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16|回复: 3
收起左侧

《流浪地球2》背后的科学知识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23 11: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笔者看了《流浪地球2》,完全被其极富表现力的特效效果震撼了。太空电梯、空间站、行星发动机、数字生命计划、量子计算机、月球危机等等,无论是画面还是展现的科技都是一场视觉盛宴,让人目不暇接。
就单从特效效果来说,100多的IMAX票价绝对不亏,甚至可以说赚到了!
另一方面,观看科幻电影的主要障碍就是其背后科学知识带来的门槛。有时候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科学知识,对剧情理解会有很大裨益。
作为一个业余科普爱好者,在本文跟各位读者念叨念叨。本文含微量剧透,不影响观影。
为什么会有流浪地球计划

片中有简单介绍,主要是因为太阳造成的危机,会在100多年后毁灭地球,300多年后毁灭整个太阳系
其背后与恒星的生命周期有关系。
现在的理论认为,恒星的生命周期分为四步:诞生、成年、中年和衰亡。

  • 诞生:星云时期
  • 成年:主序星
  • 中年:红巨星、超新星
  • 衰亡:白矮星、中子星、黑洞
太阳目前处在稳定的主序星阶段,能够稳定地进行氢的核聚变,并向外释放巨量的光和热。
随着氢元素的不断消耗,恒星会逐渐步入中年期。对于太阳这种质量较小的恒星,在进入中年期后,会成为红巨星。
顾名思义,恒星在红巨星阶段会像吹起的气球一样不断膨胀。根据推算,太阳的可能会膨胀数百倍。届时,轨道更近的水星和金星一定会被红巨星吞噬。
而地球则认为有两种可能:被红巨星吞噬或者被冲击向轨道外偏移。

《流浪地球2》背后的科学知识669 / 作者:散粉的火把煌 / 帖子ID:112932
二者的终局都是地球生命的灭亡,只不过是早晚的区别。即便地球躲过了被吞噬的命运,那么太阳最终衰亡变为白矮星之后,便无法再发光发热。地球失去了太阳这个能量的唯一来源,生命也终会灭亡。
为了避免人类文明毁灭的终局,所以《流浪地球2》中的人类才发起了流浪地球计划,通过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飞出太阳系,找到一个仍处在主序星阶段的恒星继续发展文明。
这个悲惨的终局距离现在有多远呢?根据推算太阳的总寿命约为100亿年,目前太阳的年龄约为46亿年。确实离我们太远,无需杞人忧天。
对恒星寿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搜索恒星的生命周期,电影中提到的“氦闪危机”也能找到答案。
月球危机是怎么回事

我们都知道,质量巨大的天体之间是存在巨大的引力的。而地月之间引力的作用,为月球围绕地球转动提供了向心力。而地球受月球引力吸引,也会产生潮汐作用。
地球和月亮就像两个牢牢绑在一起的两个球,突然猛拽一个球,可能导致其在绑绳的地方被撕裂。就是电影中提到的,在月球未远离地球时开动行星发动机,会导致地球被撕裂。

《流浪地球2》背后的科学知识146 / 作者:散粉的火把煌 / 帖子ID:112932
所以地球开始流浪的重要前提就是与月球解绑,即将月球推离地球,以降低二者之间的引力。
将地球推离地球,原理与将地球推离太阳类似,可不止是直接朝着太阳方向喷射、加速那么简单。这就需要用到航天器发射应用的“引力弹弓”原理。看过第一部的朋友可能已经有所了解。

《流浪地球2》背后的科学知识408 / 作者:散粉的火把煌 / 帖子ID:112932
简单来说,应该是借用月球本身公转的速度,向着月球前进的反方向喷射,让月球的绕行速度不断增加(还记得第二宇宙速度吗?),最终脱离地球的轨道。

《流浪地球2》背后的科学知识167 / 作者:散粉的火把煌 / 帖子ID:112932
而在做引力弹弓的时候,远地点越来越远,而近地点则会越来越近。结果月球的星星发动机就在近地点附近出事了。
电影中反复提到洛希极限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如此重要?
洛希极限是一个源于潮汐力作用效果的天文学概念。1850年,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洛希在研究潮汐效应时发现,任何坚固的天体,在接近另一个比它大得多的天体时,都会受到强大的潮汐力作用而最终被扯成碎片。这个较小的天体会被扯碎的距离称作洛希极限,简称洛希限。它通常是大的天体半径的2.44倍。
地月之间洛希极限的距离约为7400公里,而原本的地月距离为38万公里。因此在推离月球过程中,月球处在近地点的时候,会产生更加强烈的潮汐效应,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地球的很多城市,如北京、上海、东京等,都被海水淹没了。

《流浪地球2》背后的科学知识165 / 作者:散粉的火把煌 / 帖子ID:112932
所以一旦月球的行星发动机失效,月球便会逐渐坠入地球。
虽然月球已经被核弹解体,但整体仍具备同样的质量。因此月球残骸一旦进入地月的洛希极限,后果可不止残骸坠落。此时再强行启动地球的行星发动机,会造成更强烈的地球撕裂效果。

《流浪地球2》背后的科学知识735 / 作者:散粉的火把煌 / 帖子ID:112932
因此,月球危机可谓是对人类文明毁灭性的打击。
通过数字生命实现永生可行吗?

