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16|回复: 0
收起左侧

《世界军事战争史-160》英法海上大战(上)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1-10 09: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英法海上大战(上)


自从击败了西班牙与荷兰舰队之后,英国就确立了它无可争议的海上强国地位,称霸海上200多年。正如彼得大帝也意识到的那样,"海权"既是国家强盛的表现,也是使国势强盛的手段。后来马汉对此作了系统的理论阐述。在世界近代中期军事史上,堪与英国在海上一较短长的也只有法国。所以18世纪的英法实际上代表了这一时期的海上军事发展主要成就及发展大势。由于海上军事的特点,决定了它既属于总的军事格局,作为其一部分展示军事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又有相对独立的进程、自成体系,所以往往出现同一时期的海陆军事发展不很合拍的现象。

《世界军事战争史-160》英法海上大战(上)772 / 作者:摸金狂人 / 帖子ID:103126

1.海军战略与战术

海军进入近代中期以后,不仅仅作为袭击、劫掠的手段,而更多地演变为开拓国家疆域、战略决斗等军事工具,成为一个世界性国家、民族的基本条件。海战战术方面,开始仍沿用旧海战方法,舰对船地进行海上陆战。但由于长期海战,培养出一批惯战的海军指挥官,而且,舰载火力的加强,所以,战术也在不断变化、改进。在海军的统御、规则、战术以及舰船建造和装配方面,英、法海军最为典型。
(1)英国舰队"风帆时代"到来之后,战斗帆船日臻完善。船上装满了大炮,桅杆上也挂满了风帆。到了18世纪,帆船具备了近代海军军舰的特点,发展成为较完善的战斗武器。
军舰的舵轮带动滑轮操纵船舵,改变了过去那种靠人力在甲板上转舵的笨拙方法,从而提高了军舰的作战机动能力。英舰还首次使用铜皮护船,防止木船底附着海洋生物,以至降低航速。随着造船工艺的提高,装有纵帆设备的高大船楼淘汰了,从而降低了重心,提高了航速和稳定性,航行得更远。
船帆也大有改善,舰首部采用"纵向三角帆"和桅杆之间的"支索帆",这比仅用"横帆"更能利用风力;"横帆"的驱动力也因增加了"翼帆"而得到加强,它由原船帆横杆外端延伸,满帆时,一艘大型帆船战舰可挂36面帆,以10节的航速前进。
18世纪军舰最明显的改革之处,是在甲板下面安装了一排排威武的大炮。一艘63米长的军舰,舰体上下3层安装了多达100多门大炮,每发炮弹相当于1个人头大,单弦齐射,一次可射出半吨炮弹。除普通炮弹外,还可发射一粒粒滑膛枪子弹大小的葡萄弹、一串串链弹、火箭弹、燃烧弹,还有暴雨般的铁钉子、锐利的铁片等。战舰上的火力是当时兵器中最强大的。

