抵抗匈奴。
但其实秦始皇看似发落,其实暗地里是在为扶苏铺路。
秦始皇去世,胡亥即位但当时扶苏并没有想到这点,他低估了父亲对他的重视。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离开了人世。在他去世之前,叫来了自己的心腹赵高,让他起草诏书让长子扶苏即位。说完之后,就离开了人世。
扶苏之死_扶苏之死原因341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14703
可秦始皇的遗诏,只有赵高一人知道。
但赵高因为之前和扶苏出现了矛盾,他担心如果扶苏即位之后对于自己的地位会产生威胁。
深思熟虑之后的赵高,决定篡改秦始皇的遗诏。赵高急忙找到了胡亥,告诉了他自己的想法并且还将丞相李斯拉入自己的阵营。
三个人经过考虑,决定将原本属于扶苏的皇位让胡亥来即位,并且伪造了一份遗诏,里面记载了扶苏和蒙恬的罪过,并且命令他们自杀。拿到遗诏之后的扶苏悲痛欲绝,他不敢相信父亲会赐死自己,他径直走向屋中,决定自刎。
在他自杀前,蒙恬一直劝说他查明遗诏的真相,但由于父亲去世和假遗诏带给他的悲伤和本该属于自己的皇位拱手变成他人,两件事情交织起来,扶苏还是自杀。他去世之后,胡亥坐享渔翁之利,被称为“秦二世”。
扶苏之死_扶苏之死原因924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14703
蒙恬出卖了扶苏其实,对于扶苏的死因后世流传了各个原因,但史书中隐晦的告诉我们,是蒙恬出卖了扶苏。
当初扶苏被秦始皇发配到蒙恬军中,让他监督。看似监督,但当时蒙恬奉命修筑长城,手中握有30万精兵强将。而扶苏到来是来控制蒙恬的军权。
所以看似秦始皇将他发配,实际上是为了让他更好的掌握实权,为之后他继承大统奠定好基础。
所以扶苏到来后,蒙恬也是很配合,将自己30万的兵权都交给了扶苏。可面对假遗诏,扶苏为什么会选择自杀,按理说他清楚的明白皇位是自己的。
这里面的重要人物就是蒙恬。当时蒙恬在扶苏要自杀之时,就劝说他,因为秦始皇从来没有立过太子,并且让扶苏和他肩负着守护边疆的重责,这关乎着国家安定,是非常重要的职责。如今只有一位使臣,遗诏的真假尚未可知,他劝说扶苏查明真相。
扶苏之死_扶苏之死原因683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14703
但扶苏已经被悲伤蒙蔽了双眼,于是反驳蒙恬,自己并不想违抗父亲的遗愿之后就挥刀自刎。其实对于扶苏的死因一直总说纷纭,但《史记》隐晦的告诉了我们,可能是蒙恬出卖了扶苏。
为什么会这样说,这是因为当时蒙恬没有坚定地站在扶苏的身边。
据《史记》记载,当时蒙恬手中握有30万大军,如果他不满胡亥直接可以起兵造反,以他的军事能力自己称帝或者扶持扶苏登基都是可以的。
那为什么蒙恬没有这样做,究其原因,不过是蒙恬不想为了扶苏而冒险罢了。
蒙恬所做的也只是劝说扶苏先查明真相,但是这样的劝说对一个内心极度求死的人来说没有丝毫作用,但凡当时的蒙恬决定辅助扶苏登基,那么扶苏就不会决定自杀。
此外,其实蒙恬没有起兵造反还有一层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管扶苏和胡亥谁成为帝王都不会影响到他的地位,只不过他忽略了人心。
此时的赵高因为篡改遗诏让胡亥登基,成为了胡亥的大红人。而因为赵高与蒙恬的弟弟蒙毅有私仇,赵高之前触犯法律,蒙毅直接判赵高死罪。最后还是秦始皇认为刑罚太重,赵高才免于一死。不过因为这件事,赵高从此便憎恶蒙毅。
扶苏之死_扶苏之死原因649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14703
因此蒙恬最后也身首异处。
总结如果秦始皇九泉之下知道自己的心腹会篡改遗诏,不知道他作何该想。但换句话说如果秦始皇当时对扶苏的教育多一些鼓励,这样扶苏在面对假遗诏时就会产生一些怀疑,就不会立马自杀。
而对于蒙恬来说如果当时他选择扶苏,并且毅然决然的支持扶苏。那么结局或许会有所不同。至少扶苏和蒙恬两人可以保全自己的性命。只可惜蒙恬当时并没有坚定的选择,这才让他们俩都身首异处。
当然,从蒙恬的角度来看,他做的也没有错,毕竟作为臣子,他只要做好臣子的本分就行,如果让他在没有弄清楚事情真相的前提下,为了公子扶苏,“举兵造反”,确实也不太现实。
对此,你怎么看呢?