电影中提到了一个非常有人的技术:数字生命计划,即把人的思维上传到计算机中,让人的思想在数字世界得到永生。这个与当下非常流行的元宇宙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个计划乍一听非常诱人,并且在电影的世界中引发了大量的骚乱。然而就笔者看来,其存在巨大的风险和陷阱。
想要想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定义什么是“我”。不妨从物质&精神(注:笔者认同不存在灵魂/心灵,其只是基于脑物质活动的一种意识。但是此处不是讨论重点)、时间两个方面来考虑。
从物质&精神方面来说,“我”绝不是一个孤立的肉体或者灵魂/心灵。既包括我们自身(肉体、思想、心灵等),也要包括环境,即我们身处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如大气、土地、肠道菌群等)和社会环境(国家、文化、社交、家庭等)。
我们不断感知着环境,环境的各种刺激引起我们各种有意识(思考、推理、学习等)或无意识的反应(呼吸、条件反射、应激情绪等)。这是一个有机的、融合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从时间方面来说,过去的经历形成了记忆,塑造了我们当下的心智模式,也左右着我们未来的选择。
因此“我”的内涵应当包括自身以及所处环境,过去、当下以及未来的“我”。
很显然,将人的思维数字化的“我”,其实并非是“我”的延续。
数字化的“我”显然剥离了人的肉身和环境,不再能有人的五感、激素等感知,那么与环境的关系自然也无法一如既往。在“我”数字化的一刻,便与当下的一切脱离了干系;也许记忆可以完全复刻,与过去的“我”有紧密的联系,然而其未来的一切行为、抉择,必然与未来的“我”不同。
也许其可以称作一种数字生命,是基于“我”的思维诞生。然而并不是创造了新的“我”,“我”更不可能通过数字化得到永生。
再进一步,假使有一种完美无缺的克隆技术,能把“我”的身体甚至身体寄生的菌群完全克隆出来,那么“我”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永生吗?
笔者同样认为不能。
因为这种克隆技术无法完美复刻环境。我们身处的环境不具备一致性,比如地球上不存在空气、光照、引力等一切条件完全相同的时空位置。克隆的“我”具备意识的一刻,感知到的一切就与当下“我”不同,那么必然未来的“我”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再再进一步,假使有一种高维文明的技术或者神迹,能完全创造与当下宇宙完全一模一样的平行宇宙,那么这个平行宇宙中的“我”还是我吗?
笔者认为还是不能。
因为目前的物理学告诉我们,“上帝是掷骰子的”,即宇宙一切的运行都是概率性的。
比如说,我们的神经元传导效率低下,且经常导致信号外泄而干扰到附近神经元的工作,普遍认为神经元传递成功率大约在 30% 左右。就是说我们在一切都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受到完全相同的刺激,做出的反应也往往可能是不同的。
就如同一个机构在做出决策的时候,需要通过电话联系100个决策者,由其同时按动手中的投票器决策。然而,电话线不是完全稳定的,无法保证同时联系到全部的100个决策者,每个决策者得到的信息也可能存在偏差,决策者按下的投票器也不是每次都能生效的……
那么即使对完全相同的事情投票重复投票,做出的决策也往往是不同的。
所以,平行宇宙中的“我”仍然不是“我”。
哪怕时光能倒流到我们出生的一刻,那么再也不会出现完全一样的当下的“我”。
更何况,如果数字化的“我”被认定是“我”,那还活着的“我”怎么办?两个“我”都是“我”,那其中一个“我”犯罪,另一个“我”也应当负责任。
数字生命计划本身就存在巨大的伦理问题,因此电影中只能安排现实中的人死去。
问题是,你是否愿意数字的“我”永生而放弃现实的“我”的生命?
多说一些彩蛋

大刘是笔者的同事,曾经在公司做过一次分享(见《大智若愚刘慈欣》)。对大刘的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刻,大意是:“我所有的作品,不过是对《2001:太空漫游》拙劣的模仿。”
这个观点大刘也在其他场合多次提及过。了解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游》和大刘作品的科幻迷,想必会对这句话会心一笑。
这既是大刘的自谦,也是事实。大刘在自己的作品中有大量致敬《2001:太空漫游》和阿瑟·克拉克的设定、情节。
在《流浪地球》和《三体》中人类在月球、地球立下的石碑,就是致敬黑色方碑。

《流浪地球2》背后的科学知识881 / 作者:散粉的火把煌 / 帖子ID:112932
《流浪地球2》电影中,提到的那根代表人类文明起源的断裂又愈合的股骨,致敬了人猿发现股骨可以用作武器的情节。

《流浪地球2》背后的科学知识922 / 作者:散粉的火把煌 / 帖子ID:112932
人工智能通过计算而“叛变”人类的行为,也是致敬人工智能HAL9000。甚至《流浪地球2》电影中的550W的形象,也是一种致敬。

《流浪地球2》背后的科学知识441 / 作者:散粉的火把煌 / 帖子ID:112932
还有无论人类通过宇宙战舰还是地球到宇宙探索的整体的故事架构,还是高维智慧生命、外星文明,也都是扎根于《2001:太空漫游》。
总之,《流浪地球2》是一部足以登顶的中国科幻电影,非常值得一看。
笔者观影时实在忍不住,用手机拍了一张照片,以留作纪念,在此分享出来。

《流浪地球2》背后的科学知识551 / 作者:散粉的火把煌 / 帖子ID:112932
更多三体系列:
一直产品狗:《三体》人物谱——罗辑&叶文洁
一直产品狗:《三体》人物谱——程心&云天明
一直产品狗:《三体》人物谱——章北海&褚岩
一直产品狗:读三遍《三体》的三点感悟
一直产品狗:为什么《三体》中的科学家会自杀?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23 11: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写的挺好,竟然没人看[酷]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23 11: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赞]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23 11: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6-13 22: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