《世界军事战争史-160》英法海上大战(上)841 / 作者:摸金狂人 / 帖子ID:103126

"战列舰"是当时最大的作战军舰,有自己的作战方式。英国皇家海军的作战观点是:将战列舰列为大约12艘、首尾相接、排成一路纵队的方式。当驶过敌舰时,舰队一齐开火,摧毁目标。在皇家海军中军舰共有6个等级,前三个等级称为战列舰,一般拥有64~120门炮。战列舰是最后消灭敌舰所不可缺少的。
在初期的海战中,军舰的舰长们倾向于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随意地指挥自己的军舰。但随着战斗规模的扩大,舰队数量增加,这种作法往往造成大混战,以致无人能统一指挥。1653年,英国海军部颁布了一套战斗条令,以整顿这种混乱局面,从而大大提高舰队的战斗效率。条令统一规定了一种"线式战术",无论是何种战舰,一律按首尾相接,一字列开,前后保持1链(183米)的距离;一切行动须听从舰队司令的指挥;任何情况下,舰长不得擅自脱离队形自行战斗。这些战术规定,在18世纪初及18世纪中叶,使英国舰队在同西班牙和法国舰队的一系列战斗中取得胜利。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海战情况越来越复杂。这种呆板的队形,很难贯彻司令官的作战意图及对战局随机应变的决断。于是发明了用一种新型的通讯工具——旗语,来协调舰队的行动。
18世纪英国水兵的生活,尽管要比劳苦大众、甚至陆军的生活强一些,但仍是很艰苦的。士兵的活动区域是三层炮甲板和前甲板,其中二、三层甲板是士兵吃饭、睡觉的地方。将600名士兵与大批的牛、山羊、绵羊、鸡、鸭等牲畜家禽生活在下层甲板上,这些畜禽是专为舰上40多名军官们食用的,士兵们只能享用它们的臭味。士兵们睡的是吊在两个大炮之间的吊铺,白天捆起来的吊铺即可遮挡小型炮弹,又可当救生浮具。早餐一般是水煮燕麦和苏格兰咖啡,实际上只是苦味汤水;午餐是一日主餐,通常有咸猪肉或咸牛肉、饼干、豆粉布丁、啤酒,有时还有点黄油、乳酪。由于长期在海上,所以食品免不了变质,但士兵也只得食用。士兵没有统一的制服。而军官们,尽管他们应该是与士兵生死与共的,但还是划分了严格的等级。军官的生活区在后甲板或艉部,他们坐在餐厅里吃饭,由仆人送来新鲜的烤肉和上等葡萄酒,他们都有自己单独的舱室。
水兵生活中最残酷的要算处罚了。海军的法规繁多,稍有触犯就要受罚,如被锁在露天甲板上;鞭笞等,很少有人能从鞭刑之下生还的。
这样的海军生活,没有吸引多少志愿者。只有少数年轻人,为了梦想和荣誉而报名参军的。当然也有一些是要为英王和国家效忠者应征了。但最有效的、也是主要的征募方法是抓壮丁。军方有一种专门的征兵队,每队由6名强壮水兵和一名下级军官组成。他们在沿海村镇乱窜,见到有海上生活经验的人就拉去"服役"。舰上水兵分为3等,并领有17先令6便士~33先令的薪饷。
不过,严格训练出来的水兵,其射击速度是令皇家海军骄傲的,平均每两分钟发射3发炮弹。英国舰队在进入战斗之前,一般要围绕敌舰进行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移动。在此期间,水兵们照常生活、工作。但一旦战斗打响,士兵们就会各就各位,在20分钟内作好战斗准备。舰长一声令下,600多海军官兵与他们的武器一起,立即变成了一架在海上移动的战争机器。由这样的"机器"组成的英国皇家海军使英国保持了两个世纪的海上霸权。这种霸权地位曾因"改革"问题而一度受到法国海军的威胁,但这种危机在以纳尔逊为代表的海军改革派的努力之下,得以消除。
(2)法国舰队"七年战争"中,法国的海军几乎全军覆没。战后,直到北美独立战争爆发、法国卷入而再度与英国海军开战为止,法国利用这一段和平时期,抓紧时间造舰。路易十五的顾问德.舒瓦瑟尔公爵发动国民,开展重振海军的运动,号召捐资造舰,并以捐资的团体和城市命名。舒瓦瑟尔公爵还创办了"船舶工程学院",负责设计舰型更好、航速更快的军舰。他还组织了1万名海军舰炮手,进行海上射击训练。到英法再度因北美战争而开战时(1778年),法国的战列舰已达80艘。次年,西班牙又与法国结盟,使法国的舰队又增加了64艘战列舰,共140艘。而此时英国有大型舰只150艘。

《世界军事战争史-160》英法海上大战(上)149 / 作者:摸金狂人 / 帖子ID:103126

新造的法国战舰,普遍都比英舰速度快,机动性强,结构精密。重建的法国海军炮手,射击准确程度已超过英国水兵。他们还特别擅长远距离射击,在交战中,打断了英舰的缆索之后就迅速跑开,从利再战。法军的战术是,除非敌方的兵力明显少于自己,否则避免与敌对峙作战。因为法国很知道英国海军的厉害,而且也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舰队,正象它的陆军一样,其造价太高了。而法国没有英国那样的经济实力。此时英国已开始工业革命了。所以,英国的工业潜力是巨大的,而法国则还有一段距离。英国人一时还没有意识到法国的意图,顽固地坚持"纵队战术",在法国采取打了就跑的战术时,英国就连吃败仗。
可是法国海军与其它领域一样,在大革命前的路易十六时期,腐化堕落,官兵训练不足,素质差,军令不行等。法军曾试图整顿,但终未实施。直到大革命爆发,海军也受到影响,时有兵变。革命后第二年,法国海军实际上已经解体。革命政府宣布重组海军,许多年轻的革命军官被提升;很多士兵和商船船员也被任命为海军军官;一向被视为海军特殊阶层的炮手,其特权也被以"民主"名义取消。此后,海军内部的人事安排皆以"政治"态度为准绳,只要是革命的,就可以升迁。
然而,海军与陆军不同,它相对说来有更强的技术要求,而不能仅以热情就可以增强战斗力。所以,革命时期的法国海军将领显得阅历太浅,没有海战经验,遇有紧急情况犹豫不决;往往误解命令;在舰队机动之时,常常出现差错,舰队中各部分不能充分地相互支援;缺乏有经验的水兵。这样一支舰队,即使是在"巨人"拿破仑统师之下,也难免覆亡,终于经特拉法加一战,结束了英法海军百年大战,法国退出了海上争霸,只能成为区域性强国了。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6-14 22: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