扶苏之死_扶苏之死原因433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14703
扶苏之死_扶苏之死原因451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14703
扶苏之死_扶苏之死原因970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14703
秦国自穆公以来,励精图治,从一个边陲小地渐渐发展到中国首个大一统的王朝,然而残酷刑法和苛捐杂税却让秦朝自二世而亡。甚至于连素有仁名的公子扶苏也不能容于朝堂之上,而被赵高矫诏赐杀。然而公子扶苏真的相信他是被自己父亲赐死的吗?本期小编将给大家带来扶苏自杀的疑团和相关的推测。
在正史记载,公子扶苏是李斯、赵高假借诏书赐死的。然而扶苏为何自杀却有颇多疑点:
一、扶苏为何不听蒙恬劝谏,在不核实诏书真伪的情况下即自杀?
当使者携带李斯、赵高的假诏书抵达上郡时,蒙恬当即提出质疑:皇帝出巡在外,未立太子,而我领三十万大军在此戍边,公子作为监军,职责重大,怎么能仅凭一个使者和一封诏书即自杀?应该请命核实。蒙恬的质疑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对诏书的突然性不理解。三十万大军的统帅,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怎么会突然被问罪?二是对始皇杀扶苏的行为不理解。扶苏不仅是始皇的长子,更是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继承人,始皇杀扶苏这么重大的决定怎么会如此突然和草率?蒙恬的分析合情合理,信陵君窃符救赵即是前车之鉴,但一向“信人而奋士”的扶苏却丝毫没有听进去。这是疑点之一。
二、诏书列举的罪名极为牵强,扶苏为何不疑?
假诏书中给扶苏所列罪名是:戍边十余年,不能进而前,反而数次上书指责皇帝过失。那么这两个罪名是否属实呢?第一条罪名显然很牵强。蒙恬统兵三十万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已是大功,又连接燕赵长城,戍边防御,辛苦异常,何来“不能进而前”之说?扶苏作为监军,职责是监督蒙恬,并没有统兵作战的任务,获此罪名自然莫名其妙。那么第二条罪名是否会导致始皇动了杀扶苏的决心呢?显然也很牵强。扶苏第一次劝谏始皇是在“坑儒”事件发生时,这次劝谏的结果是始皇让扶苏北上监军蒙恬。扶苏在上郡监军十余载,虽数次上书始皇,也都没有招致更大的处罚。何况蒙恬亲弟蒙毅,是始皇近臣,深得尊宠,如果始皇对扶苏的上书越来越不满甚至起了杀心,蒙氏兄弟和扶苏不可能一点没有察觉。怎么会在始皇最后一次出巡时,毫无征兆做出要扶苏自杀的决定?而面对这个近乎突然的决定,扶苏为何坦然接受?这是疑点二。
三、李斯、赵高为什么确信一纸假诏书就能让扶苏自杀?
李斯、赵高矫诏的同时,秘不发丧,出巡队伍从沙丘出发,由太原入上郡,再沿直道南下咸阳。上郡正是扶苏和蒙恬大军驻地,如果李斯、赵高载着始皇尸体进入上郡是为了掩人耳目,制造始皇尚在的假象以配合此次政变的话,那他们难道不担心扶苏怀疑诏书真伪亲自前来核实吗?即使扶苏相信诏书为真,对人子而言,面对近在咫尺的父亲,亲自前来请罪再自尽不也合乎情理吗?而一旦发现有诈,上郡的蒙恬大军不日便可包围出巡队伍。李斯、赵高为什么确信这封假诏书能让扶苏完全相信。这是疑点三。
四、陈胜吴广起义为何“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时,所打旗号为“扶苏、项燕”。项燕是楚国抵抗秦军的大将,作为楚人的陈胜,打项燕旗号尚可理解,但扶苏是始皇长公子,潜在的继承人,反秦的陈胜打出秦公子扶苏的旗号,似乎不合情理。这是疑点四。
那么,扶苏自杀的背后究竟隐藏了哪些真相呢?
扶苏数次上谏,是两种治国理念的直接碰撞。始皇尊崇法家治国理念,信奉“法令由一统”、“事皆决于法”。而扶苏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坚持废重法而与民休息。如在对“坑儒”这件事上,扶苏的态度是“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扶苏的这种治国理念,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当时社会急需休养生息的现实,这也为扶苏赢得了贤名。扶苏的这种理念甚至连当时的普通黔首陈胜都知晓并深切认同,陈胜起义的直接原因就是延误了徭役期限,按秦律当处死。左右都是死,不如造反。如果是扶苏继位,对现行法度做出修正,陈胜也就不会铤而走险揭竿而起了。所以,陈胜同时打出扶苏、项燕旗号,显然可以最大限度的赢得更多的支持者。虽然扶苏在民间颇具贤名,但这种与秦王朝现行的治国理念背道而驰的思想,必然导致始皇对继承人的选择上出现摇摆。
扶苏并不是始皇心中必然的继承人。面对与自己治国理念的冲突,始皇让扶苏监军蒙恬的目的,显然是历练多过处罚。毕竟蒙恬不仅是三十万秦军的将领,同时也是扶苏一边的,在以武立国的秦王朝,如果始皇真的有意处罚扶苏,怎么会让扶苏掌握兵权?更何况这支大军的驻地距离咸阳不过数日路程。始皇这么做极有可能是希望通过前线的历练,让扶苏认识到儒家思想是不适合秦国的。另一方面,始皇也做好了两手准备:即培养其他继承人。秦王朝没有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所以幼子胡亥也是潜在的继承人之一。这一点,我们从《史记·蒙恬列传》中就能看出端倪。胡亥继位后,迅速将蒙毅下狱,御史曲宫在审问蒙毅时曾说:“先王欲立太子而卿难之。今丞相以卿为不忠,罪及其宗。”始皇欲册立太子,而蒙毅却数次反对,显然,这里的“太子”并不是指扶苏。胡亥少年跟随赵高学习法令,属法家一派,自然深得始皇喜爱。从二世继位后的所作所为来看,无不透露着法家的重法思想。规旋矩折,始皇晚年的几次出巡见闻,或许让他听到了民间的呼声,见到了民生的艰难,开始认同扶苏的治国理念,因而最终做出召扶苏回咸阳主持葬礼并继位的决定。只可惜,这封诏书未待发出,始皇就病逝了。
由此,我们再来分析扶苏自杀的原因也就很好理解了。诏书的罪名不过是托词,其真实意思是在告诉扶苏,秦不会改变治国理念,这也就意味着始皇已经决定选定其他继承人来当前的治国道路,而作为潜在继承人的扶苏,对未来的太子显然是个威胁,始皇让其自裁,对扶苏来说,也只能坦然接受。扶苏那句“父赐子死,尚安复请”或许正隐含着这层夺嫡失败后的无奈。
狡诈的赵高利用了扶苏的仁孝之心,深谙政治的李斯则利用了始皇与扶苏的这种儒法冲突。因此,赵高和李斯才有很大的把握认定单凭这纸诏书就可让扶苏不疑不反,坦然自杀。两个阴谋家的结盟,扼杀了秦王朝最后一次转舵的良机,秦王朝以更迅猛的加速撞向了毁灭的冰山。
诚然,心灰意冷的公子扶苏认为自己已经无法改变时局而无奈,又不忍自己看见百姓流离失所,所以消极的选择了自杀,这也是有所依据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6-2 13: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